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南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目标及工艺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研了南方城郊某区氮磷污染源,发现:由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氮与磷,分别为种植业的11.4%和11.1%,分别为养殖业和种植业之和的0.44%与0.55%.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初步形成了有别于城市的工艺模式,称之为分散处理技术.通过调研与运行研究,发现:分散处理技术各工艺模式,COD出水均低于60mg/L,其中有好氧段的工艺,运行效果更为稳定;但分散处理技术各工艺模式,均难以实现脱氮除磷目标,出水TN和TP最高为28mg/L和1.8mg/L.由此提出:广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以消除污水排放对水体产生的黑臭问题为目标,而没有必要、也难以实现污水的脱氮除磷处理目标.  相似文献   
42.
氯代烃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和还原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氯代烃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分析了此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并且讨论了电还原反应活性和此类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氯代烷烃和部分氯代芳烃在铜电极表面有还原电位,能在铜电极表面被直接还原.氯代芳烃不易在铜电极上被直接还原.实验结果为催化铁内电解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反应温度对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ATAD)中试系统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污水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副产物,需要稳定化处理。本试验设计了由2个圆罐串联的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中试系统处理城市污水污泥。通过批式试验探讨反应器温度对污泥稳定化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影响反应器自升温的因素。试验发现①反应温度对挥发性的有机物的去除有显著影响,反应温度越高,VSS去除率越高。②影响反应温度的主要因素有进泥浓度、消化时间和曝气量。当进泥的VSS浓度为37.2g/L时,ATAD反应器最高温度可到49℃,只需14~17d的消化时间VSS的去除率可达到41.7%,污泥能达到稳定化。  相似文献   
44.
铁内电解法处理硝基苯类废水的机理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硝基苯类化合物是广泛应用的化工原料 ,目前它们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并危及人体的健康。利用内电解法处理环境污染物的方法目前倍受青睐 ,本文介绍了内电解法处理硝基苯类废水的作用机理、硝基苯类化合物的转化途径 ,概述了内电解法去污的影响因素 ,探讨了其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个人护理品(personal care products,PCPs)的使用量越来越大。PCPs通过多种途径持续不断地被排放到环境介质中而被频繁检出,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风险,其关注度越来越高。PCPs使用后随洗漱和洗浴过程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大部分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被去除,残余的PCPs和代谢产物随着污水厂的尾水排入水体。水环境的PCPs其它来源还包括游泳、消毒、化妆等。总结了PCPs的来源与种类、在水环境的赋存现状、归趋及潜在环境影响,评述了污水处理过程中PCPs的常规与深度处理技术,最后针对PCPs等新兴污染物的去除工艺的选择和优化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6.
污水有机组分表征是高负荷活性污泥法(HRAS)模型建立的基础。针对经典活性污泥1号模型不适用于HRAS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双水解模型,即将污水有机组分中水解型有机物分为快速水解型与慢速水解型2种,发现两者水解动力学参数具有明显差异。对原水氧利用速率进行参数拟合,通过灵敏度和共线性分析,估计了快速生物降解型有机物、快速水解型有机物、慢速水解型有机物以及异养菌等4种污水有机组分,探讨了污水有机组分与增加HRAS碳源捕获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上4种有机组分均可被准确识别,共线性指数γK低于经验限值,各组分比例分别为13.9%、11.6%、12.6%和12.8%;从污水组分角度来说,提高HRAS碳源捕获率的3个方向分别为:反应器中的异养菌尽可能将快速生物降解型有机物和快速水解型有机物同化生成细胞物质;避免絮体污泥中的慢速水解型有机物过量水解;抑制异养菌衰减,减少内源呼吸产物的产生。双水解模型对污水有机组分成功表征有助于HRAS的设计、运行及优化。  相似文献   
47.
曝气催化铁内电解法预处理混合化工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张荣  马鲁铭 《化工环保》2004,24(6):433-435
采用曝气催化铁内电解法对上海某工业污水场的进水进行预处理,降低了后续生化处理中难降解有机物的负荷,并较大程度地去除了正磷酸盐。废水中的有机物及正磷酸盐在两周的稳定运行中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2%和70%。废水经预处理后,pH平均上升0.5。  相似文献   
48.
酸性橙Ⅱ废水催化铁内电解法脱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催化铁内电解法处理酸性橙Ⅱ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进水pH、搅拌速率、进水酸性橙Ⅱ浓度、铁铜比、支持电解质浓度、进水温度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最优反应条件下,酸性橙Ⅱ的去除率大于98%,COD的去除率大于76%。催化铁内电解法对酸性橙Ⅱ的去除非常有效,且有较宽的pH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49.
水解酸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水解酸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机理及其必要性,尝试用分子量及其分布和聚乙烯醇(PVA)降解程度作为论证指标,并综合后续好氧生物处理。提出以VFA产生和p H显著下降作为印染废水水解酸化的评判标准是不适用的;印染废水水解酸化的作用主要在水解阶段,COD虽没有明显降低,但分子量和PVA随着反应过程有显著下降;印染废水水解酸化可以大大降低好氧生物处理的难度,经过水解酸化的印染废水比未经水解酸化的印染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后COD去除率高40.2%,分子量下降率高66.2%。  相似文献   
50.
催化铁与生物法耦合除磷工艺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催化铁与生物耦合后对生物除磷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人工配水用厌氧/好氧间歇流式富集培养聚磷微生物。对比发现,催化铁与生物耦合组中厌氧末段ORP降低了约60mV,pH值小幅度的上升(≤0.3),整个培养过程中铁离子的浓度开始快速增加,之后趋于稳定(约40mgFe/gMLSS)。对好氧末段污泥SVI值比较发现,耦合工艺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改善。除磷曲线比较发现,耦合组中厌氧末段磷的释放量下降,而好氧阶段磷的吸收速率增加;胞内聚合物提取表明,耦合组厌氧末段聚磷菌细胞内PHA含量有提高,好氧末段糖原含量有下降。磷形态提取分析表明,耦合组好氧末段污泥中无机态PO3 4-- P含量更高。低浓度铁离子可以起到与生物耦合同步除磷的目的,本工艺长期运行未发现耦合体系中催化铁对除磷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