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28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填埋场覆土中甲烷氧化菌的生物氧化作用,是填埋场CH4最主要的自然减排途径,但通常传统的覆土材料CH4氧化能力并不足.生物炭可用于强化填埋场覆土的CH4氧化性能,同时,填埋气中的硫化氢(H2S)也易被生物炭吸附转化,可能为CH4氧化带来潜在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究和揭示.在前期实验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生物炭改性覆土材料,接种富...  相似文献   
32.
为更好地管理企业环境风险、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本文尝试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环境影响评价结合使用,对重污染和环境风险较高的行业,将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为通过环评的一个条件,并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作为依据进行风险评估和承保。通过保险的危险监督功能,能够对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和环评机构的评价过程产生监督作用,同时对企业"建设—运营"整个阶段的环境风险进行连贯性管理,由此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以葡萄糖为对照,优选苯酚-硫酸法测定胞外聚合物中多糖含量的显色条件,对此法精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测定方法显色稳定,重复性好,但回收率欠佳,测得的多糖含量要大于实际值。  相似文献   
34.
河北农居环境颗粒态汞污染特征及健康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亚娟  龚巍巍  栾胜基 《环境科学》2012,33(9):2960-2966
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渐加重,大气颗粒态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逐渐凸现出来,而已有研究对我国农居环境中的汞污染状况关注较少. 以颗粒态汞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7、8月及2010年10~12月,对河北省6个村庄中的34个典型农居环境进行PM10和PM2.5膜采样,采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颗粒态汞质量浓度. 结果表明,同一季节时,厨房PM10中汞质量浓度约是庭院PM10中汞质量浓度的2倍; 在同一空间内,PM10中汞质量浓度大小依次是冬季(3.004 ng·m-3)>秋季(1.550 ng·m-3)>夏季(1.127 ng·m-3); 同一季节时,PM2.5中汞质量浓度大小依次是厨房(0.795 ng·m-3±0.337 ng·m-3)>客厅(0.398 ng·m-3±0.159 ng·m-3)>庭院(0.321 ng·m-3±0.143 ng·m-3); PM2.5中的汞质量浓度占PM10中汞质量浓度的百分比为(52.4±13.5)%. 对农居环境PM2.5中汞的健康风险度水平进行评价,不同人群中儿童的暴露水平最高,其年均超额危险度<10-8. 可知农居环境PM2.5中汞对农户的健康风险在可以忽略的水平.  相似文献   
35.
于夏末秋初在深圳市城市和郊区开展了大气OH自由基观测,结果显示OH自由基日间峰值平均浓度分别为6.0×106cm-3和5.9×106cm-3,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拟合效果较好的本地化OH自由基参数化公式,应用于广东省OH自由基空间分布的表征,并进一步利用日间OH和NO2浓度之积反映光化学反应活性(AP).结果发现,2018年夏秋季广东省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总体上呈现珠江三角洲较高,AP达10.1×107μg/(m3·cm3),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较低的分布态势,AP分别为5.4×107, 5.9×107和7.7×107μg/(m3·cm3);同期的PM2.5和O3高值区域也集中在珠江三角洲,说明了调控光化学反应活性对珠江三角洲协同控...  相似文献   
36.
2018年8~9月,利用深圳市铁塔的11个垂直梯度平台进行了9轮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锈钢罐采样,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103种VOCs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垂直高度上VOCs组分特征及对近地面臭氧(O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地面到345m高空VOCs总体污染水平相近,在垂直梯度上变化不大;但烯烃浓度随高度上升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受地面天然源排放的异戊二烯主导.结合典型物种及物种对的分析发现,日间的二次生成、工业排放和光化学反应消耗是影响垂直梯度上VOCs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应用混合层梯度方法对VOCs通量进行计算发现,烷烃(28%)和芳香烃(23%)的通量贡献最多;二氯甲烷(1.93±0.29)mg/(m2·h)、甲苯(1.86±0.39)mg/(m2·h)具有较高的垂直通量值.结合二氧化氮(NO2)和O3垂直廓线的关系分析得出,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NO2在300m以上高空达到峰值,更加有利于O3  相似文献   
37.
为解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于PSR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大湾区的香港米埔、深圳福田、广州南沙和珠海淇澳岛4个典型城市红树林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识别健康问题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表明: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为淇澳岛(3.05,健康)>米埔(3.03,健康)>南沙(2.54,亚健康)>福田(2.13,亚健康).就压力指标而言,米埔和福田红树林的自然压力源为病虫害和生物入侵,人为压力源为人口、经济相关指标及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福田还受到工业废水排放的压力.就状态指标而言,红树林受海水营养盐污染严重,南沙和淇澳岛红树林存在严重的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红树植物多样性(除南沙红树林外)和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偏低,但鸟类生物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就响应指标而言,福田和南沙红树林由于面积小而生态服务功能偏低,南沙红树林的管理水平不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红树林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生态失衡导致的病虫害与生物入侵、受纳外源污染导致的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共性问题及自身特征与管护水平差异导致的其它个性问题.针对上述健康问题,建议:以缓解生态失衡为目标高效监测并推广基于自然法则的生态恢复,以源头控制为根本整体改善环境质量,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城市红树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8.
为识别和量化深圳市大气PM2.5的污染来源,2014年3,6,9,12月分别在5个站点采集PM2.5的膜样品并进行质量浓度及组分分析,利用正向矩阵因子解析(PMF)模型对其主要来源和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2014年深圳市PM2.5年均浓度为35.7 μg/m3,其中机动车源、二次硫酸盐生成、二次有机物生成和二次硝酸盐生成是最主要的来源,质量浓度贡献比例分别为27%、21%、12%和10%;地面扬尘、生物质燃烧源、远洋船舶源、工业源、海洋源、建筑尘和燃煤源贡献比例达2%~6%.各个源贡献的时空变化特征表明,二次硫酸盐生成、生物质燃烧源、二次有机物生成、工业源、远洋船舶源和海洋源显示出明显的区域源特征,机动车源、二次硝酸盐生成、燃煤源、地面扬尘和建筑尘具有显著的本地源特征.  相似文献   
39.
深圳冬季边界层大气中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更好地掌握深圳城区近地边界层大气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及大气理化过程,2017年冬季利用深圳市356 m石岩梯度观测塔进行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垂直观测,获得包括4个高度(60 m/70 m、110 m/120 m、210 m/220 m和325 m/335 m)的污染物浓度垂直分布廓线.分析了不同高度浓度的垂直廓线、相关性和日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风向风速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SO_2浓度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再升高,在高空存在明显的区域输送特征;NO_x、PM_(2.5)、PM_(10)浓度随高度升高而下降,70 m高度近地大气中NO_x和PM_(2.5)受局地源影响显著,白天存在由近地大气向上混合扩散的过程,而PM_(10)中的粗粒子部分在整个气层中显现出一个比较稳定的本底值;O_3浓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主要由于夜间高空O_3缺乏NO的滴定反应而具有一个较高的背景值.  相似文献   
40.
锦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用5步提取法分析了锦州湾14个样点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结果表明,Cd主要分布在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Zn和Pb主要分布于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Cu主要分布在有机硫化物结合态;Cr、Ni主要结合于残渣态中.对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作了改进,结合了地球化学形态对生物毒性的影响,得出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的污染评价结果类似.锦州湾西南角海域生态危害极高,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依次为Cd>Zn>Pb>Cu.按风险等级和区域分布将锦州湾划分为4个生态风险功能分区,沿东北方向生态风险随距离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