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空心莲子草对水分变化的形态适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人工栽培空心莲子草并控制其立地水分条件,使之形成相应三种生境类型——旱生型、挺水型、漂浮型的条件下,初步研究了空心莲子草对水因子变化的形态适应机理。对节间长度、不定根数、不定根长度、叶形指数、抽枝率、节间最大周长等六个形态学指标进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水分条件的变化对全部形态参数都有极显著影响;旱生型空心莲子草以地上部迅速占有空间的生长为主,其次是地下部生长;与旱生型空心莲子草相比,漂浮型的生长趋势中茎的增粗生长和根的数量生长上升到重要位置,然后才是茎与根的伸长生长;挺水型的第一位生长具有旱生型与漂浮型的双重特点,第二位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漂浮型相同的特征。按旱生型—挺水型—漂浮型逐级过渡,节间长度、不定根数极显著增加;第一公共因子中不定根数的重要性逐步升高,而且抽枝率始终是重要参数,但其均值在漂浮型中最小。所以,对旱生型与挺水型空心莲子草的治理应以抑制其抽枝为主要手段,对于漂浮型则应以抑制其生根为主。后续的相关研究应该以寻找其根和茎的发育机理为主,并以此为突破口采用适当的方法治理该种的蔓延。  相似文献   
92.
磺胺甲恶唑污染对颤蚓的氧化胁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分别采用动、静态生物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对颤蚓(Monopyle phorus limosus)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以及颤蚓暴露于单一浓度的SMZ后,其体内典型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时间的响应。结果显示:染毒8d后,颤蚓体内SOD的活性先降低后逐渐升高。SMZ染毒浓度达到1.00mg·L-1时,SOD的活性被显著诱导(P<0.01),为对照组的1.30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趋势明显分为先升高、再降低2个阶段。染毒浓度达到0.25mg·L-1时,POD的活性受到最大诱导(P<0.01),约为对照组的1.40倍。各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SMZ暴露浓度的增加,CAT活性的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的,与SMZ染毒浓度间存在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SMZ暴露时间的延长,SOD、POD和CAT的活性变化趋势类似,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并在第8天时达到最大值(P<0.01),增长率分别为32%、26%和82%。综上,SMZ能诱导颤蚓体内产生氧化胁迫,而CAT在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LnSrCoO4对CO和C3H8的氧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毛  罗来涛  钟华 《环境化学》2004,23(6):655-658
采用聚乙二醇凝胶法制备LnSrCoO4(Ln=La,Sm)复合氧化物,考察了其对CO和C3H8的氧化反应活性,并运用XRD,BET,TEM和TP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类复合氧化物具有四方K2NiF。结构,对CO和C3H8的氧化反应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而LaSrCo04催化活性更好.  相似文献   
94.
德兴铜矿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铜矿,其酸性矿山废水(AMD)对乐安江的影响在20世纪80—90年代曾得到了系统的评价. 然而,相比10年前,该矿山的产量已经增加4倍,但乐安江重金属污染变化情况目前尚不了解. 研究表明:乐安江河水、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德兴铜矿和银山铅锌矿的AMD输入有关. 与10年前相比,如今由于乐安江上下游的几个重金属污染源被清理掉了,所采集到的样品中Cu,Pb和Zn的含量都比较低;而且由于贫铜矿石(w(Cu)<0.3%)得到了充分利用,乐安江沉积物中Cu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5.
模拟酸雨对石灰岩的破坏和表面腐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酸是酸雨中腐蚀石灰岩的最主要成分,以不同pH值(4.0,5.6)的稀硫酸溶液模拟酸雨对石灰岩进行淋溶处理,研究不同酸度酸雨对石灰岩腐蚀的影响,包括溶液中pH值变化,Ca2+离子浓度变化、石灰岩表面粗糙度变化、重量损失和表面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酸度酸雨淋溶后石灰岩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大,Ca2+的释放量呈上升趋势;Ca2+溶出速率,与H+的消耗速率不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经过120 h酸雨淋溶后,石灰岩重量损失率在0.083%~0.25%.酸雨淋溶后石灰岩表面结构产生了腐蚀,表面粗糙度增加,孔隙变深变宽,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酸雨的进一步腐蚀.表明高酸度雨水对南京六朝石刻等石灰岩建筑有影响.  相似文献   
96.
江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综合响应程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构建城市化综合指数与生态综合指数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响应度模型,并对江西省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①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城市化综合指数逐步提高,现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而江西省生态综合指数及其分量不仅表现波动规律,还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②1978~1990年间的生态综合指数及其分量与城市化的综合响应度普遍高于整个考察期和1991~2005年间的综合响应度,反映出在1978~1990年间江西省生态对城市化进程具有更强的敏感强度。可见在城市化增长阶段与生态质量改善阶段并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其结构变异不仅和城市化本身的推进模式有关,更重要的是和生态建设及保护的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7.
螺旋藻和菌-藻共生系统处理啤酒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螺旋藻、由真菌和螺旋藻组成的菌-藻共生系统处理啤酒废水,旨在为啤酒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由螺旋藻和真菌形成的菌丝球组成菌-藻共生系统处理啤酒废水,与螺旋藻单独处理废水作对比,比较两者的废水净化效果以及螺旋藻的生长情况。从2组实验对比情况来看,菌-藻共生系统对啤酒废水的处理效果更好。螺旋藻和菌-藻共生系统对啤酒废水中几种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COD 70.59%和77.81%,TN 70.17%和84.28%,TP 37.99%和50.88%。螺旋藻在废水中生长积累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49.71%,明显高于在Zarrouk培养基中的螺旋藻蛋白含量(38.57%)。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藻及菌-藻共生系统对啤酒废水有较好的净化作用,所得螺旋藻生物质可用于加工饲料、饵料、色素的提取等。  相似文献   
98.
河岸带是河流-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基于植物群落的野外标准样方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的多元分析方法,对赣江河岸带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TWINSPAN将所调查的109个样方分为7组。DCA排序将TWINSPAN分成7组的第1和2组合成了一个植被类型,其余类型与TWINSPAN分类的结果比较一致。结合分类与排序结果,可将赣江河岸带植被分为6个植被类型:河岸带草丛、河岸落叶阔叶群落、河漫滩草甸、河岸常绿阔叶林、河岸针阔混交林、岗地马尾松林,这6个植被类型在赣江河岸带有明显的分布格局。赣江河岸带植被为典型的隐域性植被,然而其物种组成又兼具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烙印。受人为活动影响,河岸带植被结构及其功能均发生退化。因此,亟需加强河岸带恢复重建和生态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99.
目前为止缺少对鄱阳湖全湖冬候鸟的种群动态和群落方面的研究分析,拟通过对鄱阳湖冬候鸟群落多样性和种群动态的分析,为该地区冬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提出建设性建议。2010~2012年冬季,通过采用直接计数法和样线法调查鄱阳湖湿地冬季碟形湖内的越冬鸟类群落结构。总共记录到越冬鸟类88种,另有29种属于文献报道但本次调查中未发现的种类。总共117种鸟类分别属于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鸻行目和佛法僧目。在鄱阳湖,种类和数量分布最多的是冬候鸟,达到78种。小天鹅、鸿雁、豆雁、白额雁、绿翅鸭和斑嘴鸭是鄱阳湖湿地越冬鸟类中的绝对优势种,鸟类个体数量最多的冬季蝶形湖泊主要包括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蚌湖、大湖池、沙湖和大汊湖,都昌县的黄金嘴,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白沙湖,余干县的林充湖和南湖,以及鄱阳县的珠湖。各种越冬鸟类在鄱阳湖湿地的种群数量分布差异主要是与各碟形湖水位的高低和食物的分布密切相关。只有在冬季开始后,使碟形湖洼地的水位逐渐降低,越冬鸟类才能够更有效的利用湖泊中的食物  相似文献   
100.
基于水足迹的区域生态补偿标准及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其效益外部性使得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本应由相关的若干区域共同承担,因此,建立合理的区域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及区域内外共同补偿机制是当前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前沿。通过构建水足迹与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对江西省及11地市水足迹与水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估算。主要结果如下:2000~2013年,江西省总生产水足迹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粮食、水产品、猪肉生产所占比重较大,水盈余呈波动下降趋势。11地市生产水足迹与水足迹效率呈上升趋势,除南昌市出现水赤字要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外,其余各市均有水盈余,应获得生态补偿资金。2000~2013年江西省水盈余共需补偿1 805.76亿元,平均每年128.98亿元。赣南的赣州市、赣中的吉安市、赣东北的上饶市、赣东的抚州市获得补偿额较高,将优先获得区域内外生态补偿额度。该研究结果可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与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