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70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460篇
基础理论   178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的ANN模型,并通过实例对建立的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ANN模型用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其评价结果比较直观。同时,对在建立和应用ANN模型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排序是植被与环境关系分析的重要手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GIS)结合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对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清楚地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证明GIS结合植被数量生态分析方法在黄土高原植被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3.
植物SOD活性变化与其抗污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模拟酸雨、SO2单独与复合污染对水杉、杉木、龙柏3种抗污能力不同的植物SOD活性、细胞汁酸度、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OD的活性经污染后变化规律在不同植物有所不同,而这种变化与其抗污能力有关。SOD活性升高者,其抗污能力强,反之则弱,与本底值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84.
周石磊  张艺冉  黄廷林  李再兴  罗晓 《环境科学》2018,39(12):5451-5463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以及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对周村水库热分层形成过程中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向分布及光谱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周村水库沉积物间隙水DOM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吸收系数的变异系数在-400%~400%之间,表明其性质在不同深度上存在差异; E2/E3变化说明随着热分层的形成,富里酸所占DOM的比例也随之升高; E3/E4 3. 5以及SR 1表明DOM为生物源,以富里酸为主;荧光光谱中出现了类富里酸峰(C1、C3)、类蛋白峰(C2、C5)和类腐殖酸峰(C4、C6);类富里酸以及类蛋白是DOM的主要构成组分; DOM总荧光强度、各组分荧光强度随着热分层形成过程呈下降趋势,垂向间和采样点的分布差异明显;热分层形成过程中水库沉积物间隙水的高BIX、FI、β:α以及低HIX,表明沉积物间隙水DOM以生物活动的内源为主,具有低腐殖化,强自生源特征.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成都市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域——双流地区的环境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2016年8月30日~2016年10月7日,VOCs外场观测在成都市双流区展开。结果表明,在线观测期间,采样站点总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T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为(45.15±43.74)?10-9,其中烷烃的贡献最大(29%),其次是芳香烃(22%),卤代烃(17%),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15%)、烯烃(9%)、乙炔(7%)、乙腈(1%);优势物种为丙酮、二氯甲烷、乙炔、乙烯、苯、甲苯、间/对二甲苯、丙烷、1,2-二氯乙烷以及丁酮。通过比较VOCs的化学反应消耗速率发现,反应活性最大的为芳香烃,其次是烯烃;反应活性最强的物种为苯乙烯、间/对二甲苯、异戊二烯、乙烯等。整个观测期间,有两次明显的生物质燃烧活动。国庆假日期间,TVOCs浓度相比之前明显上升,平均体积分数达57.65?10-9,其中,短链烯烃、卤代烃以及OVOCs浓度上升最为显著。分析某些关键的非甲烷总烃(NMHCs)和OVOCs的日变化特征发现,其变化规律反映了双流地区不同源排放特点。双流区环境空气中VOCs受本地工业源排放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6.
基于GIS的太原市街道机动车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太原市机动车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太原市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Mob ile6和污染物扩散模型OSPM的计算结果,在G IS平台上绘制了太原市冬夏两季道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强度分布图和道路交通污染物浓度分布图,并对可视化结果作了科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太原市冬季街道污染总体上要高于夏季,这种趋势以CO的表现尤为明显;(2)街道NOX小时浓度超标率比CO小时浓度超标率更高,在研究的56条路段中,CO小时浓度都没有超过国家二级标准,NOX小时浓度超标率达38.9%(夏季);(3)NOX污染主要集中在中心区,而建成区周边道路某些路段污染也较严重。  相似文献   
87.
镉诱导长江华溪蟹肝胰腺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静  闫博  刘娜  王茜  王兰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1):2277-2284
应用显微与亚显微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d2+(0、7.25、14.50、29.00、58.00和116.00mg·L-1)处理不同时间(24、48、72和96h)对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肝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29.00mg·L-1Cd2+处理48h,光镜下肝胰腺细胞凋亡主要表现为染色质不规则凝聚、固缩和边集;58.00mg·L-1Cd2+处理72h,细胞核碎裂,形成凋亡小体;116mg·L-1Cd2+处理96h,出现坏死细胞;电镜下48h和72h处理组肝胰腺细胞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与光镜检测结果一致,具体表现为核边集、核膜折叠、核裂解形成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中48和72h处理组出现凋亡细胞所特有的DNA梯状条带,58.00mg·L-1Cd2+处理72h后条带尤为清晰.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肝胰腺中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凋亡指数的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研究表明,镉能够诱导长江华溪蟹肝胰腺出现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检测及凋亡指数的变化能够灵敏地反映出镉对水生动物的胁迫程度及毒性大小,可作为水生态环境镉污染的生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8.
青藏高原背景站大气VOCs浓度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阳  白志鹏  李伟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6):2180-2186
采用大气预浓缩与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法,对2013-09-13到2013-10-14期间在国家大气背景站青海门源站所采集的大气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研究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其中烷烃16种,烯烃11种,芳香烃9种,卤代烃2种.从组成成分来看,烷烃所占比例最大,达58.6%,烯烃和芳香烃分别占29%和10.5%,卤代烃所占比例最小,仅为1.7%.观测期间大多数VOCs物种呈现白天浓度低、夜晚浓度高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高原站点特性,但异戊烷、异戊二烯、甲苯则呈现相反趋势.采用臭氧生成潜势(OFP)对VOCs各组分活性进行分析,各类VOCs中烯烃对OFP贡献最大.利用主成分分析VOCs物种,提取出4个因子,分别归类于燃烧源、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泄露、工业源、生物源.结合HYSPLIT 4.0后向轨迹模型,进一步确定气团的来源与运输途径,发现来自南向的污染源贡献是门源地区VOCs物种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
为了研究太原城区PM_(2.5)重金属污染变化特征和存在形态,于2012年不同季节采用大流量PM_(2.5)采样器,对太原市坞城区PM_(2.5)进行采样。运用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Fernández连续提取等方法,在对PM_(2.5)中5种重金属含量水平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因子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研究了其中Cd和Pb的不同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_(2.5)日均浓度高达216.71μg/m3,为PM_(2.5)国家二级标准日均限值的2.89倍。4个季节PM_(2.5)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大小,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ZnPbCuCrCd,Pb、Cr、Cu冬季高于其他季节,Zn夏季最高,Cd无明显季节变化,燃煤和超重型工业结构特征是导致PM_(2.5)中Cr和Cu明显高于其它城市的主要原因。重金属的富集因子计算结果表明,Cd和Pb是太原市PM_(2.5)中的典型污染元素。冬季PM_(2.5)中Cd和Pb形态分析结果表明,Cd和Pb 3种形态F1、F2和F3占比之和分别为81%和68%,Cd的活性和潜在活性均大于Pb,因此,太原城区PM_(2.5)中Cd和Pb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0.
基于VB和SQL的城市交通大气污染扩散模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越来越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为将已经得到验证的大气污染扩散模型开发成具有实用价值的操作模拟系统,以太原市为例,基于VB+SQL技术,结合 OSPM、Caline 4以及十字路口模型,设计并建立了城市交通大气污染扩散模拟系统关系数据库,研发了针对街道峡谷,城市快速道以及十字路口这3个热点区域的污染物扩散模拟系统.以CO为例,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和系统模拟数据的对比,对系统的可行性及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太原市建成区主要道路的交通污染物CO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该系统能较好地模拟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扩散;(2)从太原市交通大气污染的分布来看,CO浓度冬季高于夏季,市中心区主干路及建设路的CO污染较其他路段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