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太原市冬季大气气溶胶的源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可对气溶胶粒径切割的采样器采集了太原市中心1985年冬季的大气气溶胶样品。以X射线荧光法分析出的化学元素作为变量,对数据作了因子分析、标示元素多元回归处理。结果指出,粒径小于2.5μm的细粒子中约有76.5%来自燃煤排放出的SO2转化成硫酸盐,约13.5%来自建筑石料高温烧结;2.5—15μm之间的粗粒子中约有82.8%来自燃煤排放出的煤飞灰;在TSP范围内,混合尘与燃煤两类源的贡献率分别是41.6%和45.2%。源识别结果表明太原市冬季气溶胶主要来自煤炭燃烧,而石油化工、金属冶炼及汽车尾气等源的贡献很小。工业粉尘、基建扬尘、路面及自然风沙等类型的源,主要在大粒径范围内(TSP)才有贡献。 就燃煤源而论,工业用煤对气溶胶(飘尘部分)污染的贡献约是居民用煤的11.8倍,因此,研究解决工业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是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2.
492Q发动机分层进气燃烧净化节油系统的研究,是为了使国产492Q发动机的油耗水平下降,同时也降低其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为此,采用稀薄燃烧原理,使发动机在空燃比(AF)为18左右也可正常燃烧,达到降低油耗,同时也减少了CH、CO、NO_x的排放。   相似文献   
23.
厦门市春季地面降水的物理与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3月25日~4月8日,在厦门市后坑村完成了一次降水的物理与化学同步联合观测,分析了降水样品的pH值和离子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厦门市后坑村春季降水已被酸化,降水pH加权平均值是4。22?降水中主要离子是NH+4,Ca2+和SO2-4?厦门市后坑村酸雨是硫酸型的,是由煤烟型大气污染造成的?降水的雨滴谱类型随雨强变化而不同,小雨时是单调递减型,雨强增大时,雨滴谱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24.
北京市大气小颗粒物的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9  
1992年11月至1993年2月在北京市5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小颗粒物样品和总悬浮颗粒物样品,并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小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半春结果应用于化学质量平衡法解析污染源,主要结果,秋季各污染源的贡献率:尘土为15.9%,燃煤为28.3%,燃油为54.1%,钢铁工业为1.56%:冬季科污染的贡献率:尘土为19.2%,燃煤为37.7%〈燃油为42.6%,钢铁工业为0.3%。  相似文献   
25.
人气气溶胶巾水溶性有机物成分极其复杂,并且在大气中的浓度极低,能够检测到的组分仅局限于小分了羧酸等,分析测试手段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针对样品采集,处理(提取、分离、浓缩等)、组分测定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目前水溶性有机物的分析测定手段丰要有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离子色谱(IC)、质子核磁共振(HNMR)等.对上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评述了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分析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6.
闽南地区酸沉降来源特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个二维长距离硫传输Lagrangian模型,模拟了闽南地区酸沉降的来源特征?结果表明:闽南地区硫沉降中外来源与局地源的相对贡献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由年均贡献看,闽南地区硫沉降主要由外来源的长距离输送造成   相似文献   
27.
山谷地带城市冷热岛及其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华北某城市现场实测资料,对实测到的谷地上空“冷岛"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借助于二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城市冷热岛对山谷地带坡风环流和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热岛在晚间出现则可以加速坡风环流,加之逆温层存在,不利于污染物输送;白天冷岛的出现,加强坡风环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输送。   相似文献   
28.
循环流化床二段燃烧燃煤过程中NO和N2O生成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型石英循环流化床燃煤装置上,进行NO和N2O生成与控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次空气率的提高,NO明显下降,二次风口的位置高,NO的下降速率明显一些;随着二次空气率的提高,N2O开始升高,但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随着二次空气率的提高,反而开始下降?此外,二次风口的位置高,N2O随二次风变化曲线的上升段和下降段的斜率都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