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选择西南地区某军事训练场及军事油库区土壤,采用溶剂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质量比、来源和风险水平研究,并对军事场地、工业场地、污灌农田土壤多环芳烃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各种类型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多环芳烃质量比存在较明显差异,总质量比从小到大顺序为军事油库土壤、军事训练场土壤、污灌农田土壤、工业土壤.军事训练场、军事油库区土壤为油类、草木等燃烧与石油类的混合污染,污灌农田土壤为草木燃烧与石油类的混合污染,工业土壤为煤炭高温燃烧所致.苯并[a]芘等效质量比从小到大顺序为军事训练场土壤、军事油库区土壤、污灌农田土壤、工业土壤.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军事训练场土壤和军事油库土壤处于安全水平以内,工业土壤存在严重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2.
通过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水质指数评价法对辽河源头区2008年-2012年的水质进行评价,发现辽河源头区所受污染较为严重,其中氨氮、BOD5和COD超标严重,对水体水质的污染影响较大。三种评价标准中,单因子评价法过于严苛,忽略了不同评价因子之间的联系;模糊综合评价法缺少对超过地表水标准的水质类别的定位,不能确定首要污染物;水质指数评价法不仅能反应水质状况,还能确定水体的污染程度及首要污染因子,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任新  周鑫  赵雪松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7):2632-2641
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再将氧化石墨烯和钛酸四丁酯作为初始反应物,利用溶剂热法制备Ti O_2/RGO纳米复合材料.利用SEM、TEM、XPS、XRD等分析手段对Ti O_2/RGO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其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光催化还原水中Cr(Ⅵ)的效能,并对光催化还原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Ti O_2/RG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还原能力与单一Ti O_2(P25)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复合材料中RGO含量、溶液p H值、催化剂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均对光催化还原过程有所影响,当复合材料中RGO含量比例为2%、溶液p H值为2,催化剂投加量为40 mg时,光催化还原Cr(Ⅵ)的效率可达98%.光催化还原Cr(Ⅵ)的过程是吸附过程和光催化还原过程的共同作用结果,RGO不但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吸附能力,还作为复合材料的电子导体,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复合材料的光催化还原效率仍然保持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44.
阐述了溶解氧自动监测在好氧法不处理中的重要意义,展示了我研究所在溶解氧自动测解决的2项关键技术,并在全国众多污水处理厂应用中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45.
新开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论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手段,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模型,对新开河流域湿地近33年(1969-2001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强和水文条件的变化,新开河流域湿地不同程度地转化为草地、耕地、沙地和盐碱地,植物群落发生逆向演变。期间湿地总面积经历了大幅度减少到显著增加的落起过程;②新开河流域湿地景观破碎化严重,2001年沼泽地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斑块周长较1969年分别减少了71.02%、71.08%、64.76%,景观破碎化指数由0.78上升到0.93。有关研究成果可为该流域湿地保护及其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生态社区建设的战略环境评价(SEA)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区是21世纪人类居住社区的主要目标和形式.而生态社区建设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是保证其建设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本文在介绍生态社区战略环境评价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价的工作方案,并根据绥化市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生态社区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为生态社区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和决策意见.  相似文献   
47.
磷是水体中一种主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应根据特定水域的环境容量,确定削减量,通过技术经济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优化负荷分配,进一步确定磷的关键控制区,提出控制和管理措施。介绍了美国磷负荷估算和分配的方法,提出了控制非点源磷的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8.
超声氧化降解糠醛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超声与氧化技术联合处理糠醛废水,其COD去除率可达87%,同时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初始浓度、超声频率、超声功率、H2O2和FeSO4初始浓度等工艺参数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为处理该种废水提供了一种清洁、简便、低能耗的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49.
汤茜  任小蕾  孙娟  杨春维  王栋 《化工环保》2016,36(4):396-401
采用涂覆焙烧法制备碳纳米管修饰泡沫镍空气扩散电极,并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对其表面形貌和氧化还原特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电极还原O2产生H2O2的性能及对水中对硝基酚的降解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修饰泡沫镍空气扩散电极具有多级孔道结构;在-0.6 V处具有较强的氧双电子还原峰。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流为150 m A、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产生的H2O2的质量浓度为321.38 mg/L;在外加0.1 mmol/L Fe SO4形成的电-Fenton体系中,反应30 min后对硝基酚去除率可达95.90%;且该电极重复使用10次的对硝基酚去除率为92%~96%。  相似文献   
50.
活性碳纤维电吸附去除苯酚的动力学及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电吸附技术处理水中苯酚,考察了电极电位、盐浓度和温度对电吸附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并对活性碳纤维(ACF)电吸附苯酚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正极化可有效促进ACF对苯酚的吸附,负极化抑制ACF对苯酚的吸附,在苯酚初始浓度为50mg·L-1,Na2SO4浓度5mg·L-1,温度为25℃时,0.9V的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