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22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1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川滇黔接壤区经济非均衡性的边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选择基尼系数来研究川滇黔接壤地区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布特点。通过Chow检验,发现川滇黔接壤地区各县/市间存在结构性变化,行政边界阻碍了省间各县/市经济差异的缩小速度。运用Barro回归方程对川滇黔接壤地区1995—2008年经济非均衡性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发现虽然行政区边界对...  相似文献   
142.
紫色土丘陵区畜禽养殖场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程建华  唐翔宇  刘琛 《环境科学》2019,40(7):3257-3262
鉴于紫色土高垦殖丘陵区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潜在生态环境风险,本研究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在不同类型畜禽养殖场(养猪场、养鸡场和养牛场)土壤中的丰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3种养殖场土壤中共检出79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和5种可移动基因元件,其中多重耐药类基因是养殖场土壤中丰度最高的耐药基因.不同养殖场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丰度和多样性均表现为养鸡场和养猪场样品高于养牛场土壤,且3种养殖场土壤样品中的抗性基因表现出不同的类别分布特征.养殖场土壤中较高的可移动基因元件丰度,及其与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显著的相关性(P0. 05)说明,可移动基因元件可能促进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养殖场土壤中的迁移和扩散.  相似文献   
143.
三峡库区发展态势与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10年,三峡库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GDP总量,人均GDP成倍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但与全国和发达地区比较,差距仍在扩大。产业结构层次低,效益低,外资投资和外贸投资环境差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山地灾害,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仍十分严重,对重庆未来发展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对三峡库区近年的发展应有客观的评估。应该认识到,三峡库区发展滞后是自然因素,历史因素长期综合过程的产物,三峡库区的发展需要经历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赶超”,更不可能仅靠一个特大工程的带动而导致改观。当前,加大国家对三峡库区的投入,特别是扶持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但库区的发展不能长期依赖国家的投入,应该培育自身的发展能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吸引私人和集体投资;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发展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库移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及生态安全,环境污染治理和山地灾害控制问题,应进行产业重构,培植优势产业,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发挥重庆主城区和三峡工程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4.
农耕驱动西南喀斯特地区坡地石质化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论文介绍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坡地岩土组构与产流产沙的特点,系统阐明了农耕促进土壤地表、地下流失和生物流失,间接驱动坡地石质化的机制,和犁耕运移土壤,直接驱动坡地石质化的机制。分析了石质坡地和土质坡地的农耕驱动土地石质化的主要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坡腰土石质土地是西南喀斯特丘陵坡地加速石质化发生的主要地段,要痛下决心,彻底改变坡腰土石质土地的农业利用方式,尽可能退耕还林、还灌、还草,尽量避免犁耕运移土壤和扰动土壤。  相似文献   
145.
不同污染区对绿化树种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兰州市大气污染的情况,选择兰州市的主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且运用Statistica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树种在不同污染区的脯氨酸含量不同,存在极显著性的差异,同一污染区的各种绿化植物的脯氨酸含量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5种绿化树种的抗污染能力为杨树>小叶黄杨>椿树>国槐>圆柏,兰州市7个污染区的污染程度为兰炼厂区>兰化厂区>橡胶厂>西关>西站>交大>兴隆山.研究结果可以为兰州市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6.
三峡库区坡地果园间植草篱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坡地果园水土流失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构成双重压力。以皇竹草篱为纽带间植于坡地果园营建复合生态模式,对草篱拦蓄泥沙、径流的效应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表明:草篱间植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坡地果园的水土流失,尤以侵蚀量减少更为显著,与传统果园经营模式相比,径流量减少了5871%~6574%,侵蚀量减少了7070%~7792%。同时,草篱间植的应用对减少养分的流失总量效果也相当显著,对减少库区面源污染,保持和提高坡地果园的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三峡库区坡地果园的利用与保护提供了技术与模式支撑。  相似文献   
147.
岷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时,非点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将成为影响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岷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并在分析该流域内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与地表水水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为主控制的区域中,林地和草地控制的小流域的地表水水质明显优于耕地;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结构中,地表水水质的优劣状况介于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控制的小流域之间;在其他条件相似时,随着小流域内林地和草地比例的增加,非点源污染降低,而随着耕地比例的增加,非点源污染有增大的趋势。此外,土地利用结构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结构上,同时表现在空间分布上.  相似文献   
148.
高氯酸盐对空心莲子草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寅峰  蔡贤雷  刘伟龙  邓伟 《环境科学》2009,30(8):2425-2431
高氯酸盐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污染物,其对植物影响作用的研究国内外鲜见报道.以空心莲子草为实验材料,在水培及可控条件下,探讨不同浓度(1、5、20、100、500 mg/L)ClO4-对空心莲子草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浓度的ClO4-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抑制根、茎、叶生物量及单株相对生长量,其中根生物量对照与各浓度处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处理40d后,各浓度(由低到高)处理的相对生长量分别为对照的61.6%、60.8%、53.1%、20.4%和3.3%;ClO4-处理下根、茎、叶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叶>根>茎;ClO4-处理使根茎叶三者之间的生物量分配关系发生变化,使茎的生物量分配系数增大,而叶降低,其中100、500 mg/L ClO4-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②不同浓度的ClO4-处理均使空心莲子草幼叶出现明显的伤害症状,顶叶反卷、叶缘变黑、焦枯,受害程度随处理浓度及时间的增加而加重;③ClO4-处理使叶片SPAD值、Fv/Fm、F′v/F′m、ΦPSⅡ、ETR、ETRmax等荧光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SPAD、ΦPSⅡ等荧光参数可以作为反映受ClO4-胁迫影响的内在敏感生理指标.以...  相似文献   
149.
典型喀斯特坡地137Cs的分布与相关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考察和大量的137Cs取样分析,对喀斯特坡地土壤137Cs分布及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区域137Cs剖面分布特征与非喀斯特区域相似,林地土壤剖面137Cs呈现指数分布模式,耕地剖面的137Cs呈均匀分布模式;喀斯特区域落水洞洞口45 cm以上土层中的137Cs比活度变幅为1.7~3.3 Bq/kg,137Cs分布较深,表明洞口现存土壤多由侵蚀物质堆积形成;2个石缝中的土壤样品137Cs比活度分别为16.8 Bq/kg和37.6 Bq/kg,远远高于临近土体,表明裸岩是影响喀斯特区域137Cs地表空间运移的一个重要因素;随坡面海拔升高,137Cs的面积活度表现出波动振荡趋势,空间异质性明显,林地和农耕地坡面137Cs面积活度变幅分别为299.4~1 592.6 Bq/m2和115.8~1 478.6 Bq/m2;林地坡面137Cs面积活度与坡度和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农耕地坡面137Cs面积活度和坡度呈不明显的负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地形地貌和人为干扰强度是影响坡面137Cs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0.
经济发展可决定一个地区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格局,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以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为评价单元,建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值,将其划分为最高、较高、中等、较低和最低5个等级,进而运用多元变量回归分析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趋势为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地形、区位及交通3者是造成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远离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坡度大的山区,交通通达性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因而,要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各县域协调发展,应首要解决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