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7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7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1 毫秒
31.
采用比表面积分析(BET)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青霉素菌渣吸附青霉素机理进行研究,同时比较了金属离子存在下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霉素菌渣中多糖类、氨基酸类以及纤维类均参与反应。金属离子的存在对青霉素菌渣的吸附特性有强化作用。青霉素菌渣的氨基、羧基和酰胺基均参与吸附,形成青霉素菌渣-青霉素-金属离子三元共聚物,菌渣官能团与青霉素存在cation-π作用,构成青霉素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32.
A2O 工艺中的污泥膨胀问题及恢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昌永  彭永臻  彭轶 《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2):1074-1078
采用52L 以厌氧/缺氧/好氧为污水处理工艺(A2O)的试验装置处理人工合成废水,研究了A2O 工艺中出现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系统在稳定状态下,好氧区DO平均浓度约为1.08mg/L 时,COD、NH4+-N、TN以及PO43--P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8%、97.5%、86.5%和95.5%,但污泥的沉降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其SVI 从最初的130.1mL/g 升至265.8mL/g,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引起污泥膨胀.当好氧区DO 平均浓度提高至2.16mg/L 时,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部分改善,SVI 降至约200mL/g.在好氧区首端引入 15%的原水旁流,经过 30d 的运行,SVI 降低至100mL/g 左右,污泥膨胀得到恢复.说明好氧区偏低的有机负荷是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单纯提高好氧区的DO 浓度并不能有效控制污泥膨胀,控制A2O 中污泥膨胀的关键在于对有机负荷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33.
好氧-沉淀-厌氧工艺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好氧-沉淀-厌氧(OSA)工艺污泥减量效果以及ORP、污泥回流比、厌氧污泥浓度、厌氧污泥停留时间、有机负荷和废水种类等因素对OSA 工艺污泥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流OSA 工艺平均污泥产率为0.24g/g,比相同条件下传统活性污泥(CAS)工艺污泥产率下降44.34%.降低ORP 主要从污泥衰减效果和能量解偶联两方面影响OSA 工艺污泥产率.间歇实验结果表明,浓缩污泥ORP 从-100mV降到-250mV 时,污泥衰减更加显著,污泥产率从0.43g/g 降至0.32g/g.污泥回流比是OSA 工艺污泥产率重要影响因素,以实验运行稳定性和污泥产率相结合为原则,连续流实验的最佳回流比为0.33.提高厌氧污泥浓度,延长厌氧污泥停留时间,有利于污泥减量.Ns 从0.41kg/(kg·d)提高到1.13kg/(kg·d),将乙酸钠为唯一碳源的配水改变为屠宰废水,均能使CAS 工艺污泥产率提高,而OSA 工艺污泥产率基本不受影响,因此OSA 工艺污泥减量率相对于相同条件下CAS 工艺提高6%左右.   相似文献   
34.
从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实际需求的角度,考虑纤维材料的现场实用性,研究了均苯四甲酸二酐改性黄麻的制备过程及对重金属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通过正交实验对改性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反应物(黄麻与酸酐)配比和反应温度对改性黄麻的吸附量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在室温,p H为5~7的条件下,改性黄麻对铜离子的吸附容量为43.56 mg/g,比原态黄麻提高了7倍多;改性黄麻对铜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过程是符合假二级动力模型的自发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35.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极其复杂的有机污染物,衍生物种类较多,1976年美国环保局因其致癌、致畸、致突变将其中的16种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一个地区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重要媒介,在控制和截断PAHs进入天然水体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污水处理厂中PAHs的浓度水平对于了解和控制PAHs进入天然水体和通过污泥进入到土壤中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污泥中PAHs的前处理技术、分析方法、浓度水平、生态风险以及国内外污水处理厂污泥土地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36.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及环境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大多以污泥絮体的形式悬浮在水中。胞外聚合物(EPS)作为污泥絮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聚合结构和化学组成,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描述EPS的环境行为,文章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EPS的来源、化学组成及结构分布,得出EPS中包含蛋白质、多糖、腐殖酸、核酸、糖醛酸及脂类大分子等化学物质,其中蛋白质和多糖之和占总有机物含量的70%~80%;在结构上,EPS分为SB-EPS、LB-EPS和TB-EPS,三者与细胞结合的紧密程度递增,其中所含化学成分比例的不同将使其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其次,文章对EPS的理化特征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如对系统中微生物降解特性的影响、磷和重金属的吸附等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EPS中相关的官能团对上述环境行为的贡献。同时,文章还论述了EPS中官能团的亲疏水特性及化学成分对污泥絮体的脱水性、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溶解氧对碳氮硫共脱除工艺中微生物群落影响解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于皓  陈川  张莉  王爱杰 《环境科学》2013,34(6):2368-2374
为了研究溶解氧对碳氮硫共脱除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索供氧条件下提高单质硫转化率的机制,实验采用基因芯片GeoChip技术来解析不同曝气量下采集的污泥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微量的溶解氧能显著影响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P<0.001),相对较高浓度的溶解氧可以增加微生物的多样性但是却抑制了对溶解氧比较敏感的反硝化微生物的活性,导致工艺硝酸盐去除率下降.与反硝化微生物相比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能抵抗更高浓度的溶解氧,因此工艺的硫酸盐还原过程未受到影响,一直保持较高的硫酸盐去除率.当曝气量为20 mL·min-1时单质硫的转化率最高,通过对sox(sulfur-oxidation)基因丰度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在该曝气量条件下sox基因的丰度最高,与厌氧条件相比有极其显著的差异.此外,GeoChip还检测到一些硫氧化细菌(sulfur-oxidizing bacteria,SOB)的丰度明显提高,证明适量的溶解氧能够刺激一部分SOB的生长与代谢.  相似文献   
38.
田禹  张帅  陈琳  张赛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2):464-472
利用水生蠕虫的捕食作用可以有效地实现污泥减量.为了研究环境条件波动对蠕虫捕食污泥减量效率的影响,应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分别预测蠕虫反应器的污泥减量速率.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D0)、温度(T)、蠕虫密度和污泥负荷是蠕虫捕食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性能比较得出ANFIS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测定值间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其相关系数(r)为0.82,绝对平均误差百分比(MAPE)为71.5%,均方根误差(RMSE)为16.7.根据ANFIS模型的预测结果,得出蠕虫反应器的最适运行条件为:DO 1.8 ~3.1mg·L-1,温度18.4~21.7℃,蠕虫密度低于1.7 g·cm-2(以湿重计),污泥负荷563~734 mg·g-1(以TSS计),在此操作条件下获得的污泥减量速率均高于100 mg· g-1·d-1.  相似文献   
39.
兼养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厌氧附着生长反应器,采用兼养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处理含有硫化物和有机物的模拟废水.结果表明,进水硫化物与有机物浓度分别为200,20mg/L 时,其去除率分别可达99.9%和80.5%.同时,引入的电子受体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83.0%和94.5%.利于兼养脱硫反硝化的葡萄糖负荷与醋酸钠负荷分别为50, 25mg/(L·d),葡萄糖对兼养状态下自养脱硫反硝化的抑制作用小于醋酸钠.  相似文献   
40.
在缺氧环境下,应用附着生长反应器,通过降低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进水底物负荷,对废水中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的降解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水硫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物浓度分别为200、52.5、20和20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9%、99%、95.5%和80%,实现了兼养脱硫反硝化氮、硫、碳的同步去除.随着底物负荷的增大,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冲击负荷的适应性逐渐变小;硝酸盐降解对进水负荷冲击的适应性强于亚硝酸盐;与增加进水负荷对反应器带来的冲击相比,缺氧环境的破坏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降解影响大;去除硫化物的60%被生物氧化为单质硫;缺氧反应器中发生了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作用,自养反硝化占主导地位,异养反硝化的发生力度为21.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