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3种典型耐候钢在江津大气环境中暴晒1 a的初期腐蚀行为。方法 采用户外大气挂片、腐蚀质量损失、SEM、XRD、电化学等方法,研究Q355NH、Q460FRW、Q690的腐蚀速率、锈层形貌、锈层物相和锈层电阻,并与Q345碳钢进行对比。结果 耐候钢和碳钢在大气暴晒初期的腐蚀规律是一致的,Q355NH、Q460FRW、Q690和Q345碳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50 9、0.053 6、0.047 8、0.055 mm/a,Q690的腐蚀速率最小,约为碳钢的87%。耐候钢和碳钢的锈层都主要由α-FeOOH、γ-FeOOH和Fe2O3组成,耐候钢的锈层更致密,裂纹更少。Q355NH、Q460FRW、Q690的锈层电阻值分别为821.3、1 005、1 080?·cm2,碳钢为101.68?·cm2,耐候钢的锈层电阻值约为碳钢的10倍。Cr和Cu元素在耐候钢的锈层中富集明显。结论 耐候钢的腐蚀速率低于碳钢,3种耐候钢的耐蚀性顺序为Q690>Q355NH>Q460FRW。Cr和Cu元素在...  相似文献   
12.
水夹点技术可以有效地节约工业新鲜水用量,同时减少废水排放量。尽管水夹点技术在理论上已经比较成熟,国内外在石化、化工等行业应用的报道较多,但在冶金行业鲜有报道。介绍了水夹点技术的原理,提出了将其应用于冶金行业工程实践的实施步骤,并以首钢某公司节水改造为例,给出了用水网络优化方案。实施结果表明节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引入湍流涡耗散概念(EDC)模型,以昆明市某沙发工厂火灾,获得了含有HCN的火灾烟气浓度的时空分布,采用N-GAS模型来评价火灾烟气综合毒性并讨论HCN对于多组分烟气耦合毒性的影响。为了讨论HCN对火灾烟气毒性的影响,本文进行了A、B两组模拟计算,A组烟气组分不包含HCN,B组烟气组分包含HCN。将A、B两组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引入EDC模型、讨论HCN对多组分火灾烟气毒性的影响具有可行性。基于N-GAS模型的计算结果,说明了HCN气体对于多组分烟气的耦合毒性的影响不可忽略,有时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焦化企业干熄焦锅炉的危险有害因素,针对干熄焦锅炉危险性最大的汽包爆炸问题,利用数据模型计算其事故严重度,从而为干熄焦锅炉的设计、管理和正常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析煤矿中的水灾害防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水灾害是煤矿生产一大安仝隐患,煤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查清煤矿区水灾害发生的原因,加强政府部门及煤矿企业的管理,做好防治水害工作,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经过筛分、破碎等预处理后的砖砼建筑垃圾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雨水径流,通过静态吸附、动态吸附和脱附实验,研究了不同粒径粒级建筑垃圾对雨水径流中磷酸根的吸附效果和脱附特征.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对磷酸根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等温吸附过程;粒径粒级对建筑垃圾吸附磷酸根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粒径粒级越小,对磷的去除效率越高,1—2.5 mm粒径的建筑垃圾对磷酸根去除率最大,其值为55%,建筑垃圾的粒径对磷的吸附平衡时间、吸附速率和吸附量也具有较大影响,粒径粒级1—2.5 mm的建筑垃圾对磷酸根的平衡吸附量最大值为7.8μg·g~(-1).建筑垃圾吸附的磷酸根在雨水径流pH值为5—9的范围内溶出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W”型火焰超临界直流锅炉的应用情况及主要特点,并着重分析了先进低质量流速技术在“W”型火焰超临界锅炉的具体应用,论述了“W”型火焰超临界直流锅炉在实践中需注意和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气传输路径对上甸子本底站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5~2010年北京上甸子本底站的PM2.5浓度、气溶胶散射系数(σsp)的连续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季节、不同气团传输路径对本底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物水平不仅与气团来向有关,也与气团的运动状态有关.偏南气团路径下的PM2.5浓度和σsp整体高于偏北气团路径,同时运动速度较慢、高度较低的气团路径多对应较高的PM2.5浓度和σsp.春、夏、秋季来自华北平原地区以及冬季来自华北区域北部的慢速、低气团对上甸子的污染水平有重要贡献.沙尘气溶胶多出现在春季,平均气溶胶质量散射效率(αsp)为0.78 m2·g-1.四季平均人为污染气溶胶的αsp为4.00 m2·g-1,其中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对于人为污染气溶胶来说,春、夏、秋三季的西北偏西路径、偏南路径以及偏北路径中速度较慢的轨迹组均具有较高的αsp(4.0 m2·g-1),表明这些气团路径受人为排放活动影响较大,而冬季各路径的αsp均较高,说明冬季区域内人为排放的影响比较一致.春、夏、秋三季中其他偏北的气团路径主要受到人为污染与沙尘气溶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滨海地区湿地重建的生态工程范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天津泰达区盐田上通过淡水浸泡、消浪墙构建、土壤更换、水生植物引种等措施,重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在初期阶段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的理论溯源,对中国式EOD模式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进行了系统梳理。EOD模式以国际上“生态导向”的发展理念和市场化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机制相结合作为理论源头,理论基础主要有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亨利乔治定理、公共选择理论。中国式EOD模式具有项目制、企业主体、增肥哺瘦和生态反哺的特征,核心逻辑是形成以生态资源支撑产业开发、以产业收益反哺生态修复的价值链闭环,即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与反哺。中国式 EOD模式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为缓解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压力与金融风险这一现实需求涌现出来的创新性实践探索,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