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硒的监测十分重要.本文介绍无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煤灰水中的硒,采用电加热代替氩-氢火焰.与氢化物-原子吸收法相比,该法装置简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硒的检测极限为8×10-10克.文中还介绍了其它水中硒的测定数据.  相似文献   
12.
<正> 到1989年为止,我国共收集到40次降落和发现的普通球粒陨石,我们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一种典型模型——“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简称B-P)模型”,对我国新近降落和发现的23个及国外40个普通球粒陨石,根据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分类和识别研究,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三维TKohonen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分析预测黄土高原生态经济破坏程度,预测成功率100%。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生态经济破坏程度预测的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芦竹和木本植物间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鹏  郭朝晖  肖细元  彭驰  黄博 《环境科学》2018,39(11):5207-5216
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草本植物芦竹与木本植物构树、桑树间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上芦竹与构树、桑树间种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并有效改善土壤酶活性.重金属污染土壤上单种芦竹、构树和桑树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芦竹与构树、桑树间种修复270 d后,构树叶片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桑树叶片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与修复初期(90 d)相比无显著差异;桑树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单种桑树分别显著(P 0. 05)提高99. 1%、177. 1%和119. 9%,且整株生物量显著(P 0. 05)提高26. 1%.芦竹-构树间种下植物地上部分Pb和Zn总量较单种芦竹分别显著(P 0. 05)提高171%和124%;芦竹-桑树间种下植物地上部分As和Pb总量较单种桑树和芦竹修复分别显著(P 0. 05)提高150%和76. 5%.芦竹与构树、桑树间种修复270 d后,污染土壤中As、Cd、Pb和Zn的赋存形态无明显变化,而且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总磷酸酶活性明显优于部分单一植物修复.上述结果表明,芦竹与构树、桑树间种可有效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还可改善污染土壤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