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99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101.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全球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环境持久性、毒性和潜在的生物蓄积性而备受关注,如何处理环境中的PBDEs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对PBDEs不同处理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生物降解和光降解两大方面进展,并对目前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2.
目前实验室对化感物质抑藻效应的研究多在EC50水平上进行,而水生植物释放化感物质具有微量、持续性的特征。本研究试图探索在化感物质暴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全剂量一次性暴露与低剂量多次暴露在抑藻效果上是否存在差异,以便为今后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实验以能够诱导藻细胞产生活性氧进而引发氧化损伤的化感物质焦性没食子酸作为研究对象,以细胞密度、细胞内O2·ˉ、H2O2及OH·的产生水平和细胞膜损伤情况作为指标,比较了低剂量多次暴露(0.25 mg/L×4次×5 d,间隔4 h)与单次暴露(5 mg/L)对铜绿微囊藻的致毒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就生长速度而言:单次暴露组<低剂量多次暴露组<对照组;而低剂量多次暴露下样品藻细胞内的O2·ˉ、H2O2及OH·水平则呈逐步升高趋势(P<0.01),且当累计暴露量仅为设计暴露总量的一半时就超过了单次暴露下的相应水平,到实验的第5天分别达到相应单次暴露组的1.10(O2·ˉ)和1.06(H2O2及OH·)倍;而膜损伤的情况,单次暴露与低剂量多次暴露均能造成藻细胞膜的损伤,且相对膜损伤水平(%)实验后期还维持在160%上下。从上述实验结果看出,低剂量多次暴露的方式很可能具有比单次暴露更强的持续抑藻能力,因而开展对低剂量多次暴露条件下化感抑藻效应的研究十分重要,其结果将更接近水生植物释放化感物质的低剂量、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3.
文章针对中国水鸟研究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主要对我国水鸟区系分布、种群生态和数量、繁殖、行为、栖息地、迁徙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描述、总结,并提出了今后中国水鸟研究应予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4.
五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对鲤鱼肝微粒体芳烃羟化酶的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鲤鱼肝微粒体为实验体系,研究了被五种多环芳烃(PAH)化合物菲、9,10-菲醌、芘、1-羟基芘、苯并芘污染后,其芳烃羟化酶(AHH)的活性变化,发现多环芳烃对AHH的诱导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AHH活性升高的大小可以作为监测多环芳烃对水体污染程度的一种生物指标.五种多环芳烃对AHH诱导能力的大小为1-羟基芘>苯并芘;9,10-菲醌>芘>菲,与其毒性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05.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系统去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在处理DBP浓度为 9 84mg·l- 1的进水实验中 ,显示了良好的去除效果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系统独特的结构和水流方式 ,为湿地微生物活动制造了更有利的生境 .系统基质对DBP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以DBP为碳源的细菌和真菌对DBP的降解起了主要作用 ;处理系统下行流池具有较高的微生物丰度 ,是DBP降解的主要场所 .植物在构建湿地系统去除DBP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基质、微生物和植物协同作用有利于DBP的净化 .  相似文献   
106.
沉积物疏浚技术在富营养化湖泊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疏浚是削减富营养化湖泊内源负荷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分析了沉积物疏浚的效果和可能引起的风险;从外源污染、作业区域和深度、沉水植物3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沉积物疏浚效果的关键因素.最后指出,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疏浚的重要原则是截断外源污染、划分作业区域、合理控制挖掘深度、创造适宜生境、恢复沉水植物、重构生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7.
李杰  丁奕  项荣  宋立荣 《生态环境》2010,19(11):2743-2748
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基础,在生物地化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浮游植物的死亡势必引起水生生态系统的改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浮游植物的死亡是浮游植物水华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浮游植物中是否存在与后生动物类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途径,也因此成了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对近年来浮游植物死亡表型、PCD生化证据、诱发条件、分子基础方面研究进行了总结。大量证据表明,浮游植物中存在类似细胞凋亡、类凋亡、自噬等途径的PCD,但Caspase基因除具有死亡执行者功能外,还可能具有看家功能。活性氧(ROS)和一氧化氮(NO)在浮游植物PCD过程中可能起到死亡信号分子的作用。部分浮游植物的PCD可以改善种群生存,但其生态学意义总体而言仍存在许多争论。  相似文献   
108.
武汉月湖水体主要元素与浮游植物的PCA与CC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7年1—12月对武汉月湖不同的取样点进行监测,并选择汉江琴台段水域作为研究对照,调查了月湖水体硅藻、蓝藻与水体主要元素的种类,采用PCA、CCA分析法探讨了月湖水体硅藻、蓝藻与水体元素种类的关系。结果表明:月湖水体中所含元素全年监测出28种;汉江琴台段水域中所含元素全年监测出27种。经PCA分析表明,月湖水体中累计贡献率较大为磷(P)、砷(As)、铁(Fe)、铜(Cu)、锰(Mn);汉江琴台段水域累计贡献率较大为硅(Si)、锑(Sb)、镉(Cd)、钒(V)、钡(Ba)、Ag(银)、钼(Mo)。月湖水体中蓝藻密度大于硅藻,汉江琴台段水域硅藻密度大于蓝藻。经CCA分析表明,月湖硅藻密度与硒(Se)、锶(Sr)、银(Ag)、Ba、铝(Al)呈正相关关系;月湖蓝藻密度与P、Cu、铬(Cr)呈正相关关系,月湖蓝藻密度与镁(Mg)、镍(Ni)、钙(Ca)、锌(Zn)、硫(S)呈负相关关系。CCA分析中,汉江琴台段硅藻密度与铅(Pb)、硼(B)、As、Cr、Zn、Al、Cu、Mn、Fe、P呈负相关关系,汉江琴台段硅藻密度与Mo、Ca、钴(Co)、V、Sr、Ag呈正相关关系;汉江琴台段蓝藻密度与钠(Na)、S、Mg、Ni、钾(K)呈负相关关系。月湖水体缺乏可溶硅(dissolved silicon,DSi),硅藻会提升对其他元素(Se、Sr、Ag、Ba、Al)的吸收能力,这些元素会起到缺乏元素(Si)近似的作用,替代性可能出现。水中各种元素的组态是导致月湖浮游植物群落发生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为监测神农架林区河流健康状况及人为活动对其水体理化特征和生物群落的影响,基于水质类别、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BMWP记分系统(Biological Monitoring Working Party Score System)对神农架林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水质、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BMWP记分系统评价为健康的样点比例分别为36.67%、63.30%和50%.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MWP记分系统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种评价方法均显示亚健康或健康状态的样点比例达到了66.67%,表明神农架林区河流生态系统总体健康状况良好,但部分样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与干扰.  相似文献   
110.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下游的最后一个调蓄湖泊.为探究调水后的东平湖浮游动物时空响应,于2016—2017年对东平湖浮游动物进行了涵盖春(4月)、夏(7月)、秋(10月)、冬(1月)的4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3类72种(属),其中,轮虫51种(70.83%)、枝角类11种(15.28%)、桡足类10种(1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