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措施之一,在实际降雨事件中表现出一定的雨水径流滞蓄截污效果,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的现状。且粗放式绿色屋顶因其对屋顶荷载要求低、后期维护较易、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适合实际工程应用,因此对粗放式绿色屋顶雨水径流滞蓄截污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今后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通过综述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粗放式绿色屋顶雨水径流滞蓄截污影响因素的研究,指出目前进行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今后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2.
为客观地评价尾矿坝稳定性,在随机场理论和极限平衡分析框架下,采用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尾矿坝可靠度分析的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法,通过Karhunen Loève级数展开方法离散尾矿材料参数(渗透系数、摩擦角等)随机场,利用Hermite随机多项式展开拟合尾矿坝安全系数与输入参数之间的隐式函数关系;再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技术产生输入参数样本点求解多项式展开系数;最后,通过应用到一实际尾矿坝工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真实地模拟尾矿材料的空间变异性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保证尾矿坝可靠度分析与确定性稳定分析互不耦合,与10 000次直接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23.
鄱阳湖水文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8年鄱阳湖4个典型监测站(星子站、蛤蟆石站、都昌站、康山站)的水位、水质实测数据,分析了鄱阳湖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年非点源负荷比例,初步探讨了水质对水位变化、换水周期的响应.结果表明:(1)全流域平均氨氮年点源负荷比例为34%,非点源负荷比例为66%;高锰酸盐指数年点源负荷比例为20%,非点源负荷比例为80%....  相似文献   
24.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在粉末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能,探讨了粉末活性炭对DEHP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DEHP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分别采用拟一级反应、拟二级反应和颗粒内扩散反应模型对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拟合,实验数据遵循颗粒内扩散模型;在20、30、40和50℃下,对应的吉布斯自由能(ΔG0)分別为-2.014、-1.441、-0.868和-0.296 kJ/mol,表明该反应自发进行;焓变(ΔH0)<0,证实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熵变(ΔS0)<0,说明该吸附反应是熵值减小的过程;吸附活化能Ea=7.234 kJ/mol和粘附概率S*=0.036分别介于5~40 kJ/mol和0~1范围内,表明该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活性炭吸附前后红外谱图分析,也验证物理吸附为PAC吸附DEHP之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5.
城市化对南昌市降雨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南昌市1951~2007年降雨资料市区站与郊区站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南昌市城市化对城市降雨的影响程度。分析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虽然城区汛期雨量没有增加,不存在明显"雨岛效应",但是降雨有趋于集中的趋势,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更加明显;受城市化的影响,城区降雨变化频率将增大,这直接影响到城市现有的和拟建的排水工程标准和雨洪排水工程的安全;城市化使得城区强降雨发生概率增加,其中对大暴雨发生概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6.
《环境工程》2015,33(1)
介绍了BIOFOR反应器在江西某医药集团混装制剂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采用自然挂膜和接种挂膜相结合的方式快速启动BIOFOR池。BIOFOR池处理混装制剂废水具有良好的效果、较高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运行稳定。COD平均去除率达72.45%,NH3-N平均去除率达56.8%。BIOFOR池出水可稳定达GB 21908—2008《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BIOFOR池处理混装制剂废水的最佳运行气水比为5∶1。反冲洗宜采用水气联合反冲洗。  相似文献   
27.
塑料微粒在淡水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制品因其广泛的使用,其废弃物及残余物不可避免地进入到水环境中。塑料微粒因其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近年来,塑料微粒的污染备受关注。该文主要介绍塑料微粒在淡水中存在的现状及危害,叙述了塑料微粒携带水中的微量污染物质的特征,分析了塑料微粒对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在水中的迁移影响,总结了塑料微粒在饮用水中去除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塑料微粒在淡水中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有效地防范塑料微粒在水环境中的危害及减少对人体的影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水体中不断发现微塑料,人们对其潜在环境、健康风险表示担忧.当前,对微塑料去除的方法也逐渐展开研究.该实验采用电絮凝-气浮法对水中粒径为60~100μm聚乙烯(PE)颗粒进行去除,分别考察了电极组合、电流强度、电解质浓度、溶液初始pH值对聚乙烯颗粒去除效果影响.结果 表明,以铝为阳极、铁为阴极的电极组合最优.较高的电解质浓度和碱性条件会降低聚乙烯颗粒的去除效果.以铝为阳极、铁为阴极,极板间距为1 cm,电流密度为4mA/cm2,电解质浓度为2.5 mmol/L,溶液初始pH值为7时,电解25 min后,聚乙烯颗粒的去除率为97.43%.  相似文献   
29.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对自然水体中低浓度红霉素进行吸附试验,测定了其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计算了热力学参数,考察了p H值、离子强度和腐殖酸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红霉素的吸附在前40 min为快速吸附阶段,20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吸附试验数据,热力学参数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对红霉素的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吸附活化能Ea表明多壁碳纳米管与红霉素之间的强吸附作用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过程,碳纳米管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决定平衡吸附量;离子强度对吸附有明显的影响;p H值在5~9时,提高溶液p H值有利于提高对红霉素的吸附量;适量的腐殖酸使碳纳米管对红霉素的吸附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0.
以ASM3原理为基础,引入污染物迁移方程,并加入位移变量,建立了基于ASM3的改进活性污泥模型模拟系统。以序批式呼吸计量试验对ASM3中异养菌好氧产率系数YH1O2、异养菌好氧内源呼吸速率系数bH1O2、异养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H和自养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A等4个重要的模型参数进行了确定,其它参数采用IWA推荐的典型值对工艺试验进行模拟。通过对COD,NH4^+-N以及NO3^- -N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