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03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0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溶解氧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设置0.9,0.6,0.4,0.3m3/h4组曝气量,相应的好氧区溶解氧(DO)浓度约为2.8,1.7,0.8,0.5mg/L左右.结果表明,在好氧区DO为0.5mg/L左右的低氧条件下,通过对系统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取得较好的硝化效果,氨氮去除率可达98%以上.同时,由于低曝气量下混合液从好氧区到缺氧区携带的DO量减少,并且在好氧区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使得TN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高曝气量的情况.另外,由于工艺结构的特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系统可长期在低氧条件下运行,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2.
前置反硝化工艺外碳源投加串级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反硝化反应需要以有机碳源为电子受体.由于污水厂的进水负荷时刻在变化,当进水碳氮比较低时,需要外投加碳源.为了有效地控制外碳源投加量,提出了由两个PI控制器组成的外碳源投加串级控制策略,可以控制出水硝酸氮浓度以及缺氧区末端硝酸氮浓度.由Matlab/Simulink模拟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抗冲击负荷强,可快速响应进水负荷的变化,能在降低出水硝酸氮和总氮浓度的同时,大大降低外碳源投量.  相似文献   
103.
污泥回流比对分段进水A/O 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连续流分段进水缺氧/好氧(A/O)中试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污泥回流比(R)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 值高于1.0 时,尽管第一段缺氧区的硝酸盐氮去除量明显增加,而系统硝化、反硝化效果均明显降低.当R 为0.75 时,系统总氮去除率最高,为92%;而当R 值为1.5 时,总氮去除率最低,为72%. 当系统污泥沉降性能较好时, R 值对二沉池泥泥位和泥水分离效果影响不大;而当污泥沉降性能较差时,二沉池泥位随R 值增大而呈线性增加,此时提高R 值会加剧污泥膨胀.此外,高R 值使得系统各段悬浮固体浓度呈梯度分布的规律变得不再明显,降低系统污泥储量.同时,提高R 值会降低系统固体停留时间,进而影响系统的污泥种群分布.  相似文献   
104.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本试验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和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提出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工艺。通过控制曝气池内溶解氧浓度平均在2.0 mg/L,温度(30±2)℃,实现了稳定的亚硝氮积累和较高的氨氮去除率,亚硝化率和氨氮去除率分别维持在83%和85%左右。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污泥负荷明显增加,耗氧量和反硝化所需碳源减少,反硝化效率和速率明显提高,从而总氮去除率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5.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污水处理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微生物检测和群落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重点对应用较多的PCR技术、FLSH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可以分析确定系统中功能微生物的数量,群体结构和活性,从而实现构建人工强化生态系统,提高废水生物处理效率的目的.分析认为,以DNA序列和相关的结构基因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种群分析方面得到了广泛和成功的应用,而且必将会对深入认识和优化污水生物处理过程,加快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强化处理工艺的过程控制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A/O工艺硝化与反硝化反应专家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A/O脱氮工艺氨氮和总氮去除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效果,根据试验结果和调研结果建立了A/O脱氮工艺专家控制系统.实际运行表明,利用硝化和反硝化反应专家控制系统可快速获得氨氮和总氮去除率降低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实现达标、稳定、高效、低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7.
改性粉煤灰去除磷酸盐的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利用改性粉煤灰进行了抗生素废水除磷酸盐的试验研究,考察了改性用酸的种类和浓度、改性粉煤灰投加量、溶液pH值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并对改性粉煤灰的除磷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8.
通过液体选择培养基、平板划线的方法从脱硫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硫氧化细菌,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和生长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细菌为化能自养型细菌,短杆状,大小为0.5~0.8 μm×1.2~3.0 μm,革兰氏染色显阴性.以5%的接种量接种于富集培养基,S2-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SOB在60 h内基本将还原态硫氧化完全,pH最低降到2左右.当溶液中有SO42-量积累和电导率升高后,对SOB氧化S2O32-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菌株对盐分的耐受值为7 650 μS/cm(以电导率计).  相似文献   
109.
SBR分段进水工艺提高污水厂的脱氮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BR分段进水工艺用于污水厂升级改造并提高脱氮效率的方法,通过对昆明某污水厂实际运行工艺的实际调研,决定从运行模式、进水方式和排水比变化三方面用SBR研究影响脱氮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将原工艺2次搅拌、2次曝气的运行模式改为1次搅拌、1次曝气,会改善原模式下第2次搅拌过程中无反硝化反应的状况,提高系统的总氮去除率;将原工艺连续进水的方式改变为间歇进水,系统的脱氮效率提高了5%以上;分3个阶段研究了排水比在20%~40%之间变化对总氮去除率的影响,每阶段2个反应器的对比实验发现,排水比变大相应的总氮去除率升高,但当排水比为35%和40%时系统出水中会有较高浓度的氨氮,因此,排水比为30%最为合宜。  相似文献   
110.
pH对剩余污泥和初沉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已有报道,但pH对混合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尚鲜见报道。为此对厌氧环境,(20±1)℃,pH=4~11以及不控制pH条件下混合污泥的水解酸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对pH调控有利于污泥SCOD的溶出,在较强的碱性条件下污泥溶出的SCOD要大于其他条件下的,特别是pH=10和11条件下污泥溶出的SCOD要远高于其他条件下。碱性环境和酸性环境以及中性环境相比更有利于混合污泥产酸,最佳产酸pH条件为pH=10。在酸性和极端碱性条件下均有利于混合污泥中氨氮和磷的释放。碱性环境利于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去除,但不利于总悬浮固体(TSS)的去除。在不同pH条件下将混合污泥的发酵特征和剩余污泥和初沉污泥发酵特征比较,发现3种污泥水解和产酸均在碱性条件下最好,且在20~22℃的条件下,产酸量均在pH=10的条件下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