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22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1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9 毫秒
331.
桂花次生林群落主要树种种间关联及其对混交度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2联列表,运用方差分析、χ2统计量度量、Ochiai指数系列技术,测定福建省长汀县桂花次生林群落14个主要树种间的总体联结关系、种对间联结显著性和关联系数,并首次引入混交度,阐述种间关联性与种间空间隔离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桂花次生林群落14个主要树种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无关联,反映该群落处于演替的初期阶段;14个主要树种的种间联结关系中,7对具显著正关联性,2对具极显著正关联性,4对具显著负关联性,2对具极显著负关联性.91个种对中,有76个种对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的相互独立性较强.根据群落特征,以混交度贡献率为辅助指标,探讨呈显著关系的种对与混交度贡献率的关系,得出具生态位重迭性且呈显著正关联的种对表现出高混交度贡献率,具生态相似性且呈显著正关联的种对为避免竞争表现出较低混交度贡献率,呈显著负关联的种对表现出低混交度贡献率,混交度贡献率可为判别种间关联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表2参17  相似文献   
332.
毛木耳对铜的生物吸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丹  高健伟  殷义高  王波 《生态环境》2006,15(2):295-298
报道了高等真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生物吸附Cu2 的试验研究,以摸清毛木耳菌丝体吸附Cu2 的理想条件。试验评价了影响吸附的溶液pH值,温度,振荡吸附时间,初始金属质量浓度和菌丝体生物质量分数。结果表明:pH值影响毛木耳的吸附能力随溶液中初始Cu2 质量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在低Cu2 质量浓度(10mg·L-1),pH=6时,每克干质量的菌丝体对Cu2 的吸附值达到最大(1.4608mg);温度的影响没有规律,在20℃时吸附能力最强;吸收15min时,毛木耳每克干质量的菌丝体对Cu2 的吸附值为最高(1.379mg);随着溶液初始Cu2 质量浓度的增加,吸附率增加,但随菌丝体生物质量分数的增加吸附能力下降,当溶液Cu2 的质量浓度为60mg·L-1,下降最明显。毛木耳作为重金属的生物吸附剂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33.
西南山地小径竹的种类多、分布广、生长快、生物量高,且对土壤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在土壤重金属修复方面具有潜在优势。目前对于西南山地竹区的小径竹在土壤重金属修复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鲜有报道。以西南山地的林下优势层片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e)和拐棍竹(F.robust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分析其茎、叶、笋及根际土壤的重金属Cu、Zn、Pb、Cd、Cr含量,比较不同小径竹地上各部位的富集系数,并与常见的超积累植物相比,探讨小径竹的重金属富集潜力。结果表明:(1)缺苞箭竹和拐棍竹叶的Cu、Zn、Pb、Cd、Cr含量和富集系数均显著大于茎和笋(P=0.001);(2)缺苞箭竹地上各部位对Cu的富集系数大于Zn、Pb、Cd、Cr,而拐棍竹对Cu的富集系数较小;(3)缺苞箭竹地上部的Cu富集系数(2.16)、Zn富集系数(1.27)显著大于拐棍竹(0.17、0.93,P=0.001),而Pb富集系数(0.09)、Cd富集系数(0.34)、Cr富集系数(0.82)显著小于拐棍竹(0.87、0.49、1.03,P=0.002、0.049、0.001);(4)与生长在未被污染土壤中的超积累植物相比,缺苞箭竹具有更大的Cu、Cr富集潜力,拐棍竹对Pb、Cr具有更大的富集潜力。西南山地小径竹在土壤污染修复方面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景观效益,有发展成为生态-经济型土壤重金属修复植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334.
基于排污企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张家口地区排污工业企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与水污染排放空间之间的空间耦合特征,结果显示:(1)张家口地区工业企业空间集聚程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崇礼县、赤城县整体上几乎无污染密集型企业分布。污染密集型企业主要沿洋河流域分布。(2)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选洗业这四大行业的COD、NH3-N、总氮等水体污染物排放量相对最大。(3)工业企业集聚度与水环境污染程度的空间正向耦合效应明显,96.23%的区域呈较强正向耦合特征。高集聚—污染高值区占比0.40%。针对四种空间耦合状态提出未来污染物排放管控方向,以期为政府部门准确锁定治理区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35.
通过对川中丘陵区72条自然沟渠水体和沉积物总砷含量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了该区自然沟渠水体和沉积物总砷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分别对该区自然沟渠水体和沉积物总砷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川中丘陵区自然沟渠水体总砷含量在2.20~44.13μg·L~(-1)之间,平均值为7.44μg·L~(-1),其中,有22.22%的沟渠水体总砷含量超过WHO限定标准;沉积物总砷含量在3.40~17.78 mg·kg~(-1)之间,平均值为8.64 mg·kg~(-1),有5.56%的沟渠沉积物总砷含量超过国家一级土壤标准;②不同类型自然沟渠水体和沉积物总砷含量差异显著,沟渠水体总砷含量大小顺序为:居民区沟渠水田沟渠旱地沟渠荒地沟渠;沉积物总砷含量大小顺序为:居民区沟渠水田沟渠荒地沟渠旱地沟渠;③自然沟渠水体总砷含量与水体总氮、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总砷含量与沉积物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④水体和沉积物总砷含量评价结果显示,川中丘陵区大部分自然沟渠总砷含量处于清洁水平,但仍有部分自然沟渠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具有潜在的砷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36.
通过对西昌一攀枝花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环境及工程建设活动强度的分析研究,选择地质构造、地层产状、岩性组合和高填深挖等10个子因子,从地质体稳定性、岩土体稳定性、工程活动强度和地质灾害等4方面建立了公路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公路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程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37.
四川九寨沟县关庙沟泥石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庙沟为嘉陵江上游支流白水江右岸的一条支沟,位于四川九寨沟县城区,曾多次发生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直接威胁县城和九寨沟旅游环线公路的安全。该沟泥石流具有容重大(2.20t/m~3)、搬运固体物质粒径粗、固体物质以沟岸滑坡和沟床堆积物补给为主等特征。本文分析了该沟泥石流的形成、流体性质、类型等基本特征,预测灾害的发展趋势,提出泥石流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338.
粘性泥石流体应力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能直接测定含有粗颗粒砾石的粘性泥石流体原样的流变特性,专门研制了大型泥石流流变仪,利用该仪器测试的结果分析研究了粘性泥石流体的应力本构关系。分析研究表明:粘性泥石流体在低速率区启动初始段,颗粒间的作用以接触挤压和滑动摩擦为主,其应力本构关系可用剪切稀化的幂定理方程来描述;在剪切速率区流动剪切段的应力本构关系,包含滑动摩擦作用的零次项和反映惯性碰撞的平方项,具有屈服应力和剪切膨胀的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339.
基于灾害应对能力现有理论基础,构建基于"认知-响应-备灾"的KRP模型,采用熵值法评估区域居民灾害应对能力;采用二分法,将受访者分为高、低水平灾害应对能力组,运用对比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结合居民个体特征探讨灾害应对能力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区域居民的灾害应对能力处于中低水平,日常备灾能力是影响居民灾害应对能力的关键因素;(2)居民灾害应对能力呈现个体差异性,学历、年龄等因素对个体差异性影响较大,其它个体特征因素影响较小;(3)高、低水平组居民的灾害应对能力整体水平及其构成要素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特征,其能力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日常备灾能力,其中住宅防灾和应急物资准备情况为关键影响因子。最后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为我国宏观防灾规划管理和居民灾害教育提供政策建议,有助于区域居民灾害应对能力及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40.
拟建川藏铁路是国家中长期规划网中的重要一线,具有重大的国防和经济意义。铁路横穿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带,沿线发育崩塌、滑坡等众多山地灾害。以川藏铁路比选线邦达机场至然乌段作为主要研究区段,在对该段已有滑坡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将降雨入渗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TRIGRS)中的降雨入渗模块和三维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Scoops3D)有机结合起来,对川藏铁路典型段的潜在滑坡进行系统的三维搜索及识别,分析天然状态下潜在滑坡的分布范围和50年一遇极端降雨情景下研究区段斜坡稳定性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天然状态下,高风险潜在滑坡主要集中分布于拟建怒江大桥附近,低风险潜在滑坡主要分布于冷曲河两岸陡峻斜坡和拟建怒江大桥附近;(2)在50年一遇极端降雨情景下,潜在滑坡区的分布范围较天然状态下均显著增大,高风险和低风险潜在滑坡在拟建怒江大桥附近和沿冷曲河两岸陡峻斜坡均有密集分布;(3)极端降雨情景下模型计算的潜在滑坡分布结果与历史滑坡灾害的分布特征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