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中,把握公众的生态偏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以三江平原湿地为研究对象,应用选择实验法获取公众的生态偏好和支付意愿,构建潜在分类模型,探究公众对湿地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对各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存在显著的偏好异质性,资源偏好型的受访者所占比例最大(68.78%),景观偏好型的受访者对自然景观的支付意愿显著较高,而价格敏感型受访者的支付意愿明显低于其他两类。分析各潜在类别可知,公众的社会经济特征及环境意识对其偏好具有显著影响。教育水平越高的受访者越偏好于资源保护,高收入和到景区旅游次数多的受访者更偏好于景观保护,而价格敏感型受访者的环境意识相对较低。研究不仅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偏好异质性的研究提供新途径,也为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2.
氯嘧磺隆降解菌的筛选及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江苏某激素研究所污水处理池排污口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氯嘧磺隆降解菌,经菌株形态学特征和2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胶红酵母菌(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经降解条件优化,菌株对含100mg/L氯嘧磺隆的无机盐培养基中氯嘧磺隆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接种量2.5%,培养温度28℃,pH 6.0,培养5d后降解率为87.33%;在氯嘧磺隆初始浓度为10mg/kg(干土)的模拟污染土壤中,菌株最佳降解条件为:接种量2.5%,温度25℃,pH 6.0,土壤含水量30%,静息培养30d后降解率为90.74%.土壤修复实验结果表明,施加胶红酵母菌后减轻了氯嘧磺隆对小麦幼苗的药害,在氯嘧磺隆浓度为10mg/kg的土壤中投加降解菌后,小麦的出苗率、株高、根长及鲜重均明显高于未投加降解菌的对照组(P < 0.05).  相似文献   
233.
鸡粪好氧堆肥氨氧化霉菌的筛选及氮转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立群  喻其林  黄明媛 《环境科学》2010,31(11):2763-2767
为明确鸡粪好氧堆肥过程氨氧化霉菌的存在情况及其氮转化能力,以鸡粪好氧堆肥中分离的10株霉菌为对象,采用氨氧化霉菌培养基筛选氨氧化菌株;对所选菌株进行生长量及氮转化指标的测定及相关分析,以明确菌体生长与氨氧化作用的关系;对确定的高效氨氧化菌株进行氮转化能力测定,并做回归堆肥的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所试菌株均能氧化NH4+-N生成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证明在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存在氨氧化霉菌,且提示该环境的霉菌可能具有普遍的氨氧化能力;氨氧化霉菌生成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总量、菌体干重、菌体凯氏氮量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确定的2株高效氨氧化菌株M25-22(Penicilliumsp.)与M40-4(Aspergillussp.)在培养基中培养144h后,均能使NH4+-N降低0.3mg·mL-1以上,生成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总量约在1.1×10-3mg·mL-1和1.5×10-3mg·mL-1;2株菌回归堆肥后,均能使堆肥体系中NH4+-N含量明显降低,硝态氮及总氮含量明显增加,这对减少堆肥过程氮素损失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34.
选取东北地区典型湖泊五大连池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方法测定了磷酸二钙(Ca2-P)、磷酸八钙(Ca8-P)、磷灰石(Ca10-P)、铝磷(Al-P)、铁磷(Fe-P)和闭蓄态磷(O-P),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及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在519 mg/kg~1 338.03 mg/...  相似文献   
235.
随着现代环保理念的深化与落实,关于企业环保工作以及管理措施得到了多元化创新,特别是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的改革与管理,对于提高环境保护的整体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清洁生产,作为利用清洁能源材料和技术设备,生产清洁性产品来服务社会的创新理念,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236.
生活垃圾堆肥对难溶性磷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生活垃圾在堆肥过程中将产生有机酸类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对难溶性磷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本研究在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加入难溶性磷矿粉,系统探讨堆肥对难溶性磷的转化及堆肥产品对磷素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速效磷在堆肥中后期达到最大值,并在堆肥的后期相对稳定,堆肥结束后,扣除磷矿粉本身含有的速效磷对堆肥的影响,与不加磷矿粉堆肥相比,P1、P2堆肥处理方式速效磷含量增加值分别为0.87 g·kg-1、0.76 g·kg-1.电镜观察表明,堆肥结束后,磷矿粉表面棱角消失,呈蜂窝状.堆肥产品培肥后,富磷垃圾肥在作物生育期内,土壤速效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垃圾肥、腐熟鸡粪及化肥.  相似文献   
237.
接种纤维素降解菌对牛粪堆肥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刘佳  李婉  许修宏  李洪涛 《环境科学》2011,32(10):3073-3081
以牛粪和稻草为堆肥原料,利用传统培养法和PCR-DGGE技术相结合对接种纤维素降解菌后堆肥的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菌堆肥与自然堆肥相比,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快于自然堆肥,接种菌在堆肥初期能够激发微生物增殖,快速启动堆肥发酵,缩短堆肥进程.接种菌堆肥比自然堆肥的DGGE凝胶图谱条带的差异性大,接种...  相似文献   
238.
咪唑乙烟酸降解菌S18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霍莹  许景钢  李淑芹  王磊 《环境科学》2011,32(5):1518-1523
为咪唑乙烟酸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菌源,采用瓶富集培养法,从长期施用咪唑乙烟酸的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咪唑乙烟酸降解能力较强的放线菌,命名为S181.该菌株可利用咪唑乙烟酸为唯一氮源生长.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大宫链霉菌(Streptomyces omiyaensis).以S1...  相似文献   
239.
对Rhodococcus sp.BX2菌降解乙腈的特性及其降解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底物浓度为800mg·L-1,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为35℃,环境pH为7.5的条件下,16h时Rhodococcus sp.BX2菌对乙腈的降解率为95.98%;添加葡萄糖可在培养初期加快Rhodococcus sp.BX2菌的生长和对乙腈的降解,蔗糖、乙酰胺和尿素对其影响不大.将BX2菌接种到含有高乙腈浓度(25000mg·L-1)的合成废水中,培养180h后,乙腈降解率可达88.59%.在催化反应60min后,Rhodococcus sp.BX2腈水合酶与腈水解酶的总酶活可达到422.81U·mL-1,对其相关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Rhodococcus sp.BX2中同时存在腈水解酶基因和腈水合酶基因,因此,确定乙腈的降解主要由腈水合酶途径完成,可能同时存在腈水解酶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240.
利用环嗪酮的拟一级氧化速率常数考察O3/H2O2体系对环嗪酮的去除效果,探讨了最佳反应条件及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消耗情况,并利用IC、HPLC/MS和GC/MS等技术分析了氧化产物,对其降解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环嗪酮初始浓度为3mg·L-1、温度25 ℃、O3投量13 mg·L-1、H2O2/O3物质的量比0.5、pH为 8~9时,环嗪酮降解速率常数达0.075 min-1;自来水中的无机离子和微量有机物对环嗪酮的氧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反应过程中H2O2的消耗和环嗪酮的降解规律一致,HCO3-对环嗪酮的去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对环嗪酮的降解主要是羟基自由基的贡献;色谱质谱分析表明,环嗪酮的氧化经历脱甲基过程,生成的NO3-与去除的环嗪酮的物质的量比表明三嗪环已被打开,最终被矿化为NO3-、H2O和CO2等无机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