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超滤处理豆腐废水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空纤维聚砜超滤膜,对处理豆腐废水过程中膜阻力的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超滤的通透量,计算出超滤过程中各种阻力及其所占的比例。试验结果表明:预处理及超滤条件不同,其过滤阻力构成也不同。预处理愈完善,其浓差极化阻力愈低,总阻力也越小。 相似文献
22.
23.
好氧颗粒污泥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征和微生物相、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颗粒化反应器等。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几年发现的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细胞自身固定化过程 ,是生物膜特殊的生长形式。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在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污泥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 ,取决于废水组成及其操作条件的选择。在气提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 (internalcirculatesequencingbatchairliftreac tor ,ICSBAR )中易于培养出性能良好的好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24.
25.
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最年轻的陆地,保存着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鉴于已有的研究工作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通过黄河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以现有研究工作为基础,以黄河的廊道作用为主线,并结合2003年9月和2004年10月两次实地地面植被调查,主要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状况、植物区系组成的特点及其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植被结构简单、覆盖度低、生态系统年轻性特点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明显;植物种类少、常具有抗盐、抗旱特性;旱生、中旱生植物以及与内蒙古共有植物种类多,充分体现了黄河的生物廊道作用;主要保护动物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这些特征既反映了黄河三角洲新生陆地的盐化生境特点,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河流通道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随着国家经济战略的发展,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对沿海的开发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契机.但在区域开发开放过程中,人类活动造成沿海地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形成了生态安全隐患.因此,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中明确了生态保护与生态安全的关系.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国务院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了环境保护目标.大连金州新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环渤海优化开发区中具有典型滨海区域特征的地区,陆域面积1040平方公里,横跨黄渤两海,海岸线长322公里,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先导区之一,开发开放程度较大,生态环境极易破坏,是我国典型的滨海生态脆弱区之一. 相似文献
28.
以公称孔径为1 μm的聚丙烯无纺布(NWF)为基膜,分别以粉末状活性炭、粉末状活性炭及聚合氯化铝为预涂剂,制作预涂动态膜膜组件,组成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人工废水.结果表明,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值低且稳定,粉末状活性炭预涂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平均值为49 mg/L,粉末状活性炭及聚合氯化铝预涂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平均值为29 mg/L,而NWF-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为54 mg/L.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染物质的去除虽然主要依靠活性污泥混合液,但附着在基膜上的动态膜的吸附、混凝作用也能去除部分污染物质.预涂膜能减少及防止污染物质向膜材料表面和内部扩散,减轻膜污染,使预涂动膜-生物反应器显示出一定的耐污染性能.但粉末状活性炭粒径过小,影响粉末状活性炭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浊度(平均值为3.3 NTU);而粉末状活性炭与聚合氯化铝形成的预涂动态膜,在提高COD去除效率的同时,能减少活性炭对出水浊度(平均值为2.3 NTU)的影响,保证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29.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组件性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生物反应器中不同膜组件对废水的处理效果不同。论文主要对膜生物反应器中分别产自日本和德国的聚乙烯中空纤维膜膜组件处理生活污水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在给定的水力停留时间、污泥浓度、pH值等参数的条件下,对其膜组件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生活污水的降解试验发现,在相同的条件下,两种膜组件在浊度的去除方面均达到100%,并且系统处理出水COD均<50mg/L,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6%和85%,但对氨氮去除两者均未达到60%,另外两种膜组件的膜通量的衰减相差较大,日本膜组件的衰减较缓慢而德国膜组件的衰减很快。 相似文献
30.
1956-2005年上海气象灾害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上海市历史气象灾害资料,对1956-2005年上海5种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变化来看,气象灾害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各灾种来看,1956-1985年影响上海的5种气象灾害发生的次数基本均衡,而1986-2005年暴雨洪涝和大风两种灾害成为影响上海的主要气象灾害.②从空间变化上看,浦东新区和崇明县为气象灾害高发区,而闵行区和金山区为低发区;对各灾种来说,除暴雨洪涝的发生次数和频度在市区最高外,其余4种气象灾害均是在浦东新区最高,而暴雨洪涝是各区发生次数和频度最高的,龙卷风则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