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玉米与蔬菜间作削减农田径流污染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种植模式对农田径流污染的影响,寻求控制农田径流污染的有效种植模式,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小区径流量和径流污染(TN,TP,CODCr和SS)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蔬菜单作模式的农田径流量和径流污染明显大于玉米与蔬菜间作模式;玉米与蔬菜间作模式可削减农田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污染,其中玉米‖青花-马铃薯间作模式削减污染效果最好,与其对应的蔬菜单作模式——青花-马铃薯单作模式相比,该间作模式可削减79.59%的径流量,86.87%TN,84.23%TP,91.41%CODCr和82.46%SS的流失量.   相似文献   
62.
水稻对UV-B辐射响应的敏感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UV-B辐射对水稻(Oryza sativa L.)的影响和水稻对UV-B辐射的抗性机制。UV-B辐射对水稻生长、叶片形态、生物量、产量、光合系统、病害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水稻对UV-B辐射的敏感性因子主要有CPD光解酶、UV-B吸收物质、抗氧化酶等。UV-B辐射使水稻叶片中产生了ROS,导致Rubisco酶降解,光合色素含量变化,抑制了光合作用,最终影响水稻籽粒形成和产量。水稻对UV-B辐射响应存在着品种差异,CPD光解酶编码基因的自然突变会引起水稻UV-B敏感性的差异,CPD光解酶活性是水稻对UV-B敏感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响应指数公式,对水稻UV-B响应敏感性的品种差异进行评估,存在品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基因、生长、生理、生育期和环境背景的差异。最后对UV-B辐射对水稻的影响、水稻对UV-B响应的差异及机理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3.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径流磷污染负荷影响因素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张乃明  余扬  洪波  陈建军 《环境科学》2003,24(3):155-157
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人工降雨和自然降雨条件下坡度、表土质地、降雨强度和地表状况等因素对农田土壤径流中磷污染物输出浓度和输出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度土壤径流中总磷的浓度和磷的输出量不同,其中坡度为18°时径流中磷含量和磷的输出量最高,分别达到0.138mg·L-1和6.14kg·hm-2;在人工摸拟降雨与自然降雨2种条件下,土壤径流中总磷含量与输出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径流中磷素的浓度和径流输出量随表土质地的变粗而减少;有作物种植条件土壤径流中总磷的浓度和输出负荷明显小于裸地条件,其中不同坡度磷的流失减少量为0.9~2.8kg·hm-2,施肥后土壤地表径流中总磷的浓度比未施肥前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64.
密闭式堆肥反应器中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陇利  劳德坤  李季  徐智 《环境工程》2014,32(1):102-107
通过一套自制密闭式堆肥反应器系统,研究在一定的堆肥条件下,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腐熟度、环境影响控制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对堆肥温度、含水率、碳氮比(C/N)、发芽指数(GI)、氨气(NH3)排放浓度和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的检测分析发现,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处理组提前3.5~4.5h到达高温期,高温期持续时长多于对照3.8~4.0 d,氧气消耗快,堆肥腐熟速度快,腐熟程度高,氨气排放浓度平均低于不接种处理39%,有效地控制了臭气排放和氮素损失。认为在堆肥中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是解决我国目前堆肥腐熟时间过长、养分损失大、恶臭气体排放严重、环境影响严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5.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7):115-122
文章通过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来龙村一处铅锌矿废弃地构建人工湿地,研究了纸莎草(Cyperus papyrus L.)、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在高海拔重金属复合污染环境的生长适应性和重金属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纸莎草和鸢尾的生物量相对生长率最大,其根系粗壮程度和不定根发达程度最高,而美人蕉和再力花在该环境条件下,生物量相对生长率最低,根系欠发达。鸢尾地上部分Cd、Pb、As含量最高,分别为10.27、815.17、24.78 mg/kg,纸莎草地下部分Cd、Pb、As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1.79、1 685.86、98.70 mg/kg。纸莎草对Cd、Pb、As的累积总量最高,分别为2.69、189.2、10.47 mg/株,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研究表明,纸莎草在高海拔重金属复合污染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对底泥中的Cd、Pb、As均有较好的富集效果,有利于对当地底泥中重金属的修复。  相似文献   
66.
土地处理技术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比较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地沟污水处理系统、稳定塘系统、人工湿地4种土地处理技术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针对土地处理工艺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容易产生堵塞、系统的复氧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7.
应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成果"双室堆沤肥系统",设计使用双室堆沤肥不同的4种处理方式施肥.对施肥前后的作物产量、作物品质、土壤肥力进行对比研究,选出双室堆沤肥和无机肥配施的还田应用的最优施肥处理.处理B施肥方式(双室堆沤肥,化肥减施30%)对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增加土壤肥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8.
综述了高盐螺旋藻生产废水的处理新工艺—螺旋藻废水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包括电渗析(ED)法综合性能高、反渗透(RO)法处理效率高的特点,工艺的应用实现程海周边螺旋藻生产废水达标零排放并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69.
总结了国内外水污染物总量分配的各种方法,简述了我国总量分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总量分配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0.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磷石膏(PG)添加量(0、20、40g·kg-1)和接种3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Glomus aggregatum(GA)、Diversispora spurcum(DS))对玉米生长及其磷、硫、砷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磷石膏添加量的提高,土壤有效磷、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