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应用分子碰撞和惯性分离原理,对油烟烟气进行分离是一种新的油烟净化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净化过程、基本原理和装置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新型、高效、实用的油烟净化方法,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该方法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2.
针对现有油烟净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惯性分离、过滤和湿式洗涤相结合的复合式油烟净化方法.为深入研究该净化装置的性能,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技术,采用多参考系模型(MRF)、多孔介质模型和颗粒随机轨道模型(DPM)对净化装置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叶片不同转速下装置内部流场区域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和颗粒的运动状态,选择最适宜的转速,可保证装置有较好离心效果的同时,压力损失不会过大.  相似文献   
23.
双赢目标约束下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消费,能源消费又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因而如何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成为我国能否如期实现经济增长和碳减排双赢目标的关键。考虑技术进步的动态条件,基于1991-2013年中国的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我国GDP增长中不同能源要素的贡献率进行了分解,并在2020年实现双赢目标的约束下,对不同能源2014-2020年期间的增长率在技术进步动态条件下进行了估算,分析了实现双赢目标的路径条件。研究结果显示:1综合要素、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等驱动因素1991-2013年期间对GDP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36.38%、13.03%、16.99%、12.00%、21.60%,中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投入的依赖较强;2煤炭、石油、天然气对非化石能源的替代弹性较小,可替代性较差,但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弹性从2007年开始逐步增大,同时,煤炭、石油利用的技术进步慢于非化石能源,这有利于我国双赢目标的实现;3为实现2020年的双赢目标,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2020年的投入量需要比2013年分别增长26.43%、26.92%、57.53%、64.27%,2020年的能源消费结构比例为:0.63∶0.18∶0.07∶0.12,各种能源增长幅度不同,保持平稳调整;4在双赢目标约束条件下,从非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四种能源角度分析了实现该目标的路径条件。从整体上看,在技术进步推动下,到2020年中国可以实现经济年均增长7%、碳排放强度下降44%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24.
杭州市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与环保疏浚深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金属是河道底泥疏浚要控制的重要污染物,而疏浚深度是生态疏浚工程中需要确定的关键参数.本文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河道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8处底泥柱状样,采用土壤背景值、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底泥中Cu、Zn、Pb、Cd、Ni、As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并引入地累积指数法对各深度底泥中的重金属进行累积性评估,利用本文提出的临界累积深度方法来确定合理的环保疏浚深度.结果表明,河道表层底泥中Cu、Zn、Pb、Cd、Ni、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5.16、342.40、55.34、3.61、34.06、36.70 mg·kg-1,Cd、Cu、As、Zn的有效态含量分别为0.007、3.37、0.095、20.76 mg·kg-1,重金属总量均超过了杭嘉湖平原土壤背景值,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各重金属元素在底泥中的变异系数为0.29~2.39,空间分布并不均匀.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随底泥深度的增大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受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污染及河道整治影响而呈不规则变化.各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为CdAsZnPbNiCu,其中,Cd污染等级为2~6级,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至极强污染.利用临界累积深度方法推算得到研究区域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深度为0~0.9 m.  相似文献   
25.
分析我国安全工程技术发展趋势,从实现安全本质化的角度出发,结合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对生产实习的实践性模式进行了一些新探索.根据学校所依托的质检行业背景特色及校区所处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以检测技术及仪器为平台,针对典型工业生产过程,让学生立足于教学计划中课程模块所涉及知识点获取生产过程的完备安全信息,评估安全生产状况,实现安全本质化,切实提高本科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例说明该生产实习模式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6.
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以开设学校的相关专业背景为其专业基础,以学校隶属的行业为依托,已形成了多种培养模式,适应面不宽,行业背景强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格局.这种培养模式已影响了安全工程专业和学科的发展,而且其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如何培养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安全科学专门人才,是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对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其目的是统一和完善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27.
杭州市大气超细颗粒数浓度谱季节性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利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ast mobility particle sizer,FMPS)对杭州市大气超细颗粒进行监测,并对杭州市2011~2012年大气超细颗粒物的数浓度、粒径分布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气象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超细颗粒数浓度呈对数双峰分布,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12月值最高,为3.56×104cm-3,10月最低,为2.51×104cm-3.CMD(count medium diameter)季节变化特征为春>冬>秋>夏,4月最高,为53.51 nm;6月最低,为16.68 nm.气象因素对超细颗粒数浓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8.
文章在分析传统灰色GM(1,1)预测模型所存在的缺陷基础上提出采用指教平滑技术和灰色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一新的ES—GM(1,1)预测模型。新的预测模型通过指数平滑技术和二次累加生成技术将原始的水质污染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挖掘数据序列潜在的规律性,以2001年到2007年长江南京段水质主要污染监测数据作为实例和传统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证明新ES—GM(1,1)的预测模型精度大大提高。长江南京段水质污染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污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到2012年COD蜊和BOD5年平均浓度值将分别上升到1.791mg/L和2043mg/L。  相似文献   
29.
文章对打印机工作所产生的可吸人颗粒污染物进行研究,使用FMPS3091对5.6~560nm粒径范围的颗粒物进行数量浓度、质量浓度测量;使用分形理论对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粒度的分形维数对其进行了定量表达.测量和分析的结果显示:打印机工作所产生颗粒物的数量浓度、质量浓度远远大手背景浓度,并随打印机工作时间增...  相似文献   
3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多,难以为其建立合适的多指标非线性预测模型,为提高突出预测的准确性和增强预测预报方法的实用性,采用改进的BP算法建立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数学模型。通过研究不同算法的突出预测效果,对已建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检验,利用Matlab GUI和神经网络工具箱设计开发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系统,通过向系统输入已知的突出样本数据,经过学习、训练,实现对未知参数的预测。仿真结果表明:网络在训练300次后,误差训练曲线的均方差(MSE)可以达到10-15,实际预测误差也小于0.1,系统得到的5组数据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