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研究了多功能水处理剂FIQ-C在循环冷却水中对A3钢的缓蚀性能,考察了各种因素对缓蚀性能的影响,探讨了FIQ-C的缓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FIQ-C的投加量为5mg/L时,在循环冷却水中的缓蚀率可达60%以上,且在中、低温条件下对A3钢均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是一种混全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02.
自由表面人工湿地脱氮效果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自由表面人工湿地去除农业面源污水中氮的效果及途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脱氮效率随水力停留时间(HRT)延长而增加 ,HRT为 0 5、1、2和 3d时 ,系统总氮去除率分别为 18 3 %、3 8 9%、84 9%和 85 6%。HRT <2d ,出水水质波动较大 ,2d以上 ,系统即可高效稳定运行。硝化 /反硝化是湿地脱氮的主要途径 ,挥发和填料吸附脱氮量可以忽略 ,依靠植物吸收可以去除一部分氮 ,茭草 (Zizaniacaduciflora)和芦苇 (Phragmitascommunis)的氮吸收量每年分别为 44 0和70 0kgN/hm2 。  相似文献   
103.
自由表面人工湿地脱氮效果中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自由表面人工湿地去除农业面源污水中氮的效果及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氮效率随水力停留时间(HRT)延长而增加,HRT为0.5、1、2和3d时,系统总氮去除率分别为18.3%、38.9%、84.9%和85.6%。HRT<2d,出水水质波动较大,2d以上,系统即可高效稳定运行。硝化/反硝化是温地脱氮的主要途径,挥发和填料吸附脱氮量可以忽略,依靠植物吸收可以去除一部分氮,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和芦苇(Phragmitas communis)的氮吸附量每年分别为440和700kg N/hm^2。  相似文献   
104.
复合生物滤池处理H2S和NH3的挂膜与工艺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复合生物滤池(生物滴滤池 生物过滤池)处理H2S和NH3组成的混合恶臭气体,填料分别为经表面改性的天然斜发沸石和木屑.实验研究了该工艺的驯化挂膜情况和主要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天然斜发沸石和木屑改性后,驯化挂膜周期为10~14 d,比文献中颗粒活性炭挂膜缩短14~18 d.复合生物滤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高度120 cm,循环液流量4.56 L/h.同时,生物滴滤池处理水溶性好的NH3气体效果较生物过滤池好,而生物过滤池处理水溶性差的H2S气体较生物滴滤池好.因此,复合生物滤池可用于处理不同水溶性的混合恶臭气体.  相似文献   
105.
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急性毒陛及QSAR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测定了9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倍硫磷、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碘硫磷、皮蝇硫磷、异氯磷、甲基对硫磷、乙基溴硫磷)对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的急性毒性96h-LC50值,分别为0.95、4.52、1.95、3.03、0.85、0.56、3.44、3.44和0.82mg·L-1,其中倍硫磷、碘硫磷、皮蝇硫磷和乙基溴硫磷属于剧毒,其他5种(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异氯磷和甲基对硫磷)属于高毒.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有效表征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急性毒性(-lgLC50)与分子结构(MEDV-13)的定量相关模型,模型的估计相关系数为0.9922,LOO检验相关系数为0.979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健性.影响急性毒性的主要结构因素是由2个MEDV描述子表达的3个子结构碎片,即—CH3、—cCc和≥N=.其中子结构—CH3、—cCc与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母体骨架密切相关,而≥N=则反映取代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6.
生活垃圾集装化转运系统将生活垃圾压缩至标准化垃圾集装箱内进行运输,与传统方式相比更加先进、环保。通过对集装化垃圾转运系统全流程进行分析,选取系统中关键运行因素,构建针对集装化转运系统的后评估评价指标体系。采取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意见,对体系中各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便于量化对各项指标的评价。以上海市生活垃圾集装化转运系统为例,根据评价模型中各层次的权重分布和分析现状所得的平均评价值,可以求得5个主要评价因素压缩中转、调度管理、设备运行、环境保护、作业安全的平均评价值分别为83.71、92.36、73.37、77.82、95.00。结合各因素的权重,得到上海市市区生活垃圾集装化转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为87.10,隶属于优秀评语集分数区间[80,90],故上海市生活垃圾集装化转运系统综合评价等级为优秀。  相似文献   
107.
Alcaligenes sp.S-XJ-1利用废弃柴油合成生物破乳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娜  冯贵颖  陆丽君  刘佳  黄翔峰 《环境科学》2010,31(9):2171-2177
生物破乳剂是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新型破乳剂.采用废弃柴油培养生物破乳剂产生菌Alcaligenes sp.S-XJ-1,培养7 d,菌株干重最高可达2.0 g/L,10 g/L的菌株细胞悬液能够将水表面张力从72.0 mN/m降低到29.7 mN/m.生物破乳剂产量为0.3 g/L,其CMC为150 mg/L,表面活性优于化学表面活性剂SDS,且对W/O模型乳状液的破乳效果在70%以上.废弃柴油GC-MS测试结果表明,S-XJ-1菌株能够利用废弃柴油中的C14~C20正构烷烃,且C20正构烷烃几乎被完全利用,其利用率高达99%.S-XJ-1菌株对不同碳链长度正构烷烃复配碳源的利用率及破乳性能随着碳链长度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与其他正构烷烃复配碳源相比,S-XJ-1菌株对C20正构烷烃利用率最高,合成破乳剂的性能最好,且与废弃柴油研究结果最为接近.TLC和FTIR分析表明S-XJ-1菌株利用废弃柴油合成的生物破乳剂为脂肽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8.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提取过程中各参数间的基本关系及优化EPS提取过程,建立了EPS提取过程中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前人研究数据和本次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一些经典文献中的数据拟合效果较好,拟合系数(R2)均大于0.94.对MLSS为(1064.47±298.70)mg/L,MLVSS为(822±147)mg/L的活性污泥进行EPS提取, TOC和蛋白质的拟合效果较好,但多糖和DNA的拟合效果不理想.该模型可以大致估算试验中EPS的最大提取量及任一时间的EPS产量.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数学模型的多模式AAO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了综合考虑出水水质、污泥产量和系统能耗的运行成本指数CPI,并利用数学模型对多模式厌氧/缺氧/好氧(AAO)系统的AAO、倒置AAO(RAAO)和缺氧/好氧(AO) 3种模式进行对比优化研究.在处理成本相近的前提下,在污泥龄5~25d范围内AAO模式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和聚磷菌浓度明显高于RAAO和AO模式.在运行模式筛选的基础上,通过回流比优化确定了排放标准约束下AAO工艺的达标运行区域和最佳运行工况.动态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工况能够显著改善出水水质,出水高于一级A的时间由78.4%下降至37.7%,CPI降低3.9%.  相似文献   
110.
盐度冲击下MBR污泥SMP和EPS的三维荧光光谱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三维荧光(EEM)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冲击下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泥微生物溶解性产物(SMP)和胞外聚合物(EPS)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盐度冲击下MBR污泥SMP和EPS的EEM图谱.结果表明,当冲击盐度大于2.5g/L时,SMP的EEM图谱中色氨酸荧光峰B(270nm,350nm)、类胡敏酸荧光峰C(375,475nm)、类富里酸荧光峰D(260,460nm)以及EPS的EEM图谱中色氨酸荧光峰B的荧光强度随冲击盐度的提升而增加,EPS的EEM图谱中类胡敏酸C峰的荧光强度则随冲击盐度的提升而下降.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方法确定EEM图谱中存在的4个组分,分别为类蛋白质组分C1(230/280,350nm),类胡敏酸组分C2(290/310,380nm)、C3(290/360,460nm)和C4(270/340,440nm);当冲击盐度大于2.5g/L时,SMP中C1、C3和C4组分的荧光强度与冲击盐度呈正相关,而EPS中C3和C4组分的荧光强度分别与冲击盐度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均≥0.90;SMP中类蛋白质荧光组分和类胡敏酸组分的荧光强度之和分别与测定的蛋白质含量和胡敏酸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均>0.93,可作为荧光组分强度定量计算的依据,而EPS中此相关性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