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解密航片、光学遥感影像以及卫星雷达测高数据,完成一个较长时间序列的拉森A和B冰架的范围及表面高程变化监测.在此基础上,结合NCEP/NCAR夏季逐月平均气温数据和GPCP全球降水数据这两种气象数据来探讨拉森北部冰架表面物质平衡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拉森A和B冰架自1968年以来总共消失了14 000km2的浮冰.当前,拉森A冰架已经完全消失,拉森B冰架仅存2 000km2.伴随着冰架的持续崩塌与退缩,拉森北部冰架展现出高程持续降低的趋势,而且拉森A冰架的降低速度(-0.45m/a)明显高于拉森B冰架(-0.09m/a).作为冰架表面物质平衡估算的两个主要参数,拉森A冰架的夏季平均气温从1968年的0.16℃升高到近期的0.84℃;拉森B冰架的夏季平均气温从1968年的0.04℃升高到近期的0.66℃.过去几十年的降水量变化对拉森北部冰架表面物质累积产生的影响很小,反倒是夏季温暖的降雨进一步加剧该地区的表面物质负平衡.对于持续崩塌与退缩型的拉森北部冰架来说,其高程降低除了受到冰架表面冰雪融化与再凝结导致的积雪致密化驱动外,还受到冰架后退导致的背向应力减少,进而导致的冰架物质输送加快的深刻影响.总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拉森A和B冰架的表面物质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负平衡趋势.  相似文献   
32.
以重庆市某工业园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重金属在不同季节的污染特征,利用污染指数法、健康风险模型和主成分/绝对主成分得分受体模型进行风险评价和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样品间各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35.5%的样品中汞含量超出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其他元素未超标。与土壤背景值相比,各元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汞超标约110~1300倍。内梅罗指数显示土壤整体和汞元素处于轻度污染及以下,其他元素为安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显示,土壤整体和汞属于极强污染,镉属于轻微~强污染,其他元素为轻微污染。土壤重金属总致癌风险为2.6×10-7~1.0×10-5,总非致癌风险熵均小于1,砷存在致癌风险,主要通过经口摄入暴露。秋季中,汞、六价铬、铅、镍、砷和铜来自工业源,镉主要来源于自然成因。春季中,镉和铅来自交通、冶金和燃煤等排放,镍、砷和铜源于冶炼和金属表面处理等排放,汞主要来自化工生产和燃料燃烧。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燃料燃烧等污染的排放是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今后应加强园区内汞、砷和镉的源头减排和治理。  相似文献   
33.
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期间季度性对无锡贡湖湾退渔还湖生态修复工程进行跟踪调查与检测,就贡湖湾湿地土壤环境退渔还湖修复工程前后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用以评估修复工程实施后退渔还湖区基底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退渔还湖区内基底化学性质,有机质、总氮、总磷比退渔还湖初期分别提高241.59%、98.61%和162.86%.其中,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均值为102.31 mg/kg和15.10 mg/kg,满足土壤养分分级标准Ⅲ级标准.有关基底稳定性物理性质与退渔还湖初期相比,土壤容重减少17.84%,pH值稳定在5.8 ~6.5之间,土壤缓冲能力明显提高,修复区南部(人为种植植物)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恢复状况最好,西部(自然恢复)次之,北部(基底状况差,无植物种植)恢复状况低于前述两区.总之,贡湖退渔还湖修复区在经过17个月后,其基底的整体质量趋于良好,土壤各项养分及团聚体稳定性指标逐步达到合理水平,土壤环境已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4.
刘亚儒  姚斌  李梦  林彬  杨晓娟 《火灾科学》2019,28(3):190-196
作为轨道交通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轨道交通车辆段如果发生火灾将直接影响着轨道列车的运行。因此,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段的火灾探测器对保障车辆段的消防安全至关重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结构及环境特点,选取了管路采样吸气式和双鉴成像式线性光束式等两种火灾探测器开展了实体火灾实验。实验对比分析了两种火灾探测器在不同火源工况下的响应情况并综合分析了两种火灾探测器的响应性能,从而为实际工程中轨道交通车辆段火灾探测器的选型及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陈震  陆松  李国辉  张和平 《火灾科学》2013,22(3):161-166
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对安徽火灾经济损失进行了幂律分布拟合,采用Kolmogorov-Smirnov统计判断拟合优度,并选择了4种供选分布作为对比,研究何种分布更适用于描述火灾经济损失数据。研究发现,当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时,数据明显偏离幂律分布,通过p值可以拒绝数据服从幂律分布的假设。在5种分布中指数截断幂律分布的拟合效果最好,通过指数截断能够描述数据末端偏离幂律行为的现象。放火和生产作业两类原因的火灾,不仅满足幂律分布,而且指数截断幂律分布的拟合效果最优;不明确原因和静电两类原因的火灾,经济损失仅满足幂律分布;其他7种火灾原因对应的损失数据不能通过幂律分布拟合的p值检验。  相似文献   
36.
DOPO(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多聚甲醛、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了含二羟基的DOPO衍生物DHDOPO,并作为反应型阻燃剂引入到环氧树脂分子链结构中,制备出一组不同含磷量的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LOI)法和垂直燃烧(UL-94)法测试材料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在含磷量为1.5%时,氧指数达到35.0%,并达到V-0级别。锥形量热计(Cone)数据显示阻燃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具有更低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总热释放量(THR),说明具有更高的火灾安全性。此外,还通过热重分析(TGA)实验研究了DHDOPO对环氧树脂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燃烧过后的炭渣形貌进行分析,推测了燃烧的过程和阻燃的机理。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旨在构建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指出我国现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不适合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分为历史名人相关物质载体、核心精神、其他非物质遗存3大类23亚类.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价值由物质载体的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名人精神的时代价值,名人文化体验、寻根、学术价值,名人非物质遗存丰富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6个要素构成,建立了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38.
李力  李治  刘长城  陆松 《火灾科学》2015,24(2):101-108
使用火灾CFD模拟软件Fire Dynamic Simulator(FDS)建立某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的火灾动力学模型,研究停车库内巷道的防火分隔作用和巷道顶部的排烟窗对烟气的控制情况。确定了此机械立体停车库的火灾发生概率为0.00786起/年,并调研了车库汽车火灾的热释放速率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当巷道一侧一辆车着火后,巷道另一侧车辆受到的辐射热流密度为0.6kW/m2~2.0kW/m2,不会引燃巷道另一侧车辆,利用巷道空间作为防火分隔措施是可行的。巷道顶部自然排烟百叶对于控制烟气有着显著作用,在顶层距地面10m高度处,500s时仅起火停车单元及其对面停车单元能见度低于10m,而未开设排烟窗时整个车库能见度均降至10m以下,局部区域在2m以下。  相似文献   
39.
中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某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对该填埋场4口监测井的地下水进行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监测目标为总硬度、氨氮、铅、砷、汞等地下水常规监测项目。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初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中重金属物质多数未检出,但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和无机盐等物质含量较高,部分点位的氨氮、硝酸盐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Ⅲ类标准,可见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40.
滨河城市洪涝模拟涉及地表、管网和河道等不同水流运动特征的区域,需要解决模拟中密集建筑和复杂管网的问题,并实现外洪、内涝及其耦合计算.基于蚌埠市洪水风险来源和地形地貌特征,构建了河道、城市地表和城市管网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河网一维模型采用实测洪水资料进行率定与验证,沿程主要测站水位和流量模拟值与实测值误差较小;地表二维模型采用设置阻水导水构筑物、分区域布置糙率、干湿边界判断等方式对模型进行优化,能够反映城市复杂地表特征,水流运动合理;管网模型通过专家咨询、现场调研和外业测量等方式对模型进行了校正;采用闸、堰、泵站和集水井等构筑物对不同模型进行耦合,实现不同区域水流的动态互馈,模型可以作为洪涝精细化模拟和预测的计算平台.以蚌埠市为例,模拟了蚌埠市城区不同洪涝频率遭遇情况下外河溃堤洪水和城市暴雨内涝淹没情况,分析了淹没水深等洪涝要素,指出了外洪的高风险区域及洪水防守要点、城区易涝区及积水水深等,可为蚌埠城市防洪决策、应急预案和防汛抢险措施制定,以及城区防洪排涝规划和设计等提供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