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1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三维电极法处理六硝基茋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Ti板为阴极、Ti/IrO2-Ta2O5电极为阳极,采用三维电极法处理六硝基茋生产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解电压8 V,电解时间4 h,极板间距5 mm,初始废水COD=3 120 mg/L,m(玻璃珠)∶m(活性炭)=1∶3(选定活性炭的质量为5.0 g),ρ(硫酸钠)=500 mg/L。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为36.5%。  相似文献   
102.
本电子设备安全性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识别、分析、评价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预计事故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破坏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根据其结果调整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生产周期和投资等因素,提出消除、减少、控制危险及危险事件的措施,以便使事故在发生之前得到控制,降低系统运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3.
蒙德法在垃圾焚烧发电厂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垃圾焚烧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内掀起了投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高潮。垃圾焚烧发电安全评价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而国内关于垃圾焚烧发电过程的安全评价方法及研究还比较匮乏。在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存在着粉尘、噪声、毒物、微生物等危害,极易造成人员的伤亡和环境的污染。结合垃圾焚烧发电的实际情况,采用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方法对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评价,得出该垃圾焚烧发电厂不同单元的总危险系数R在补偿前后的差别,说明利用蒙德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对采取安全措施前后的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并根据评价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可行性的对策措施。评价结果对今后在垃圾焚烧发电中评价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在无土种植条件下,测定了重金属Pb、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玉米幼苗株高、根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在单一污染中,同一浓度下,Pb对玉米幼苗根长的抑制率大于对株高的抑制率,Cd对玉米幼苗株高的抑制率大于对根长的抑制率.复合污染下,重金属复合污染手对玉米幼苗根长的毒性效应大于对株高的毒性效应.复合污染总体上表现为协同效应,毒性...  相似文献   
105.
依据蒸汽相变促进细颗粒凝并长大的机理及典型的湿法烟气脱硫(WFGD)工艺特征,提出脱硫塔出口设置蒸汽相变室,以建立细颗粒凝结长大所需要的过饱和环境,进而提高WFGD系统对细颗粒的脱除效率.综合WFGD系统的腐蚀机理及水汽不易在低表面能材料表面凝结的特性,提出采用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低表面能材料作为凝结室的内壁面或壁面衬...  相似文献   
106.
气体二氧化氯的光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气体二氧化氯的光降解规律,利用自行设计的光降解装置,考察不同波长光源、温度和气体二氧化氯初始质量浓度对其降解速率的影响,同时以暗室降解作为参比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在365 nm紫外光、日光、254 nm紫外光以及400~700 nm荧光照射下,相同初始质量浓度的气体二氧化氯的降解速率逐渐下降;当温度在15~25℃范围变化时,相同初始质量浓度的气体二氧化氯的日光降解速率基本相同;不同质量浓度的气体二氧化氯在日光照射下,降解速率随气体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对气体二氧化氯的光降解起主要作用的波长是在365 nm附近的紫外光;温度对其降解速率基本没有影响;在日光照射下,气体二氧化氯的降解速率与质量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属于一级反应,其半衰期与初始质量浓度无关,仅与反应速率常数k有关,半衰期约为63 min。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RDx机械感度随其粒度大小的变化规律,采用微团化动态结晶方法和溶剂/非溶剂滴加重结晶方法制备出中位径如分别为0.429μm,7.052μm,40.75μm的RDX颗粒,并采用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3种试样的粒度进行了表征。测定了3种试样的撞击感度(特性落高H50)和摩擦感度(爆炸概率)值。测试结果表明,撞击感度随粒度减小逐渐降低,并且在粒度降至亚微米级时最低。摩擦感度随粒度减小先升高再降低,而且粒度在亚微米时最为钝感。  相似文献   
108.
基于灰色Elman神经网络的煤矿事故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矿事故频繁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针对煤矿事故的特点,根据我国1998~2007年煤矿事故数据,将灰色预测模型GM(1,1)与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结合,建立煤矿事故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灰色Elman神经网络模型优于传统灰色预测模型,符合煤矿事故的特点。由此可对煤矿事故进行科学的预测与分析,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介绍了生态安全产生的历史背景?通过分析生态安全的定义、内涵及生态安全的研究意义,引申出生态安全的特点,提出保障生态安全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10.
纳米银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医疗、化工、生物等许多领域,增加了与人类接触的可能性,因此关注其生物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近年来纳米银的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纳米银的皮肤毒性、呼吸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和其他组织毒性,其次分析了体外细胞毒性和细胞内纳米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最后对纳米银材料的人群暴露生物安全性及纳米银与银离子毒性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为纳米银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建立标准的纳米银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