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国内外生态补偿基础理论与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加重,生态补偿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清晰地了解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以Web of Science、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1998~2011年有关生态补偿的929篇文献为基础,应用CiteSpace II 软件分析了论文发表数量、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等特征,并以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式,归纳了近年来生态补偿的重要学术文献和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1998~2011年,生态补偿论文数量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碳汇、REDD生态补偿,生态补偿分区及实施后的评价,湿地、自然保护区、流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补偿标准,计算机软件如GIS、SWAT、InVEST等在生态补偿中的应用是当前生态补偿的研究热点。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较多;但近年来在森林、流域、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52.
鄱阳湖水文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8年鄱阳湖4个典型监测站(星子站、蛤蟆石站、都昌站、康山站)的水位、水质实测数据,分析了鄱阳湖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年非点源负荷比例,初步探讨了水质对水位变化、换水周期的响应.结果表明:(1)全流域平均氨氮年点源负荷比例为34%,非点源负荷比例为66%;高锰酸盐指数年点源负荷比例为20%,非点源负荷比例为80%....  相似文献   
53.
南京市麒麟镇麒麟石刻是重要文物遗迹六朝石刻之一,其表面风化严重.探讨了麒麟石刻的风化原因,并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外表面层、断面层和内部新鲜岩石作了测试.结果表明,麒麟石刻属于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和石英组成;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麒麟石刻的外表面层、断面层和内部新鲜岩石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其外表面层和断面层加入了环境中某些污染成分.对麒麟石刻附近的环境空气进行了监测,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和离子色谱分析了空气中TSP的水溶性元素和雨水中主要化学物质和元素.结果显示,NO2和TSP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一级标准,雨水pH均值为4.7,麒麟石刻附近道路扬尘严重.  相似文献   
54.
阻抑动力学测定痕量砷(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国树  杨红生 《环境化学》1997,16(5):478-482
在硫酸介质中,痕量As(Ⅲ)能阻抑溴酸钾、镍化钾和锆试剂之间的褪色反应,研究了阻抑褪色反应的最佳佳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初量As(Ⅲ)的方法,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3.6×10^-5μg·ml^-1,测定范围为0.0-1.0μg·25ml^-1,用于测定工业废水中的As(Ⅲ),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
鄱阳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长距离传输潜力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aPL3模型模拟研究了鄱阳湖5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长距离迁移潜力(LRTP)和总持久性(Pov),比较了不同污染物特征迁移距离(CTD)和Pov的大小,并以p,p’-DDT为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p,p’-DDT、γ-HCH、HCB、PCP和2,3,7,8-TCDD排放到大气中,特征迁移距离(CTDAir)在432 km(2,3,7,8-TCDD)~86479 km(HCB)之间,总持久性(PovAir)在85.6 d(PCP)~2231 d(HCB)之间,土壤相是POPs的主要归宿,约占72.0%;排放到水体中,特征迁移距离(CTDWater)在4207 km(PCP)~1.19×105km(γ-HCH)之间,总持久性(PovWater)在103 d(PCP)~2890 d(HCB)之间,沉积物相是POPs的主要归宿,约占52.5%.环境介质中的半衰期和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是影响污染物CTD和Pov的主要理化性质参数.与同类研究相比,相关POPs在鄱阳湖的CTDAir处于中间水平,但CTDWater偏高,这与鄱阳湖的水体深度和水体流速这两个对CTDWater影响显著的参数较其它研究区域高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POPs的环境过程及环境风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当前可用于确定环境物品非市场的和非使用价值的有效方法.在分析南昌市城市河湖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共回收194份单边界二分式CVM有效问卷,研究了南昌城市河湖生态系统服务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其经济价值.研究表明:1)南昌市城区河湖生态系统服务改善的平均支付意愿约为105.83元/...  相似文献   
57.
江西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开发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盐结构的调整与人力资源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理论界就人力资源开发对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的作用研究得甚少。从江西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人力资源开发对江西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有促进作用。江西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又对人力资源提出新需求。因此需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8.
太湖流域双酚AF和双酚S人体健康水质基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双酚A(Bisphenol A, BPA)的替代物,双酚AF(Bisphenol AF, BPAF)和双酚S(Bisphenol S, BPS)在工业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BPAF和BPS在水环境中不断被检出,由于其难降解特性和较高的毒性效应,可能会对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太湖的人体健康基准研究,依据本土化人体暴露参数、水质参数、BPAF和BPS的生物累积系数等相关数据,推导出太湖流域BPAF和BPS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水环境质量基准值(Ambient Water Quality Criteria, AWQC)分别为0.4455μg·L~(-1)和10.02μg·L~(-1).此外,通过对特殊人群和普通人群的人体健康基准值进行比较,发现特殊人群的基准值均低于普通人群的基准值.该研究推导的BPAF和BPS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水环境质量基准值,可为我国双酚替代物的环境风险管理、人体健康基准研究和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9.
NP(nonylphenol,壬基酚)作为一种具有雌激素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有害影响,并且随着生产及使用量的增加,NP在国内外水环境中被不同程度地检测出来,引起较大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其生态风险进行研究.通过综述部分淡水水体中NP的污染现状,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和联合概率曲线法(JPC)对NP的生态风险进行分析;构建基于生长和发育、生物化学、繁殖和细胞毒性终点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基于4个毒性终点数据,采用联合概率曲线法评估国内外部分淡水水体中NP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我国辽河、珠江和骆马湖的ρ(NP)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且总体上我国ρ(NP)平均值为0.709 μg/L.②基于生长和发育、生物化学、繁殖和细胞毒性终点推导的HC5(5%物种受损有害浓度)值分别为0.694、0.589、0.142和0.317 μg/L.③在所调查水体中,以生长和发育为毒性终点的生态风险相对较小,处于可接受水平;以繁殖、细胞和生物化学为毒性终点的生态风险较高,应采取相关措施保障水生生物的安全.因此,NP对水生生物繁殖的毒性较明显,应持续关注其长期危害.   相似文献   
60.
鄱阳湖氮、磷营养盐的滞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鄱阳湖2010、2011年氮、磷输入与输出量的监测,分析鄱阳湖对氮、磷的滞留效应,探讨了影响氮、磷滞留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1年鄱阳湖输入、输出的TP,总溶解性无机氮(DIN)浓度存在显著差异,输入浓度均明显高于输出浓度,表明鄱阳湖对氮、磷具有显著的滞留作用;TP浓度滞留效率普遍高于DIN浓度滞留效率,丰水期和枯水期TP、DIN浓度的年平均滞留效率分别为92.5%、87.5%和81.7%、80.4%,枯水期两者的差异较小;氮的实际滞留效率要高于磷的实际滞留效率,DIN的年平均实际滞留效率是TP的1.5倍,从季节分布上来看,丰水期氮、磷的实际滞留效率均高于枯水期,且TP、DIN的实际滞留效率随季节变化呈现出较一致的周期波动性;TP、DIN滞留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径流输入、非点源污染输入以及经湖口的输出,降雨、降尘、底泥释放、生物滞留对其影响相对较小;鄱阳湖氮、磷收支估算结果表明,氮的实际滞留效率稍高于磷的实际滞留效率,这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氮输入量大于磷输入量,以及氮、磷的滞留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