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8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近4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土壤水分补给量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干旱区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熏针对区域自然地理和土地利用特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熏考虑研究区内降雨、径流、地下水以及灌溉等影响因子,建立土壤水分补给模型来推算土壤补给量的空间分布;分析了近40年来穴1961-2000年雪该流域土壤水分补给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流域内的土壤水分补给量与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流域内的土壤水分补给总体上较少但也存在空间差异,其中在绿洲区最高,在山地区略高于荒漠区。  相似文献   
32.
黄河中游泥沙对铜离子的吸持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黄河中游泥沙和重金属Cu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持实验和Tessier形态提取实验,研究了黄河中游泥沙在含量较高的条件下对铜离子的吸持特性.结果表明:黄河中游泥沙具有很强的吸持铜的能力.体系pH和泥沙理化性质对吸持具有强烈影响:当铜浓度较低时,pH是控制吸持的主要因素,不同泥沙对铜的吸持率均达到99%,泥沙吸持的空间差异很小;当铜浓度较高时,泥沙理化性质是使黄河中游泥沙吸持表现出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碳酸盐是主要影响组份;在泥沙含量较高的条件下,单位吸持量随泥沙含量变化的规律符合“泥沙效应”规律,但吸持容量随泥沙含量升高而升高,这与泥沙含量升高导致体系pH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3.
陶澍  姜浩 《环境化学》1997,16(4):348-35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影响树脂-半透膜囊吸收铜的主要因素,重点探讨了水相铜含量,半透膜孔径,温度以及天然河水中的有机配位体对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透膜囊吸收量与水相游离铜浓度,水温及半透膜孔径的非整数次幂成正比,其中包括EDTA,河水富里酸,以及河水中的各种天然有机物在内的配位体均与铜生成不能被半透膜囊吸收的络合物,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半透膜囊对水环境中游离态微量金属进行长期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
针对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系统(CEPT)处理废水时影响因素多,难以进行适当的控制和处理效果的预测等问题,建立起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CEPT法处理猪场稳定塘废水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烧杯试验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模型对COD、总磷、浊度去除率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5%、4.8%和4.9%。通过对pH值和絮凝剂投药量等可控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得到CEPT系统的最佳操作条件和最合理操作条件。该模型的建立为CEPT法处理废水工艺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供了一条简便实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5.
生物-微电解组合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upflow blanket filter,UBF)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 微电解的组合工艺,对盐度接近2%、色度和COD分别约为8 000倍和600.5 mg/L的染料废水进行处理.经过连续120 d的稳定运行后,组合系统处理效果良好,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75%以上.UBF和微电解单元均可以大幅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进一步的生物处理.UV-Vis扫描和GC-MS分析表明,该组合工艺能破坏染料的发色基团和共轭双键,并能高效降解原水中的酚类、氯代有机物和复杂的杂环类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UBF BAF 微电解的组合工艺是处理染料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6.
生物-微电解组合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upflow blanket filter,UBF)+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微电解的组合工艺,对盐度接近2%、色度和COD分别约为8000倍和600.5mg/L的染料废水进行处理。经过连续120d的稳定运行后,组合系统处理效果良好,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75%以上。UBF和微电解单元均可以大幅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进一步的生物处理。UV—Vis扫描和GC—MS分析表明,该组合工艺能破坏染料的发色基团和共轭双键,并能高效降解原水中的酚类、氯代有机物和复杂的杂环类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UBF+BAF+微电解的组合工艺是处理染料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7.
定量评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方法作为一种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可定量地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方法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模型,并依据统计和遥感资料,利用该方法计算了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沿江发展轴"规划区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07年规划区人均生态足迹为2.364 3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58 2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006 1 hm2,说明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程度已超出了安全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该区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规划区生态效率接近浙江省平均水平,但是与国内高度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规划区椒江流域的上游至下游,各县区的生态赤字呈明显的递增趋势。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可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应针对流域上下游各县区不同的生态现状和生态要求,做出科学的规划和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38.
利用紫外、红外拉曼光谱和GC/MS对传统皂素生产工艺、S-F工艺和E-S工艺头道液废水的有机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工艺、S-F和E-S工艺头道液废水的有机物主要是醛类,此外,传统工艺头道液中检测到的22种有机物中,还有大量生物难降解的杂环类(12.24%);而S-F和E-S工艺头道液中检测到的25种和31种有...  相似文献   
39.
将生活垃圾焚烧厂从整体到局部分为场站-工艺-单元三个层次,通过现场调查,获取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在2009~2011年不同层次耗能排污数据。分析表明,在焚烧工艺中焚烧单元处理单位垃圾的电耗达到60.83kW·h,余热发电单元水耗最大,尾气处理单元的电耗和水耗相对较小。不同场站在处理单位垃圾时烟气和炉渣产量比较接近,但飞灰排放差异较大,在2.92~24.78kg/t垃圾之间。渗沥液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水质相对稳定,MBR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但其耗电量较大,占渗沥液处理工艺总耗电量的87.55%。焚烧工艺发电最优值为423.77kW·h/t垃圾,产生的电能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剩余1.8×108kW·h的电能,可用于渗沥液处理工艺或输向场站外部。每吨渗沥液处理最多可产生中水0.962t,全北京市每年产生中水196456t/a,使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40.
宋立娜  王磊  夏孟婧  苏月  李振山 《环境科学》2015,36(9):3493-3500
产甲烷菌是填埋场稳定化的关键微生物.以北京市北神树垃圾填埋场为采样地,钻井采集了填埋深度6~36.1 m,填埋时间2~15 a的垃圾样品.采用PCR检验其中产甲烷菌的种类,并基于QPCR技术获得的数据,研究了各类产甲烷菌随时间和深度的数量变化,及其与垃圾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发现堆体内有机质含量基本稳定,p H呈弱碱性,符合产甲烷阶段的化学特性.检测出两类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saeta和Methanosarcina),一类氢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bacterials).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产甲烷菌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填埋9 a以上的垃圾中产甲烷菌群落结构趋于稳定.乙酸营养型的Methanosarcina为优势类群.三类产甲烷菌的含量与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相关,与各类大分子有机质含量相关性很弱或不相关,表明产甲烷菌的数量受底物含量的影响,而在填埋2 a以上的垃圾中,大分子水解、发酵等作用对产甲烷菌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