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32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湖南双季稻区耕作模式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双季稻区双季稻-马铃薯(CT1)、双季稻-黑麦草(CT2)、双季稻-紫云英(CT3)、双季稻-油菜(CT4)、双季稻双免栽培(CT5)5种保护性耕作模式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从单位面积投入、单位面积产量、单位经济效益的环境影响三个角度评价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环境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从单位面积物质投入的角度评价结果显示,CT3模式的潜在环境影响综合指数较对照模式(双季稻-冬闲,CK)低4.72%,而其他模式则比CK高出11.95%-45.20%,平均增加了29.02%;从单位面积产量的角度评价结果显示,CT5模式的潜在环境影响综合指数比CK高34.55%,两其他模式则比CK低1.57-45.93%,平均降低24.29%;从单位经济效益的角度评价结果显示,CT5模式的潜在环境影响综合指数比CK高23.93%,而其他模式则比CK低29.07-49.06%,平均增加了24.88%.综合考虑,与CK对比,CT3和CT4模式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较小,CT2居中,CT5和CT1模式则较大.  相似文献   
62.
中国商品有机肥重金属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来自10个地区不同生产原料的118个商品有机肥样品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1)商品有机肥样品中的Cd、Hg、Pb、Cr、As、Zn、Cu、Ni的平均值分别为0.600、0.120、7.34、84.30、9.45、202.91、91.06、11.01 mg/kg.(2)河南、湖北、上海的商品有机肥中8种重金属平均值均较高;内蒙古的商品有机肥中Cr平均值为20.32 mg/kg,广西的商品有机肥中Zn平均值为51.36mg/kg,远低于所有样品中Cr和Zn平均值.(3)以猪粪为主要生产原料的商品有机肥中重金属平均值最高.(4)Cr超过中国商品有机肥重金属限量标准、欧盟生态标志法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加拿大堆肥重金属限量标准(A级)和加拿大堆肥重金属限量标准(B级);As、Cd超过中国商品有机肥重金属限量标准、欧盟生态标志法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和加拿大堆肥重金属限量标准(A级);Cu、Zn超过欧盟生态标志法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和加拿大堆肥重金属限量标准(A级);Hg超过加拿大堆肥重金属限量标准(A级);Pb超过中国商品有机肥重金属限量标准;Ni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63.
通过在高温好氧堆肥中分别添加VT菌剂和有机物料腐熟剂,研究接种3%o的VT菌剂和有机物料腐熟剂促进堆肥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接种VT菌剂的处理与空白和接种有机物料腐熟剂的处理相比,堆肥初期升温更快;高温期更长;堆肥结束时,C/N降低的多,NO3-N增加的多,NH4-N挥发的少,接种VT菌剂和VT有机物料腐熟剂都可促进有机质的充分降解,缩短堆肥时间,加快堆肥腐熟,提高堆肥肥力。  相似文献   
64.
市政污泥水热炭化废水组成成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水热炭化处理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措施之一。为了解废水中碳、氮、磷、钾和重金属含量随水热炭化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对市政污泥190℃和260℃水热炭化不同时间(1、6、12、18和24 h)后的废水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热炭化处理后,废水颜色由黑色变成浅黄色;pH由6.40提高到9.14;TOC、COD和BOD5最高分别增加了13 175 mg/L、55 998 O2mg/L和31 723 O2mg/L;氮和钾含量显著提高,但磷含量降低;Cd、Cr含量由未检测到分别增加到0.060 mg/L和2.326 mg/L,As、Pb含量均由0.032 mg/L分别增加到1.408 mg/L和0.590 mg/L,但Cu、Mn及Zn含量降低。比起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废水组成成分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5.
分别采用炭纤维(CF)和活性炭纤维(ACF)作为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生物膜载体,以不加任何载体的相同规格的反应器为对照,在中温(35±1)℃、连续进料条件下处理高浓度糖蜜废水,实验历时 165 d ,比较评价了2种不同性能的炭纤维作为载体的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CF 和 ACF 均是较好的微生物附着的载体材料,具有较强的处理高负荷有机废水和抵抗pH冲击的能力,能显著地提高反应器运行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高比表面积的 ACF 较之 CF 更易于微生物固着并挂膜。对照在进水 COD超过 20 000 mg/L,相应 OLR为 8.35 kg COD/(m3·d)时,系统开始酸化。而以 CF 和 ACF 为载体的反应器能在进水 COD 高达 70 000 mg/L ,相应的 OLR 分别为 36.85 和 39.06 kg COD/(m3·d) 的高有机负荷下运行,且系统的pH更稳定。对照及以 CF 和 ACF 为载体的反应器的最高容积产气率分别为4.33、17.12和16.12 m3/(m3·d);165 d 的累积产气量分别为5 665.4、22 675.8和26 112.8 L,后2者的产气量分别是对照产气量的 4.0 和 4.6 倍。  相似文献   
66.
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堆肥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堆肥生物修复法对土壤中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六六六和滴滴涕的降解先后经历了快速降解阶段和缓慢降解阶段;堆肥第21天后,六六六和滴滴涕降解率均达60%以上;γ-HCH降解效果最好,其次为β-HCH,α-HCH和δ-HCH的降解效果差别较大;p,p'-DDE的降解效果要好于p,p'-DDD,初始质量浓度为0.03 mg/kg的p,p'-DDT未得到降解;微生物对六六六和滴滴涕的降解作用均较明显.  相似文献   
6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优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市海淀区的生活垃圾收运和分类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混合收集运输、分类收集运输而转运站功能不变、分类收集运输且转运站功能改变3 种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探讨与垃圾分类趋势相适应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结果表明,混合收集运输为最差方案;分类收集运输并且改变转运站功能为最优方案,而分类收集运输而转运站功能不变可作为最优与最差方案的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68.
矿化垃圾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试验研究了矿化垃圾细料与土壤作为生物反应床填料处理渗滤液效果的差异,以及加管通风条件对矿化垃圾柱和土壤柱处理渗滤液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矿化垃圾细料对渗滤液中CODCr和NH4+-N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土壤. 在水力负荷为40 L/(m3·d)和布水时间为2.0 h的条件下,矿化垃圾细料对渗滤液中的CODCr和NH4+-N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73%和66%;而土壤对CODCr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只有52%和42%;加管通风条件使矿化垃圾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明显提高,对CODCr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9%和26%.   相似文献   
69.
工业废弃地再开发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持续发展取得共识后,可持续性评价工具大量出现,工业废弃地再开发中也广泛应用.根据对可持续性理解的不同,工业废弃地再开发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可以分为目标驱动型和过程驱动型两大类型:目标驱动型往往扩展为"目标-指标评价法",而且根据目标的差异,可以分为单项和综合方法,后者可分为制度性和参与性框架,参与性框架又可以分为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过程驱动型包括SEA驱动型和EIA驱动型,前者往往与相关的土地规划有关,后者通常以项目为基础.总之,工业废弃地再开发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的演进与其基础理论演变和社会变化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日益与开发和决策过程相结合,另一方面也更加关注公共参与.借鉴各国工业废弃地可持续再开发的经验,把握可持续性评价的发展趋势,将促进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构建"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70.
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测度了1994~2014年长江经济带121个地级市土地城镇化水平,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模型(PLS)探讨了土地城镇化空间格局差异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时序演变上,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并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空间演化上,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空间自关联性显著,且土地城镇化热点区域作为极化的核心,集聚趋势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递减;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时空差异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和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