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BP-3)作为化学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防晒霜、化妆品和染色剂等个人护理品以及塑料制品,用于吸收紫外线防止皮肤晒伤、材料老化和腐蚀.经使用后BP-3随污水排放或者人类涉水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受纳水环境.因BP-3属于疏水性化合物,进入水环境后更易于分配至污泥和沉积物等缺氧和厌氧环境,厌氧微生物降解是BP-3重要的自然消减过程.然而,目前BP-3在不同厌氧条件下的降解转化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污泥为接种体,对比分析了不同厌氧还原条件和碳源共代谢对BP-3厌氧降解转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硝酸盐、硫酸盐还原条件抑制BP-3的厌氧降解,而额外添加混合碳源可促进BP-3的降解(最短降解半衰期为1.285 d).通过对混合碳源体系厌氧菌群驯化培养,BP-3降解能力显著提高,降解半衰期缩短至0.734 d (10 mg·L-1).利用UPLC-QTOF-MS鉴定主要降解中间产物为2,4-二羟基二苯甲酮(BP-1),推测其厌氧降解转化主要途径为去甲基化.筛查获得了一株BP-3高效厌氧降解单菌,通过16S rDNA测序比对确定为柠檬酸杆菌属兼性厌氧菌.  相似文献   
52.
新型人工湿地生态填料净化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一粒级的碎石作为粗骨料,水泥、粉煤灰和化学添加剂为胶结材料制备了2种新型人工湿地生态填料(以下简称人工生态填料),分别为普通人工生态填料(ES-C)和内置空隙人工生态填料(ES-V),对比研究了2种人工生态填料和普通碎石填料对模拟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探讨了影响其去除效果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处理第5天,效果最好的ES-V对COD、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13%、75.25%和75.17%,浓度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普通碎石填料的NH4+-N去除率比人工生态填料低30%左右,TP的去除率约为人工生态填料的一半。当COD/NH4+-N(质量比)为9~13,NH4+-N负荷为20~55mg/L时,人工生态填料对NH4+-N的去除效果较好;TP为3~10mg/L时,人工生态填料对TP有较高的去除率。最后从物理、化学和生化作用3个方面探讨了人工生态填料的去污机制。  相似文献   
53.
城市下水道污水水质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下水道水质转化概念模型,以ASM3(活性污泥3号模型)为基础开发了下水道污水水质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试验,运用遗传算法和曲线拟合技术进行了模型率定与参数估值.模型经现场试验验证可较好地模拟下水道中的ρ(DO)与ρ(TOC)的变化.应用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初始ρ(DO)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可控因素对下水道中微生物作用及有机质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水道中设置曝气点,可提高污水的ρ(DO),能有效地提高微生物增殖速率,强化有机物的生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54.
随着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气溶胶颗粒物,作为城市大气中的最主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空气环境质量. 遗传毒理学研究证明,有机颗粒污染物与大气中的臭氧、氮氧化物和·OH自由基等相互作用而形成二次污染物有直接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例如多环芳烃BaP含氧衍生产物(包括醌酚、二羟化物,环氧体等)和含氮衍生产物(如硝基BaP等),都是直接的致癌物质. 多环芳烃及其氮、氧衍生物以气相和颗粒物相存在.主要来自于石油燃烧,并与大气中其他微量气体如臭氧、氮氧化物、·OH自由基等,通过光化学反应等过程,进行化学形态的转化,使整个过程复杂多变,化学成分也复杂多变,给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造成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55.
对羟基苯甲酸酯是一种防腐剂和抑菌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研究已证实对羟基苯甲酸酯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发育毒性以及雌激素活性。通过测定尿液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含量,可综合地反映出人体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暴露情况。本研究采集66例广州市某幼儿园儿童尿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了其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和对羟基苯甲酸苄酯等5种对羟基苯甲酸酯浓度水平。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中值浓度分别为4.42、1.39和1.74μg·L~(-1)。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和对羟基苯甲酸苄酯检出率较低。本研究中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对羟基苯甲酸酯含量水平远低于欧美国家同龄儿童,而与印度同龄儿童水平相当。相关性分析显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与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呈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暗示二者可能有相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56.
东江流域敌敌畏的排放量估算及归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冰  张芊芊  应光国 《环境科学》2021,42(1):127-135
农药的持续使用,使流域环境污染十分普遍,对其污染水平进行评估很有必要.相比传统的监测手段,与GIS结合的模型作为评估手段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由于农药应用情景及相关排放量的数据不易获得,对流域农药的模拟评估造成了阻碍.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农药排放量估算的方法,基于流域内作物种植情况及农药施用标准,通过使用情境分析和数学推演,可获得不同子流域单元的输入量;并以此为源输入数据,使用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以敌敌畏在东江流域为例进行模拟.模型的验证结果显示,模拟浓度与监测结果的差异值绝大多数在一个数量级以内,表明基于源输入估算的SWAT模型可有效评估流域农药的环境归趋.模拟结果表明,流域敌敌畏每年的排放量占到使用量的3.72%,河道内的降解等反应损失达2.35%.东江流域多数河段敌敌畏的质量浓度超过0.1 μg·L-1,其污染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7.
冷融技术联合化学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实验对比了常温(25℃)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FeCl3/CaO、加酸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C)4种处理方式对污泥的调理效果.结果表明,CTAC对污泥的调理效果最好,可使污泥滤饼含水率降至68%.0℃时,未经处理(原泥)、CPAM、FeCl3/CaO、加酸处理条件下污泥脱水效果较常温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效果最好的为未经处理(原泥)和pH=2条件下的泥样;-15℃时,CTAC条件下滤饼含水率较常温下降了约6%,达到62.8%.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和污泥絮体结构对污泥脱水性能有一定影响.测定发现,EPS的溶出提高了絮体可压缩性,使污泥絮体内部结合水流出,从而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电镜扫描(SEM)和粒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FeCl3/CaO、加酸、CTAC和冷融处理后污泥表面结构和颗粒大小变化明显,脱水效果较原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8.
采用10%HCl浸渍处理后改性沸石处理工业乳化废水。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处理工业乳化废水的优化条件为:最佳粒径0.074 mm~0.10 mm,改性沸石与乳化废水的质量比4:100,搅拌时间40 min,静置时间60 min;该优化条件下,改性沸石对工业乳化废水的COD去除率达83%~85%,效果优于聚铁。  相似文献   
59.
生物炭修复土壤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许妍哲  方战强 《环境工程》2015,33(2):156-159,172
生物炭是由废弃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而成的一种含碳丰富的产物。由于具有精细的孔隙结构和独特的表面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污染物有着良好的吸附能力,从而影响污染物的迁移。从生物炭的基本特性、吸附机理以及对土壤中重金属的修复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最后提出生物炭未来在环境修复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0.
通过静态批处理吸附试验,研究了γ-MnO2对Tl(Ⅰ)(铊)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的pH、离子强度、γ-MnO2投加量、接触时间、初始ρ〔Tl(Ⅰ)〕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2~3的酸性溶液中,γ-MnO2对Tl(Ⅰ)的吸附容量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当pH为4~6时,吸附容量随pH的增加而迅速增大;而当pH6时,吸附达到平衡.γ-MnO2对Tl(Ⅰ)的吸附量随着离子强度的降低、γ-MnO2投加量的减小而增大.γ-MnO2对Tl(Ⅰ)的吸附在15min内达到平衡,并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在温度为288、303、318K的条件下,初始ρ〔Tl(Ⅰ)〕为10~1000mg/L时,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3.04、49.05、45.03mg/g,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γ-MnO2对Tl(Ⅰ)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过程.脱附研究表明,γ-MnO2表面的吸附行为属离子交换,并受离子强度影响.试验证明,γ-MnO2是一种极具潜力的Tl(Ⅰ)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