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
选择氯丹、硫丹和灭蚁灵为目标污染物,以实际污染场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米Cu/Fe双金属对水和土壤泥浆中有机氯农药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强化效果优于阴离子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TX-100强化微米Cu/Fe体系能实现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快速高效降解,最佳TX-100浓度为0.1 mmol·L-1。处理12 h后,γ-氯丹、硫丹和α-氯丹的降解率接近100%,灭蚁灵的降解率达到85.2%。对于土壤泥浆体系,偏酸性p H值对微米Cu/Fe的还原活性有重要作用。加入TX-100显著促进了微米Cu/Fe双金属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还原降解(P0.05)。Cu负载量的提高增强了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效果。当m(土)∶V(水)为1∶5、土中Fe投加量w为10%、Cu负载量为5.0%、TX-100浓度为5.0 mmol·L-1、p H值为4~5时,处理72 h后,γ-氯丹、硫丹、α-氯丹和灭蚁灵的降解率分别为83.5%、68.1%、86.8%和70.1%。TX-100强化微米Cu/Fe双金属还原降解是一种有效的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园林绿化树种香樟叶片的含硫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对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大气污染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及吸收净化作用。为了解南京市主要园林绿化树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叶片吸收净化SO2的能力,选择在5个不同污染靶区,以3个不同胸径级的香樟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钡比浊法测定了不同季节香樟叶片的含硫量。结果表明:香樟叶片对SO2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能力,其叶片含硫量平均为0.2160%,且其含量随分布区、生长季节及个体胸径不同差异显著;并与异域大气中SO2污染指数成一定的正相关;与个体胸径大小成显著负相关;季节间呈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动态趋势,于春秋季较高,而夏冬季较低。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沿海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选择6种不同树种的防护林带,采集0~10、10~20、20~40、40~60cm四层土样为研究材料,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防护林地土壤养分因子、微生物因子和酶活性因子中每两组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变量土壤养分、微生物、酶活性中,每两者之间均有显著的典型相关变量存在,而且基本能够代表变量总体相关信息;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间的相关主要由全氮、速效磷含量与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磷引起;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间的相关性主要由全氮、有效磷、水解氮含量与脲酶、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引起;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间的相关性主要是由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磷与脲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引起;不同林地不同土壤层次的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在各对典型变量上的聚集趋势可为防护林建设过程中的树种选择与土壤健康诊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膨润土对Cu^2+的吸附及其它金属离子对Cu^2+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膨润土对重金属铜的吸附随铜离子浓度的增加先快迭增长而后趋于缓慢最后达成平衡。饱和吸附量为34.10mg·g^-1。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均能拟舍实验结果,但Temkin方程拟合为最佳。pH是影响膨润土对Cu^2+吸附的主要因素。低pH值不利于膨润土对Cu^2+的吸附。引入竞争离子,膨润土对Cu^2+的吸附量明显降低。Ph^2+、Cd^2+、Ni^2+对Cu^2+的吸附产生不同程度的竞争作用,其竞争力为Pb^2+〉Cd^2+〉Ni^2+。在竞争离子存在的情况下,Cu^2+的吸附依然遵守等温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从34.10mg·g^-1下降到16.93mg·g^-1(Pb^2+)、19.21mg·g^-1(Cd^2+)、26.08mg·g^-1(Ni^2+)。  相似文献   
15.
人工马褂木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林分郁闭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崇明岛5年生人工马褂木林下草本植物分布及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了不同郁闭度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林分郁闭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马褂木幼龄林中,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大,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郁闭度为0、(0,0.2]、(0.2,0.4]、(0.4,0.6]、(0.6,0.8]、(0.8,1.0]下的草本植物种数分别为16、16、19、15、9和7种;林下草本植物的平均盖度、平均密度与林分郁闭度在α=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r盖度-郁闭度=-0.964 3,r密度-郁闭度=-0.981 5);林分郁闭度为(0.2,0.4]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其中辛普森指数为0.754 8,香农-威纳指数为1.327 3,均匀度指数为0.880 6.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绿地对南京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研究南京市区林地、有行道树的道路、草坪地、水泥地面篮球场4种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地面辐射强度和地表温度等因子,比较了不同类型绿地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在夏季,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 willd)、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 K.Koch)行道树以及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L.tulipifera)林能有效阻止阳光直射,太阳辐射强度明显低于篮球场和马尼拉草坪(Zoysia matrella L.Merr);地面辐射强度、地表温度和气温从高到低依次为篮球场,草坪,行道树,马褂木林;而空气相对湿度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从热岛效应的缓解效果看,树林最强,行道树次之,草坪较弱.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苏省新一轮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了规划高速公路网与江苏省生态功能区划的相容性和对高速公路网空间生态的适宜性,并对典型路段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方案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省新一轮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了路网规划中存在的潜在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建议,认为:横跨太湖的沪宁南部通道线路的建设需进行专项论证;与长江饮用水源相交的4条过江通道需进行合理选址;穿越山地的高速公路宜采取合理的线路走向及穿越方式;可适当降低苏南地区高速公路面积密度,尽量少占农田;鼓励采用城际铁路或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作为连接苏南城市群之间的交通方案.  相似文献   
19.
表面活性剂及DOM对土壤中菲、芘解吸行为的影响因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艮梅  孙成 《生态环境》2007,16(4):1108-1112
采用室内序批试验研究了土—水体系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投加次序、试验平衡时间及离子强度等环境因素对表面活性剂Tween80及DOM对污染土壤中菲、芘解吸行为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DOM都可促进菲、芘的解吸,当两者同时加入体系时,菲、芘的解吸率是对照的2.55~3.12倍(菲)和7.61~9.61倍(芘),两者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与两者同时加入相比,振荡12h后加入Tween80,菲、芘的解吸率增加了1.81~3.3%(菲)和7.55~9.51%(芘),而振荡12h后加入DOM,菲、芘的解吸率基本无变化;试验还证实,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体系中菲、芘解吸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处理间无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苏州太湖湿地芦苇生物量与水深的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工业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淡水湖泊的破坏越来越严重,部分湖泊水质污染严重,湿地面积锐减、功能退化.通过对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湿地整个生长季的芦苇群落的调查,分析芦苇生物量的季节分配规律及水深与芦苇根冠比、株高和密度的相互关系,为苏州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芦苇地上生物量从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呈先增后减的趋势,10月下旬达到最大值((2 219.46± 280.86) g/m2);10月下旬的芦苇根冠比最高,达到了2.4,而4月底的芦苇根冠比最低(1.5);(2)季节性淹水区(简称SFF区)地上生物量明显高于干旱区(简称AF区),淹水区(简称FF区)居中;AF区根冠比稍高于FF区和SFF区;(3)10月下旬芦苇地下0~100 cm深处根系生物量最高,达到了(5 113.41± 313.86) g/m2;地下50~70 cm处根系生物量(质量分数为(28.33±4.15)%)明显高于20~40 cm处根系生物量(质量分数为(19.85±1.59)%),而0~20、80~100 cm处根系生物量质量分数较低,仅分别为(13.05±2.35)%和(15.87±3.52)%;(4)芦苇的根冠比及密度与水深呈反比,芦苇的株高与水深呈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