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42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355篇
基础理论   122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产甲烷微生物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甲烷是仅次于CO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因此环境中甲烷来源的研究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大气中甲烷的浓度(体积分数)约为1.7×10-6,其中约有75%来源于产甲烷菌的代谢.产甲烷菌是一类厌氧古生菌,其分类主要依据为16S rRNA以及其他生化指标.产甲烷菌主要以乙酸、H2和CO2及甲基类化合物为底物并以甲烷为终产物.产甲烷菌生命活动过程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文从产甲烷菌的发现、形态、分类、代谢机制、生态学研究方面介绍产甲烷菌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22.
西湖景区土壤典型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西湖景区由于其特殊的社会价值和地理位置,其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景区网格布点采样,采用数学统计学和Arcgis手段进行西湖风景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景区土壤重金属Cu、Zn、Pb有明显人为累积,为景区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浓度范围分别是4.6~197、11.1~885、11.7~346 mg·kg-1.Cu、Pb、Zn含量最高25%的区域都在景区东北部西湖周围绿地面积比例较小、交通道路密度大、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这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的多重比较及空间聚类与离散分析的结果表明,交通排放是这3种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本研究的结果为城市交通排放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价及城市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3.
O3浓度升高对南方城市绿化树种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地层臭氧(O3)浓度升高会降低树木的光合速率,抑制Rubisco酶的活性,势必会间接影响树木N素的吸收与分配.本研究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过滤大气(CF,<20 nL·L-1)与O3浓度升高(E-O3,约150 nL·L-1)对10种南方城市常用绿化树种幼苗N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相比,E-O3使枫香叶生物量和马褂木茎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0.9%和21.4%,使枫香和马褂木的根生物量显著降低了24.2%和32.5%.O3对被测树种茎中N素含量影响显著,而对叶和根中N素含量无显著影响.O3对被测树种整株树N素吸收总量(Ntu)、叶片N素吸收量及根的N素吸收量存在显著影响,而对茎N素吸收量无显著影响.与CF相比,E-O3使马褂木与木荷的Ntu分别显著降低了28.4%与22.7%,而使舟山新木姜子Ntu显著增加了15.5%.O3浓度升高对各树种N素吸收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4.
保水剂性能及其农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保水剂能够吸收其自身体积和重量数倍的水分从而增加土壤含水率、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农作物生长,在节水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保水剂的种类、性能、在农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评述了保水剂对土壤的物理性质、作物生长的影响,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鉴于保水剂使用不当对土壤环境曾造成危害,因此本文提出在保水剂的应用环节中,在注重其保水性能的同时,还应借鉴化学品环境安全评价的方法,系统评估保水剂的使用对土壤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避免盲目投入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等不利影响,填补保水剂对环境影响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5.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事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吕永龙  贺桂珍  王铁宇 《环境科学》2014,35(10):4009-4014
面对严峻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不断提升的化学品风险管理要求,我国对于POPs污染事故预警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及POPs生成机制,针对不同的POPs和污染事故的种类,构建出POPs污染事故的预警指标体系,以期为完善我国POPs污染事故预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部分:POPs预警指标和运行保障机制.POPs预警指标包括了警源指标、警兆指标和警度指标.为保障预警体系的有效实施,构建了预警响应机制及政策保障机制,包括对风险源的动态清单管理和定期评估,及时有效的警情上报,各部门的协调合作等.  相似文献   
126.
利用从土壤铁锰结核中分离筛选得到的1株锰氧化细菌(芽孢杆菌,Bacillus sp.)GY16合成生物氧化锰,与化学合成的水钠锰矿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氧化锰对As的氧化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生物氧化锰和化学氧化锰对As(Ⅲ)均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化学氧化锰对As(Ⅲ)的氧化速率要高于生物氧化锰,而单位物质的量的生物氧化锰对As(Ⅲ)的氧化量可达化学氧化锰的5倍,并且对As(Ⅴ)有非常明显的吸附作用,而化学氧化锰对As(Ⅴ)的吸附量则非常少.此外,随着生物氧化锰与As(Ⅲ)/As(Ⅴ)反应的进行,生物氧化锰对As(Ⅲ)/As(Ⅴ)的氧化吸附速率均逐渐降低.随着pH的增加,生物氧化锰对As(Ⅲ)的氧化量及As(Ⅴ)的吸附量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化学氧化锰对As(Ⅴ)的吸附量却有微弱的增加.研究结果可为生物氧化锰应用于环境修复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7.
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分类控制对策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郭青海  马克明  杨柳 《环境科学》2006,27(11):2170-2175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流域水质的主要因素,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是提高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流域湖泊水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农村居民地、城市居民地、商业用地和滩地等用地类型是城市湖泊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流域中的17个汇水单元可聚为3类,分别以农村居民用地,城市居民用地和商业用地,滩地为主.依照各类汇水单元的景观结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非点源污染的分类控制措施,简化了控制措施和提高了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8.
旅游开放度对摩梭文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泸沽湖地区以其独特的摩梭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这种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对当地文化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提出了旅游开放度的概念及其测度方法,通过对摩梭家庭的走访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了旅游开放度对摩梭传统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开放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摩梭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看法,这种看法的改变在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同时,对摩梭传统走婚制度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外出打工是影响摩梭人的走婚观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9.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根表铁和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XAFS研究盆栽试验砷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肥料后,苗期水稻根表铁膜和砷的矿物学特征.Fe的K边EXAFS谱表明,铁膜主要由2-line水铁矿组成,还有少部分针铁矿和赤铁矿等晶体矿;As的EXAFS谱显示,除了KNO3和K2SO4处理外,其余处理的铁膜中砷以三价砷为主.KNO3处理显著减少了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而且抑制了水稻对砷的吸收.不同的肥料可以影响铁膜中砷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30.
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于明确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微生物群落的定量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难点.目前,以群落水平碳源利用类型为基础的Biolog方法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并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Biolog试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量十分庞大,因此如何合理的处理、选择最能代表土壤微生物特征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是Biolog方法成功运用的关键.文章依据目前最常用的两种Biolog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以海南岛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四种受不同程度人类干扰形成的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改进方法与已有方法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山地雨林原始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混交林>皆伐迹地.尖峰岭地区植被破坏后,自然恢复形成的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原始林最接近.与受干扰较多的人工林相比,自然恢复更能有效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结构和功能.比较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分析结果证明,改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已有方法的不足,提高对研究对象土壤微生物群落差异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