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48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凯鹏  韦菊娴  陈丹  王聪  沈健林  李勇  吴金水 《环境科学》2022,43(10):4725-4734
基于3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双季稻田化肥减量配施秸秆后第3 a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属性和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设置了3种施肥模式:常规施化肥(CF)、化肥减量配施3 t ·hm-2干重秸秆(CFLS)和化肥减量配施6 t ·hm-2干重秸秆(CFHS).结果表明,在化肥减量配施秸秆后第3 a,CFLS和CFHS在没有显著减少水稻籽粒产量(P>0.05)的情况下显著中和土壤酸化并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机碳含量(P<0.05),同时显著减少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P<0.05),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氮素利用率.与CF处理相比,CFLS和CFHS的天然固氮功能群由于土壤碳储量增加和酸化程度降低等条件的改善而增加了Shannon、PD和Evenness指数(P<0.05).化肥减量配施秸秆使Ferrigenium、硫氧化菌属(Sulfurivermis)、甲基单胞菌属(Methylomonas)、Methylovulum、外硫红螺菌属(Ectothiorhodospira)和念珠藻属(Nostoc)等固氮、固碳和植物促生功能微生物类群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化肥减量配施3 t ·hm-2和6 t ·hm-2秸秆是改善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提高土壤固氮潜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2.
钯掺TiO2光催化降解全氟辛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以其分布广泛性、生物蓄积性、生物毒性强而成为全球关注的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钯掺二氧化钛(Pd-Ti O2)催化剂,利用XRD、FESEM、UV-vis DR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对PFOA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化学还原的制备方法使Ti O2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且对紫外光的吸收性能增大,但并不引起PFOA光催化效果的改变.而Pd掺杂后大大增强了PFOA的降解效果,反应7 h后溶液中氟离子浓度为6.62 mg·L-1,是Ti O2(P25)的7.3倍.投加俘获剂与通入氮气的实验证明,在PFOA的降解过程中·OH起重要作用,氧气的存在可促进PFOA的降解.采用UPLC-QTOF-MS对产物进行鉴定分析,PFOA的可能降解过程是经h+氧化后发生脱羧基反应,产生的全氟烷烃自由基(·CnF2n+1)被·OH氧化,脱氟生成短链全氟羧酸.Pd能作为电子(e-)捕获剂、加速e-向O2等电子受体的转移,从而缓解e-累积,提高对PFOA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23.
采用阴阳离子交换纤维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阴阳离子纤维的最佳组合方式、水样流速和纤维装填密度对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NH_3-N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纤维的再生方式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离子交换纤维采用"先阴后阳"的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效果最佳;在水样流速为2. 0 mL/min、装填密度为0. 25 g/cm~3的条件下,动态处理渗滤液后,出水的ρ(NH_3-N)和ρ(COD)分别为18. 9,61. 1 mg/L,均达到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纤维静态再生后性能优良,可反复使用多次;经10次静态再生、循环使用后,阴离子纤维对COD的吸附能力可恢复至初始值的94%以上,平衡交换量>17. 6 mg/g,阳离子纤维对NH_3-N的吸附能力达到初始能力的93%以上,平衡交换量>13. 6 mg/g。该技术对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为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4.
厦门杏林湾水系表层沉积物中PAHs分析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ASE-GC-MS(加速溶剂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方法分析了USEPA(美国环保署)16种优控PAHs在厦门城郊杏林湾水系的19个表层沉积物样点中的含量,并对其组成、来源和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杏林湾水系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介于413.00~2 748.81 ng·g-1,均值为949.56 ng·g-1;在检测出的13种PAHs中,强致癌性的Bk F和Bghi P检出率高达73.68%,均值分别为69.15 ng·g-1和49.86 ng·g-1;PAHs以2~4环为主,其中2+3环比例均值为61.03%,4环比例均值为23.53%;5和6环均值为15.82%.在所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中度污染占调查样品数的68.42%,高度污染的占31.58%.利用Ant/(Ant+Phe)和Fla/(Fla+Pyr)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杏林湾流域中PAHs其来源进行分析,以及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商(m SQG-Q)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PAHs的主要来源为石油源以及石油燃烧源;SQG-Q小于0.50;综合含量、组成特征以及沉积物质量基准商等评价表明,研究区域内靠近杏林工业区一侧的2、3、5和9号采样区以及13号港头采样区表层沉积物中PAHs具有较高的生态安全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5.
聚氨酯泡沫固定化产碱杆菌细胞生物转化氰化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1株产碱杆菌DN25作为降氰菌株,以聚氨酯泡沫为载体进行固定化,研究其转化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吸附生长法能有效实现菌株DN25的固定,固定细胞量可达到每g泡沫载体生物量干重0.35g.固定化细胞的最适转化温度和pH为35℃、8.0.对于低浓度氰化物,固定化细胞和游离细胞的转化速率相当;对于高浓度氰化物,固定化细胞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可耐受更高浓度的氰化物转化,其转化速率也高于游离细胞,最大转化速率为507mg/(L·h),是游离细胞的2.8倍.通过初步的摇瓶模拟序列批式反应,固定化细胞活性可保持20d.  相似文献   
26.
为获得某金矿尾砂胶结充填材料最优配比,基于试验结果,以海水比例、灰砂比和料浆质量浓度为输入参数,以充填体强度、塌落度及泌水率为输出参数,建立了充填配比与其响应量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充填性能的影响程度;采用遗传算法对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获得了Pareto非劣解,在此基础上,引入多属性决策的TOPSIS法对Pareto非劣解进行方案优选,确定了充填最优配比。研究结果表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相对误差值均小于6%,可靠性高;灰砂比及料浆质量浓度对充填性能影响较为显著,采用海水作为充填水源将降低充填体的强度;经优化后的充填配比与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爆破动力荷载作用下隧道中隔岩稳定性评价标准,以福州地铁2号线为工程背景,结合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和数值模拟,同时考虑中隔岩塑性区贯通、位移超过规范值、计算不收敛3种判据,综合对隧道中隔岩进行动力安全系数分析,研究隧道不同净距、不同开挖进尺后行洞隧道爆破开挖对隧道整体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隔岩塑性区贯通时特征点位移和规范中位移限值较为接近,可共同作为评价中隔岩稳定性的最终评价标准;隧道净距越大、进尺越小,隧道整体安全系数越高;对围岩质量较差且净距小于1.6 m的双线隧道进行爆破开挖时,建议将爆破进尺控制在2 m以内。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为了预防蔗糖粉尘爆炸,利用1.2 L哈特曼管研究了NH4H2PO4与Al(OH4对蔗糖粉尘爆炸的抑制作用。在蔗糖粉尘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 NH4H2PO4与Al(OH)4的粒径和质量分数,测定其对蔗糖粉尘爆炸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随着NH4H2PO4和Al(OH)4质量分数的增加,粒径的减小,蔗糖粉尘的最小点火能均逐渐增大,当惰性粉体增加到一定质量时,蔗糖粉尘被完全惰化,在蔗糖粉尘中分别加入粒径为48~74,38~47,25~37 μm的NH4H2PO4和Al(OH)4,3种粒径的NH4H2PO4使蔗糖粉尘完全惰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35%,30%,3种粒径的Al(OH)3使蔗糖粉尘惰化的质量分数均为60%。因此(NH4)H2PO4抑制蔗糖粉尘爆炸的效果比Al(OH)3更显著。  相似文献   
29.
光催化降解制浆漂白废水试验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浆漂白废水的主要成分之一氯代愈创木酚在TiO2作催化剂、254nm波长的紫外光作光源时,发生光催化降解反应,苯环特征峰在反应过程中逐渐消失。采用正交试验得到较佳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有机物的初始浓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其次是溶液的酸碱度,降解时间的延长可以提高光催化降解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催化剂的用量和反应器的循环流量等工艺参数。在初始浓度为0.05mmol/L、循环流量20L/h、催化剂用量250mg/L、pH值10、反应180min时,降解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30.
Cr3+掺杂对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粉末和以釉面瓷砖为载体的TiO2薄膜,讨论了不同Cr3+掺杂浓度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UVVIS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Cr3+掺杂和釉面瓷砖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最佳掺杂浓度为6.04×1017个·cm-3,且随着TiO2光催化活性的提高,薄膜的吸收带边发生了明显的红移,提高了可见光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