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70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721.
洪湖国际重要湿地沉积物磷空间分布特征及释放风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洪湖国际重要湿地沉积物磷不同空间分布研究发现,洪湖入湖口沉积物TP含量范围为781.31~1955.84 mg·kg-1,平均值为(1287.21±437.28)mg·kg-1;湖区沉积物TP含量范围为438.33~1554.04 mg·kg-1,平均值(718.10±238.15)mg·kg-1.入湖口沉积物TP含量显著高于湖区沉积物(P<0.05),养殖围垸沉积物TP含量高于湖面沉积物,但无显著差异(P>0.05).湖区西北和东北区域沉积物TP含量高于西南区域,四湖总干渠入湖口沉积物TP显著高于螺山干渠入湖口(P<0.05),四湖总干渠磷输入可能是洪湖沉积物磷主要来源.洪湖不同类型采样点的沉积物磷形态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入湖口沉积物磷形态以Fe/Al-P和Ca-P为主,而湖面沉积物以OP和Ca-P为主,空间磷形态组成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和水生植物分布有关.通过沉积物Fe/Al-P和OP估算沉积物生物有效磷(BAP)含量,以BAP占TP比例来估算洪湖沉积物磷释放风险,BAP/TP为39.8%~69%,均值为(56.5±7.23)%,存在较高的磷释放风险.OP和BAP与上覆水TP显著相关(P<0.01),BAP与上覆水正磷酸盐相关性最高,表明上覆水磷浓度可能与沉积物Fe/Al-P和OP向上覆水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2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人工光源辐照下的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光催化氧化对5种典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和实际印染废水中NIS的去除效果的实验中,未见TiO2有明显催化作用.光解30min,几种NIS的光降解率均达60%以上.NIS的光降解速率受NIS浓度和DO的影响较小;pH值降低有利于NIS的光降解,而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NIS光降解效率仍较好;投加H2O2可提高NIS的光降解速率,最适投加量为4.4×10-4mol/L.对于实际印染废水,NIS的光降解去除率比生化法高且处理时间短得多,同时对COD、MBAS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表明光催化氧化是一项很有前途的NIS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23.
苯并(a)芘致毒的鱼的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典型的多环芳烃类物质苯并(a)芘(BaP)致毒后鱼体内几种重要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的变化,来反映苯并(a)芘致毒对鱼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肝脏ATPase活性降低,GST活性升高,DNA加合物相对标记水平(RAL)也增大,而EROD活性没有明显改变.这说明苯并(a)芘致毒对鱼体正常生命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相似文献   
724.
淡水环境的生物监测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环境的生物监测的理论与实践周易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从历史上看,环境保护是以减少进入生态系统的污染物的浓度为终极目标的,如1972年的“大湖水质协定(GreatLakesWaterQualityagreement)”...  相似文献   
725.
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酸沉降对水陆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典型地区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和临界负荷值,笔者对赣、鄂、湘3省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的SO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壤,待别是江西省的红壤,吸附SO的能力最强,最大吸附量达11.52mg/g士;其余依次为黄壤、棕红壤、黄褐壤和黄红壤,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14,8.83,6.86和6.53mg/g土;红色石灰壤对SO的吸附能力最弱,最大吸附量仅3.55mg/g土,只及红壤的30.8%。可以预计,就地区而言,以红壤为主的江西省是我国对酿沉降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726.
高浓度铬对凤眼莲的伤害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易勇 《环境科学》1993,14(3):60-61
为了初步探讨在高浓度重金属胁迫下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的生理变化,通过急性实验法从活性氧伤害角度探讨铬伤害凤眼莲的机理.结果表明,在高浓度(50ppm)铬污染下,凤眼莲叶片中SOD和CAT活性以及叶绿索α的含量明显下降,组织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值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叶片中H_2O_2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27.
讨论了稀有鲫和大鳞泥鳅作为七天亚慢性毒性试验材料的可行性?依据生长和现存量作为观察指标,测定了铬?铜?锌?镉和五氯酚对稀有鲫的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和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铬和五氯酚对大鳞泥鳅的NOEC和LOEC?铬?铜?锌?镉和五氯酚对稀有鲫的NOEC分别是2500,10,200,20,80μg/L,LOEC分别是5000,20,400,40,160μg/L?铬和五氯酚对大鳞泥鳅的NOEC是2500和80μg/L,LOEC是5000和160μg/L?试验结果表明,稀有鲫和大鳞泥鳅是七天亚慢性试验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728.
强噪声对小白鼠大脑皮层听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听力影响首当其冲。在强噪声环境中,轻则引起暂时性听阈迁移,重则引起听力损失,甚至造成耳聋。通过听觉,噪声也可以作用于身体的其他系统,引起它们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研究强噪声对听觉功能的影响,是了解噪声危害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关于强噪声对听觉功能的影响已有许多资料,对听觉感受器的组  相似文献   
729.
霍任锋  沈韫芬  徐盈 《环境化学》2004,23(6):695-699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检测技术,通过对三种不同的SPME萃取头(PDMS,PMPVS,PA)实验条件的优化,并参照液液萃取的方法,对水相中六氯苯,DDT及其代谢产物的萃取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PME方法比液液萃取方法在检测限和回收率上有很大的提高,其中PDMS对检测六氯苯,DDT及其代谢产物的效果较其它两种萃取头好.  相似文献   
730.
构建湿地堵塞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IVCW)中与填料堵塞相关的填料粒径、渗透性能、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变化.经过颗粒分析得知填料粒径在2~5mm间,运用自制的砂样管对填料进行原位采样,渗透试验结果表明IVCW填料层的渗透系数随填料深度的增加而增加.IVCW填料各层中,渗透系数最小值存在于表层以下15~30cm处.IVCW系统运行52个月后,仅填料表面至15cm深处有少量有机质存在,15cm深度以下有机质含量极少,表明IVCW系统运行稳定,未出现堵塞现象.文中通过分析填料堵塞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