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24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26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释放的挥发性硫化物(VSCs)进行长期监测,评估VSCs带来的感官效应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从浓度上看,VSCs以H2S为主(监测期间的H2S浓度为N.D.~580μg/m3),而甲硫醇(MT)的浓度占比最少(监测期间MT的浓度为N.D.~4.7μg/m3),同时VSCs的浓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夏季>秋季>冬季.在感官方面,H2S是所有VSCs中气味贡献最大的气体(贡献率为79%~93%),除二沉池外,其在其他处理单元中均为关键性恶臭气体;虽然MT浓度水平低,但是其对气味的贡献不能被忽略;格栅、沉砂池混合气体气味活性值(SOAV)分别为2591.9、5494.8,预处理单元对该厂的气味贡献最大.在健康风险方面,春季和夏季时,格栅和沉砂池中的H2S存在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422.
李冬  杨敬畏  李悦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9):4149-4156
室温下接种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于由独立的厌氧池和好氧池组成的交替厌氧/好氧连续流系统中,成功通过控制混合液回流比和有机负荷实现了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的稳定运行.结果表明,通过调控较低进水有机负荷(300mg/L)及较低回流比(200%)使连续流系统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性能,出水COD,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18.78,5.79和0.49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76%,84.3%和83.12%.在COD浓度为500mg/L时,长期运行的连续流系统缺乏饱食饥饿的环境胁迫,导致丝状菌的生长,系统性能的恶化.用平行因子模型对不同阶段的颗粒污泥和系统出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有机负荷对外源底物利用相关中间产物的产生有较大影响,进水COD为300mg/L时既能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性能,亦能有效降低出水中基质代谢中间产物的生成量,避免了为后续消毒工艺产生消毒副产物.因此在实际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应用中,交替厌氧/好氧连续流长期在排放限额的有机浓度(500mg/L)下运行需要增加预处理设施降低进水有机负荷,以实现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23.
实际生活污水短程/全程硝化反硝化处理中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勇  彭永臻  陈伦强  吴学蕾 《环境科学》2006,27(12):2477-2482
常温条件下,用A/O生物脱氮工艺中试试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控制好氧区低DO浓度(0.5 mg/L),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亚硝酸氮平均积累率可达85%或更高.研究了低DO短程硝化反硝化、低DO全程硝化反硝化和高DO全程硝化反硝化3种运行方式或状态在总氮去除率、耗氧量、污泥性能和反应机理上的差别.结果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是生物脱氮的最优运行方式,它可有效提高系统脱氮率、降低运行费用.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缺氧区和好氧区的pH值变化幅度较大;而全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缺氧区pH值变化很小或基本不变化,好氧区pH值变化幅度较大.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的硝化速率相差不大,但短程反硝化速率和全程反硝化速率相比增加了15%.可以应用DO和pH在线控制A/O工艺硝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424.
室温下接种絮状污泥于分别采用梯度进水快速进水和慢速进水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R1、R2、R3中,人工配水为进水基质,探究进水方式对SBR系统内碳源储存性能和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进水下具有更好的内碳源储存性能和脱氮效果.启动成功后R1内碳源储存率(CODin)、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SNED)率和TN、CO...  相似文献   
425.
厌氧氨氧化技术凭借无需投加碳源、节省能耗、污泥产量低等优势成为污水脱氮领域中具有创新性与高效性的研究之一.学者们对相关组合工艺的反应机理、微生物群落、应用形式等开展大量研究.相对于分体式厌氧氨氧化工艺,一体式工艺布局更紧凑,大大降低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成本.从工程应用角度梳理了一体式厌氧氨氧化工艺的优势,结合国内外一体式...  相似文献   
426.
污泥缺氧好氧消化的减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奕娜  彭永臻 《环境工程》2006,24(3):62-64,56
实验主要进行缺氧好氧工艺在不同运行条件下消化效果的研究;在常温和中温下,与传统污泥好氧消化处理的效果对比,并进行pH等控制参数的统计规律分析,提出优化处理工艺条件,也为污泥缺氧好氧消化工艺的设计、运行管理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