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2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黑龙江甘南县大气降尘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采用被动式同时采集了黑龙江甘南县17个点的大气降尘样品,分析了Cd、Hg、Cr、Mn、Ni、Pb、As、Cu、Zn九种元素的含量,对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利用富集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元素来源做了解析。研究表明:降尘中重金属元素Mn的年沉降通量数据值较高,均值为7...  相似文献   
42.
孙焰  祁士华  张莉  邢新丽  杨丹  胡天鹏  瞿程凯 《环境科学》2016,37(10):3714-3722
2014年6月12日~7月22日,在武汉市洪山区进行PM2.5采样,分析了夏季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PM2.5中多环芳烃(PAHs)浓度进行测定,探讨其污染来源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为36.41~220.02μg·m-3,平均值为97.38μg·m-3,超标率为59.26%,气象因素中风速对其影响较大,随着风速的增加,浓度呈降低趋势;SO2-4、NO-3、NH+4和K+是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占PM2.5质量浓度的40.67%,气溶胶偏酸性;对SO2-4、NO-3的形成过程分析发现其所受的影响因素不同,PM2.5中NH+4主要以NH4HSO4和(NH4)2SO4的形式存在.PM2.5中PAHs日均质量浓度为11.30 ng·m-3,主要是以4、5、6环为主.对PM2.5来源进行分析表明工业废气及汽车尾气的排放为主要污染源,其中燃煤及汽车尾气占83.90%,石油源占10.17%,炼焦排放占5.08%.PAHs总毒性当量浓度(TEQBa P)值为0.22~11.19ng·m-3,平均值为1.74 ng·m-3,日均超标率7.41%.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历史上洪湖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来源,于2014年12月在洪湖中心位置采集了沉积柱,分析了沉积柱中4种重金属(Cu、Cd、Zn、Pb)的含量,并结合137Cs和210Pb定年技术得到沉积物中重金属高分辨率年代沉积序列.结果表明:洪湖沉积柱中4种重金属总量介于67.86~189.57mg/kg之间,4种重金属含量的高低为Pb>Zn>Cu>Cd.地累计指数表明Cu和Zn未达到污染级别,而Pb为无污染到中度污染级别,Cd为中度污染到强污染级别.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受洪水和围湖造田的共同影响,新滩水闸建成前,洪水会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先降低,随后升高.水闸建成后,洪水会导致洪湖出现内涝致使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升高;围湖造田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升高.源解析研究表明,沉积物重金属来源于非点源农业污染、交通活动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44.
运用现代冰川理论并结合南沱组冰碛岩研究现状,根据湖南四都坪南沱组宏观地层序列和微观构造特征,识别并总结2期冰期和2期间冰期沉积特点,认为冰碛岩前缘是沉积作用活跃地带,以重力碎屑流、浊流为特点,间冰期以深水和浅水的牵引流为特点。结合沉积作用与古气候、海平面变化特征,认为该区南沱组冰碛岩由古气候控制,海平面的起落导致形成不同的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45.
为实现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居民饮用水高效除砷,通过氧化法对椰壳活性炭进行载铁改性处理,采用成型活性炭烧结加工工艺,制备高效除砷滤芯。结果表明:所制得的长度为25.4 cm的除砷滤芯可将初始浓度为500μg·L~(-1)的高砷水,以1 L·min~(-1)的流量过滤处理为砷含量在10μg·L~(-1)以下的安全饮用水,使用寿命达260 L,相对于普通活性炭烧结滤芯,使用寿命提高了4倍;通过SEM和EDS分析,改性处理后的活性炭表面负载了铁的氧化物,导致其对砷的吸附能力提高了50%;同时滤芯加工过程中的高压处理使得载铁活性炭颗粒之间呈片状紧密堆叠在一起,含砷溶液透过致密活性炭层中的5~20μm孔隙时,溶液中的砷与活性炭及铁的氧化物接触而被吸附去除。该滤芯可应用于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居民家庭分散式净水除砷。  相似文献   
46.
基于2019年3月~2020年2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运城市PM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季节运城市PM2.5污染的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运城市ρ(PM2.5)冬季最高(111.24μg·m-3),夏季最低(30.02μg·m-3),PM2.5/PM10秋冬季均大于0.6,表明运城市秋冬两季颗粒物污染以细颗粒物为主;空间上ρ(PM2.5)年均值呈现北部和中部高、东部和西部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PM2.5与SO2、 NO2和CO呈显著强相关,表明本地排放对高值区ρ(PM2.5)影响较大,春季和冬季最高值分别位于河津市(58.50μg·m-3)和稷山县(142.33μg·m-3),夏季最高值位于南部的平陆县(36.92...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我国华中地区不同区域夏季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选取武汉、随州和平顶山分别作为城市、郊区和农村监测站点进行大气PM2.5样品采集,分析了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以及8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结果表明,采样期间3个站点ρ(水溶性离子)呈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即:平顶山[(36.29±9.82)μg·m-3]>武汉[(32.55±10.05)μg·m-3]>随州[(26.10±6.23)μg·m-3],分别占PM2.5的质量分数为52.47%、 51.32%和48.61%,平顶山站点由于农村生物质燃烧活动,水溶性离子占比最大,其中,二次离子(SNA)是主要的离子成分,分别占总水溶性离子的95.65%、 96.12%和97.33%.武汉(0.64)和随州(0.63)站点硫氧化率均值高于平顶山站点(0.50),而武汉(0.18)和平顶山(0.19)站点氮氧化率高于随州站点(0.15),站点间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差...  相似文献   
48.
淤泥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讨论了广泛存在的沉积物"淤泥"中有机碳形态特征、环境指示功能和几种主要的环境效应。有机碳形态主要分为游离态和有机矿质结合态,根据不同的方法可细分为轻组、重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等。天然沉积的淤泥中,总有机碳(TOC)、碳氮比(C/N)和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组成能够反映古气候、原始生产力水平与区域生物量变化等环境信息。不同地表水体和海洋淤泥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因水动力条件和O2浓度的变化导致的分解矿化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等污染物释放等环境问题。最后,从淤泥沉积埋藏的角度提出在淤泥演化为黏土弱透水层的过程中有机碳参与的复杂水岩相互作用和沉积物颗粒团聚作用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9.
福建鹫峰山脉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采集福建鹫峰山脉81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GC-ECD)分析其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探讨该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及分布特征,并采用美国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USEPA 1991)对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进行致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HCHs和DDTs异构体或衍生物的检出率在77.78%~100.00%之间.HCHs及DDTs含量范围(平均值)分别为0.97~247.40 ng·g-1(10.17 ng·g-1)和0.01~384.75 ng·g-1(18.91 ng·g-1).与国内外相比,研究区土壤中OCPs含量属低污染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OCPs的残留依次为:水稻田>蔬菜地>茶叶地>林地.来源分析表明,研究区近期仍存在HCHs和DDTs输入,HCHs主要来源于林丹的使用,而DDTs可能与三氯杀螨醇的使用相关.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OCPs致癌风险值均在10-6~10-4之间,对当地居民基本不造成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50.
不同厌氧环境下土著微生物对沉积物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土著微生物在氮气和甲烷2种厌氧环境中对沉积物中砷释放的影响,采用河套平原高砷含水沉积物中分离纯化的一株耐砷细菌YH001进行了微宇宙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环境中,pH值最低降到7.0,溶液中铁的质量浓度不断增加,并在第14天达到最大值8.17 mg/L,砷的质量浓度最高达到64μg/L。在甲烷环境中,pH值最低降到7.5,溶液中铁的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砷的质量浓度最高达到84.8μg/L。在不同的厌氧环境中,砷的释放趋势一致,但控制砷的释放过程有所不同。在氮气环境中,微生物将铁氧化物还原的同时能将砷释放出来。在甲烷环境中,未发现铁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