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比较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低浓度营养盐处理组培养的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叶绿素a (chlorophyll a,Chl-a)、叶绿素c (chlorophyll c,Chl-c)和总类胡萝卜素(total coloured carotenoids,TCC)含量均低于高浓度营养盐处理组;②初始N/P比值一定(16/1)的条件下, 2种藻的光合速率变化不同,对于中肋骨条藻,低浓度处理组以单位细胞表示的光合速率从第5 d开始显著低于高浓度处理组,至试验结束时, 2组的光合速率(以O2计,下同)分别为0.031×10-4 μmol·(cell·h)-1和0.13×10-4 μmol·(cell·h)-1,以单位叶绿素a(μg)表示的光合速率与高浓度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92 μmol·(μg·h)-1和13.03 μmol·(μg·h)-1,而对于东海原甲藻,低浓度处理组的以单位细胞和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高浓度处理组;P源充足低N处理组的2种藻的单位细胞表示和以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合速率均高于高N处理组;N源充足低P处理组的2种藻以单位细胞表示和以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合速率低于高P处理组;2种藻的光合速率与胞内磷酸盐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③相同营养条件下东海原甲藻比中肋骨条藻含有更多的单位细胞光合色素含量和更高的光合速率.试验从2种藻的光合特性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东海原甲藻比中肋骨条藻更能适应营养盐浓度较低的环境.  相似文献   
42.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了10种南极绿藻和6种浒苔,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化合物及多糖的振动吸收带组成。通过比较两类绿藻原始谱图,发现它们极为相似,在2000~500 cm-1范围内,即多糖吸收区有较小的差别。选取2000~500 cm-1范围的一阶导数进行系统聚类分析。10种南极绿藻、6种浒苔按其红外一阶导数的内在数理统计规律划归两类,南极绿藻为一类,浒苔为一类。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统计学方法,为海洋藻类的分类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特性的探索性数据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根据2004年2、5、8、11月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结果,选择8个与富营养化有关的特征参数,包括营养盐浓度(NO-3、NH+4、PO3-4、TN、TP)、化学耗氧量、叶绿素a浓度和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等,应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特性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主要反映氮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状况;主成分2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主成分3体现磷营养盐特点.主成分1从口门内到口门外存在降低的趋势,表明氮营养盐和有机污染主要来源于长江输入.受人类排污影响,主成分1在吴淞口、石洞口和白龙港排污口附近最高.冬季口门内各站位的氮营养盐和有机污染最为严重.春夏季的3个主成分均高于秋冬季,因此春夏季富营养化更为严重.主成分1与盐度之间在秋冬季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根据盐度预测长江口海域各站位的主成分1,即氮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状况.硝酸盐、总氮、总磷和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等是控制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水平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SDBS对紫贻贝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波  俞志明  宋秀贤  周斌 《环境科学》2007,28(1):165-169
以青岛胶州湾现场调查数据为依据,选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污染物,以近海底栖生物紫贻贝为受试生物,研究了长期暴露后紫贻贝生化指标(SOD,CAT,GSH,GPx,GST,iNOS,AKP)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72 d不同浓度暴露后,SDBS实验组紫贻贝体内的SOD、CAT和iNOS活性均有显著下降(除CAT 0.1 mg/L组外),GSH、GST和GPx在3.0 mg/L SDS和SDBS组较各自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SDBS对紫贻贝生化指标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大于SDS. 统计分析显示,SDBS暴露组下GST与GPx呈显著正相关关系,iNOS与SOD也表现出一定正相关,但GSH与CAT、GSH与SOD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结果发现后闭壳肌中iNOS可能是一个具有应用前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暴露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5.
从40条随机引物筛选出6条,对暴露于蒽醌(0.0195mol/L)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0mg/L)海水溶液的鲈鱼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反应,检测DNA受损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在蒽醌暴露实验中,引物OPA-03检测到鲈鱼在污染7d时的血液和肝脏DNA受到损伤,扩增结果缺失片段大小约为0.9kb特征带.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污染实验中,不论是作用于鲈鱼个体,还是直接污染其DNA,用所筛选出的6条引物扩增结果未发现对基因组DNA造成损伤,图3表1参22  相似文献   
46.
烷基多糖苷季铵盐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萍  俞志明  宋秀贤 《环境科学》2006,27(11):2164-2169
研究了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2种粘土高岭土和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发现其在2种粘土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并且吸附速率很快,在1~2min之内就能够达到吸附平衡,经红外分析发现其可以对粘土进行有效改性.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东海原甲藻、强壮前沟藻、锥状斯氏藻生长的影响以及2种有机改性粘土对赤潮藻的去除情况和絮凝动力学.结果表明,烷基多糖苷季铵盐用量分别为0~0.4 mg/L、0~0.5 mg/L、0~0.8 mg/L时,对上述3种藻的生长只是抑制作用;当浓度为0.6~1.2 mg/L、0.75~1.5 mg/L、1.2~2.4 mg/L时,就会阻碍上述3种藻的生长,并且3d之后能够使其几乎全部死亡.用其改性粘土后,在与原土相同的用量条件下可将对赤潮藻的去除率从2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大大降低了有效去除赤潮藻的粘土用量.其沉降动力学研究表明,粘土的种类、用量以及改性剂的用量都是影响体系沉降速率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改变其中的某个因素以达到提高沉降速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47.
吴斌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环境化学》2011,30(11):1949-1956
基于结合几种单个沉积物质量基准的一致性沉积物质量基准(Consensus-Based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CBSQGs),以毒性效应预测准确度高、普适性强等优点近几年来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沉积物质量评价工具之一.本文阐述了CBSQGs的构建原理,分析了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以及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48.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色素分布与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9年5月、11月和2010年6月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调查结果,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RP-HPLC)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特征色素组成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应用CHEMTAX软件研究了浮游藻类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分离鉴定了21种浮游植物色素,主要的色素种类为叶绿素a、多甲藻黄素、岩藻黄素、19’-丁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已酰基氧化岩藻黄素、叶绿素b、硅甲藻黄素、别黄素和玉米黄素,以叶绿素a的含量最高,其次是岩藻黄素,其他色素对总色素含量贡献较低.2009年5月和2010年6月航次期间通过对色素的分析检测到甲藻和硅藻藻华.主要特征色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与盐度、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关系密切.特征色素组成和分布特征表明,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种类主要存在硅藻、甲藻、隐藻、绿藻、蓝藻、定鞭藻、金藻和青绿藻等8个类群.CHEMTAX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5月硅藻、甲藻和绿藻是最主要的类群;2009年11月硅藻在群落结构中处于绝对优势;2010年6月,硅藻、甲藻和隐藻贡献了62.5%的叶绿素a生物量,蓝藻所占的比重明显有所上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空间分布上有着明显差异,呈现区域性特征,硅藻、绿藻和隐藻在近岸海域所占比重较高,而定鞭藻、金藻和蓝藻在外海区域的站位对生物量的贡献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49.
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及其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H2O2、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会抑制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并对其生理生化特征产生明显的影响;经过UV-B辐射后,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a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H2O2、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呈现升高的趋势;UV-B辐射产生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是导致亚历山大藻受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海洋碳的源与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海洋碳源汇最近研究成果的分析,剖析了海洋碳源汇的内涵,提出了“表观碳源汇”与“实际碳源汇”的概念,对海洋碳源汇不确定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碳参数测定不淮确与其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不清楚是其根本原因,继而提出了海洋碳源汇研究应特别注重陆架边缘海碳循环过程研究,提高碳参数测定的淮确性和应深入研究控制碳循环关键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其研究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