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70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改性膨润土和沉水植物联合作用处理沉积物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将改性膨润土(modified bentonite,MB)作为原位吸附材料与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V.spiralis)联合处理沉积物磷.研究结果表明,MB可以促进沉水植物V.spiralis的生长, V.spiralis可能通过根系分泌作用促进溶磷或是通过促进根际微生物群落的P代谢活性增加沉积物中的生物可利用性P含量.MB与沉水植物V.spiralis对沉积物P的联合作用效果优于MB和沉水植物V.spiralis单独作用之和.厚度5cm MB和V.spiralis联合作用对沉积物TP,IP,OP,Fe/Al-P和Ca-P的去除率可达59.8%,57.1%,67.8%,66.7%和44.7%.微生物试验结果表明,厚壁菌门Erysipelotrichaceae科的菌属PSB-M-3是联合组相比单一V.spiralis组或单一MB组微生物群落P代谢功能增强的主要贡献者.本研究还首次发现了Erysipelotrichaceae科微生物可作为沉积物中潜在的除磷菌.研究结果表明MB和沉水植物联合控制沉积物磷技术可进一步应用到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控制工程.  相似文献   
102.
LAS在滇池典型入湖河口缺氧水体中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河水衰减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在滇池典型入湖河口(海河口)缺氧水体中的生物降解及其动力学,探讨了温度、pH值、LAS的初始浓度、添加营养盐(NH4Cl或NaH2PO4)以及曝气等因素对LAS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河口水体中的不同条件下,试验26 d后LAS的生物降解率都达95%以上,且降解服从二级动力学模型.温度、LAS的初始浓度、添加营养盐以及曝气均对LAS的降解有一定的影响.当水温从10℃增至25℃时,其降解速率P从0.21 d-1增至0.90 d-1;在连续曝气时,LAS的降解速率也由缺氧状态的0.72 d-1提高至1.97 d-1;LAS的初始浓度增大,其降解速率减小;添加NaH2,PO4能明显地促进LAS的降解,但是NH4Cl对其降解产生抑制;不同pH值(7.05-9.44)对其降解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3.
太湖上游水环境对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太湖上游流域的苏南第二大湖泊滆湖及其入太湖的主要河流(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质和水生植被开展调查、评价与环境生态学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样点水质均超富营养化,尤以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体污染为甚。通过PCA综合评价,河流绝大多数河段已是Ⅳ类水体,滆湖也已呈Ⅲ类水体。对水生植物类群调查而言,调查发现太隔运河和漕桥河中上游河段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很小,凤眼莲、芦苇和菰为优势种,沉水植被分布很少,群落退化严重,耐污种篦齿眼子菜和水盾草占优势;在湖泊中心区,沉水植物已完全退化。聚类分析发现所调查的植物可分为3大类群。PCO和CCA分别表明河流与湖泊所在的样点间的水体理化性状出现很明显的分离;该流域水体中不同形态N、P含量或底泥N、P含量主要影响水生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04.
微囊藻毒素是一类由蓝藻产生的具有肝毒性的生物毒素。微囊藻毒素标准品是开展为微囊藻毒素相关研究的必需的实验材料,文章以滇池天然水华蓝藻为原料,建立了以5%乙酸和75%的甲醇溶液提取,通过优化提取、分离和制备条件,制备了一定量的微囊藻毒素高纯度样品,经HPLC鉴定分析,纯度可达90%以上。文章在相同的质谱条件下分别对MC-LR和[Dha7]MC-LR等毒素进行了质谱检测,一级质谱结果表明,MC-LR和[Dha7]MC-LR的一价电离离子峰分别为995和981,MC-RR的二价电离离子峰为520,并分析它们的二级质谱裂解特征,确定三种毒素化学结构MC-RR为环(Ala-Arg-MeAsp-Arg-Adda-Glu-Mdha)、MC-LR为环(Ala-Leu-MeAsp-Arg-Adda-Glu-Mdha)、[Dha7]MC-LR为环(Ala-Leu-MeAsp-Arg-Adda-Glu-Dha)。改良后的检测方法同样应用于检测受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武汉东湖水样。  相似文献   
105.
移民与生态环境问题是丹江口水库水位抬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移民问题是水位抬高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难题,存在政策法规、移民资金、安置措施、脱贫致富等问题,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制定可行的移民规划,确保移民的稳定和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是非常艰巨的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污染源与污染总量日益增加、水质下降、支流库湾富营养化进程加剧等问题将困扰水库的运行与管理,后靠移民的生产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建议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全方位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水库水质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6.
穗花狐尾藻化感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光合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共培养条件下,采用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穗花狐尾藻分泌的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光合效率的影响,其中叶绿素荧光参数包括qN(非化学淬灭)、YⅡ(有效量子效率)、Fv/Fm(最大量子产量)、F'v/F'm(光系统Ⅱ有效量子产量)和快速光响应曲线.3 d共培养处理期间,铜绿微囊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都受到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07.
东湖生态学研究慨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长江中下游流域具代表性的武汉东湖为基地对其生态学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和系统研究.详细地阐述了氮、磷在水体中分布、转移及积累,浮游植物的演替,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对鱼产潜力的估算,浮游动物现存量和生产量,有机碎屑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鱼类放养对生态系统的下行效应等  相似文献   
108.
在静置换水条件下,研究了低pH值对大型存活、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下,急性试验低pH值对大型的24h和48hLL50值及其95%可信限分别为pH值4.66±0.19和4.94±0.20。慢性试验进行了14天,对存活和生长,pH值1.75有影响,pH值5.0没有影响;对生殖,pH值5.0有影响,pH值5.5没有影响。显示出低pH值对大型的毒性阈限在pH值5.00-5.50之间。  相似文献   
109.
利用EROD生物测试法快速筛选二噁类化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样品采集于湖北省鸭儿湖地区。每一样品分作两份,一份用于高分辨色质联用多离子检测法测定,另一份样品的提取液经多层色谱净化后再用7-乙氧基-异吩 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力诱导法进行生物测试。PCDDs/PCDF_s和PCB_s总的TCDD毒性等价指数(TEQ_s)最高,分别为1090ng/kg和996ng/kg。说明湖中二  类化合物来源于附近化工厂有机氯生产排放的污水。同时,周围农田中发现的二  类化合物数量少得多。这些化合物可能是来自于污水灌溉或大气尘降。在本研究中,EROD生物测试法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适合于对环境样品中的二  类化合物进行快速定量筛选,而HRGC/HRMS-MID对生物测试所获得的数据作了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10.
湘江的水生生物与水质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士达  刘保元  杨潼 《环境科学》1981,(6):49-51,48
全长856公里的湘江,发源于广西临桂县境,流经桂林地区,进入湖南省后,通过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重要工业城市,在湘阴濠河口注入洞庭湖。 由于沿江采矿、冶金、化工等工业废水排入湘江,以及湘江流域农药的广泛应用,也使水和底质中六六六、DDT的含量不断增加,湘江受到污染,局部江段污染相当严重,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同时也形成了对渔业资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