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飞机电气线路互联系统海洋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飞机典型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lectricalWiringInterconnectionSystem,EWIS)故障件和线缆及微动开关的南海环境暴晒试验结果为依据,研究了海洋环境下EWIS的腐蚀故障规律、腐蚀类型和形成原因、及电气性能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海洋环境下EWIS腐蚀失效形式多样,易导致间歇式故障频发,电气性能及屏蔽效能下降等。从适海性的角度提出了应从选材、设计、使用维护和故障数据分析利用等方面来提高EWIS的海洋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52.
海洋中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一类富含碳的黏性物质,由酸性多糖组成,主要由浮游植物产生。EPS主要分为三类:细胞涂层EPS、溶解性EPS和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EPS本身呈溶解态,属于溶解有机碳库;但EPS可通过凝结或起泡方式转换形成颗粒态的TEP,属于颗粒有机碳库。EPS能被微生物降解或吸收,直接参与微食物环的碳循环。颗粒态的TEP可聚集生物有机颗粒形成"海洋雪",加快有机碳的沉降。因此EPS成为连接溶解态和颗粒态有机碳的桥梁,有效改变了海洋生态系统中有机碳库的分配,在塑造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EPS的特点、形成机制、对细胞积聚和海洋碳循环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目前EP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3.
氯化镉暴露对斑马鱼幼鱼神经行为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低剂量镉持续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神经发育的影响,将受精后36h(36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氯化镉受试液中持续至受精后6d(6dpf)。在一般毒性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视频跟踪技术检测了48孔板中幼鱼的自发运动能力和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惊恐反应及恢复能力。结果显示:在不引起外观形态明显改变的暴露剂量下幼鱼自发运动表现异常。其中,0.1~0.5μmol·L-1暴露组幼鱼自发运动增多、轨迹紊乱、刻板式转向运动增加、触壁活动减少;1.0μmol·L-1暴露组幼鱼出现运动抑制、静止和原地震颤等状态,幼鱼的自发运动距离与氯化镉浓度关系呈现剂量依赖性倒"U"型,这种行为毒性效应与乙醇急性暴露引起的运动效应相似。光照惊恐反射实验中,暴露组幼鱼对突发的光暗变化表现敏感或迟钝。在撤除光源后暗适应减慢或加快。以上结果说明,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对氯化镉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敏感,并且高通量的幼鱼神经行为学方法在外源性化学物的毒性评价中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铅与纳米SiO2联合染毒所致的细胞损伤特征,并从氧化应激方面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用铅和SiO2处理A549细胞,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评价铅和SiO2联合染毒所致的细胞损伤特征;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评价铅与SiO2联合染毒所致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检测了细胞内抗氧化物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以评价铅与SiO2联合染毒对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实验数据进行ANOVA分析。结果表明,铅、SiO2单独染毒组各指标没有明显改变;而联合染毒能造成细胞氧化损伤,表现为细胞存活率、GSH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及2个单独染毒组(P<0.05),细胞内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各单独染毒组(P<0.05)。可见,联合染毒可引起明显的细胞毒性,氧化损伤可能是铅与SiO联合染毒致肺细胞毒性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5.
为了促进温成形技术在弹体生产中的应用,对温成形的概念、特点和它在国内外弹体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温成形用于我国弹生产需进一步研究解决材料温成形性能、模具寿命、润滑技术和润滑剂等问题,指出温成形技术可实现弹体的高精度、高性能、低成本、低能耗生产。  相似文献   
56.
油污染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产品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已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根据油污染地下水的特点,采用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地下水效果显著,水中COD去除率可达95%,油类去除率也达90%以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地下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7.
钢铁工业是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切入点,是打造循环型产业的重点;循环经济又是钢铁工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优先切入点,是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的重要手段。详细介绍长流程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四四”模式,以及济钢、莱钢、鞍钢、攀钢、包钢等长流程钢铁企业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为其他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飞机铝合金结构连接部位表面防护体系修理技术。方法根据飞机铝合金连接结构腐蚀损伤特点、原防护体系类型及服役环境特点等,选取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制定5种不同的表面防护体系修理方法,通过在飞机典型涂层加速试验环境谱下开展加速腐蚀试验,优选出适于飞机铝合金结构连接部位表面涂层损伤修理方法。结果加速试验2周期,采用RM4修理的试件,修复部位表面开始出现脱落现象。加速试验6周期,在紧固件区域,采用RM1,RM2,RM3,RM5修理的试件在变色、粉化、开裂、起泡和剥落指标上都属于优或者良,但在生锈指标上仅采用RM3修理的试件属于良;在非紧固件区域,采用RM1,RM2,RM3,RM5修理的试件在各指标上都属于优或者良。结论 RM3更适用于飞机铝合金结构连接部位表面防护体系修理。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Cd Te/Zn SQDs(Cd Te/Zn S量子点)在小鼠肾脏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选择雄性ICR(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小鼠为动物模型,每只单次尾静脉注射5 nmol的Cd Te/Zn SQDs(粒径约为6 nm,最大发射波长590 nm)。在尾静脉注射Cd Te/Zn SQDs 15 min、1 h、6 h、24 h、72 h、168 h、2 w、4 w和6 w时剖取小鼠的肾脏,消化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其中的Cd(镉)和Te(碲)含量,Cd和Te在小鼠肾脏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Cd和Te含量分别在168 h和72 h时达到峰值(60.42±8.85)ng·g~(-1)和(18.69±0.97)ng·g~(-1),之后逐渐下降,将二者的含量以摩尔比表示,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摩尔(Cd):摩尔(Te)由2.71:1逐渐变成1.39:1。利用3P87计算Cd和Te在肾脏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Cd和Te在肾脏中的Vd(表观分布体积)分别为(823.14±82.76)g·kg~(-1)和(686.28±53.13)g·kg~(-1)(P0.05);AUC(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24.48±2.52)μg·g~(-1)·h和(7.41±0.60)μg·g~(-1)·h(P0.01);CL(清除率)分别为(0.90±0.11)g·kg~(-1)·h~(-1)和(1.02±0.13)g·kg~(-1)·h~(-1)(P0.05);t1/2(半衰期)分别为(617.02±8.57)h和(458.21±1.85)h(P0.01)。研究提示Cd和Te在肾脏含量的摩尔比随时间变化不同,QDs在体内发生了化学降解;二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同,Cd在肾脏中的代谢速度明显慢于Te,游离的Cd2+可能引起肾脏毒性。  相似文献   
60.
根据对北京市丰台区葆李沟的污染特征的诊断分析结果,设计并实施了具有针对性的生态治理模式,包括截污清淤、延长水体驻停时间、设置生态滤床、重建水生植物系统、微生物系统构建、水生动物系统构建等综合措施。在生态治理模式稳定运行后,对河道内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河道生态系统恢复状况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生态治理模式对葆李沟污染状况的改善具有明显效果,研究段内COD平均去除率为66.45%±0.11%,TP平均去除率为39.36%±0.01%,NH3-N平均去除率为36.13%±0.03%;在水生植物净化区内,3种污染物的去除贡献率与水生植物生物量及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OD与NH3-N的去除贡献率与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生态治理模式的实施对河道表观特征、水文、形态、水质及物种丰度等方面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