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安徽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特征及其调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等级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的三大结构之一,其特征可以反映出城市在不同规模级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中或分散的程度,有助于认识城市体系发展所处的阶段。运用统计数据,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安徽省现状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呈位序—规模分布;城市首位度偏低,规模效应不明显;城市规模总体偏小,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发育不足,中等城市突出;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衡,区域分异明显。在安徽省城市体系动态变化过程中,等级规模结构相对稳定但不断趋于集中,首位城市发展潜力较大,同时各规模级城市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皖江城市带的建设、促进皖北城市群的发展、提高皖南中等城市和中心镇水平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2.
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发展态势与研究重点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太湖水污染的主要症结是水体中氮、磷不断富集导致的富营养化,而随着区内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和集约化畜禽殖业的发展,流域内农业非点源营养物质的排放将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要实现使太湖水变清的目的,必须把农业非点源营养物的排放控制在最低的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今后应加强:(1)农业养分流失的定量化研究;(2)非点源污染物的转移转化特征研究;(3)农业非点源污染高风险区的识别;(4)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3.
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治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该区水资源的需求量加大,污染物排放置增多,水环境恶化,造成水质型缺水并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水问题有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其中水环境恶化是核心。水环境恶化导致地表水资源供水不足,迫使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地面沉降,加剧了洪涝灾害。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恶化久治不见大效并有加剧趋势,主要原因是造成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恶化的点源污染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面源污染、内源污染仍末得到有效的治理。因此,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治理应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水污染主要污染源的变化,调整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思路。建议改部分治理为整体治理、单项治理为综合治理,并以水环境承载力和水资源承载力观点指导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使长江三角洲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苏州近十年的大气环境数据的分析,描述出其发展趋势,并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中心的完善和促进苏州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与途径,即以"城市布局、产业能源结构、交通设施与工具、区域合作"为改善与建设主架,各层次、多方位有机协调提升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从而推动苏州现代生态城市的建设,提升苏州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5.
目前国内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县域尺度,关于开发区这一特殊经济区域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开发区是我国当前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所具有的良好示范和带动作用可促进其腹地甚至其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评价和监测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从土地开发利用状况、社会影响和环境质量三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该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对中度可持续的隶属度0.539最大,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为中度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6.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 ,水资源竞争利用之矛盾解决的基本方法以及水资源的三种基本分配模式 ,通过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趋势与流域国间的用水矛盾以及现有的流域国间的合作程度、流域的管理机制条件的分析 ,认为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 ,进行全流域水资源全局分配是较为合理和切合实际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07.
区域集镇基准地价体系建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江苏六合县为例,对区域集镇基准地价体系建立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先对集镇土地进行分等,然后以分等结果为控制对级差收益和市场交易地价进行对比和综合,是建立区域集镇基准地价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8.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3个核心主题之一。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造陆速度最快的河口三角洲之一。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河口地带油气的开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从而引发了土壤盐渍化、水污染严重、湿地资源保护受到威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论文以黄河三角洲为典型样区,把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缩影,为全球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论文首先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概况,其次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探测方法、结果进行了对比、归纳,接着回顾了该地区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分析以及模型预测,然后介绍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与环境变化交互作用等的研究状况,最后总结了目前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同时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9.
射阳河底泥重金属沿程变化分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射阳河流域沿程20个底泥样品中6种重金属(Cr、Pb、Ni、Zn、Cu、As)的含量,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其进行了污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除As在近一半的采样点没有污染,其他重金属污染均普遍存在,但多数属于轻度污染。Zn污染最为严重,几乎全程都是偏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污染。纵观射阳河全程样品FN04,SY07污染最为严重,前者与其支流西塘河的污染有关,后者可能与河闸上侧的死水状态有关;黄沙河污染最轻,与河流沉积物粒径比较粗而导致的对重金属吸附能力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循环型旅游景区规划研究——以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循环型旅游的内涵入手,结合中山陵园风景区旅游业的现状、特色和优势等,提出景区循环型旅游建设的目标及主要发展模式,并在此指导下就其环境功能分区、环境容量、生活垃圾、生态厕所、水环境、大气环境、周边环境等7个方面进行初步规划,最后提出了保障措施与建议,促使景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