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为定量分析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不同群落类型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以每个样地为综合资源位,采用Simpson指数的倒数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及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分别对自然恢复20 a、35 a和100 a左右次生林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及重叠进行测度,比较分析主要优势种在不同群落类型中的生态位变化及原因,同时对种群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其随自然恢复阶段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属于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建群种,生态位宽度最大(群落ⅠB'(SW)i 为0.750、B'(L)i 为0.863,群落ⅡB'(SW)i 为0.630、B'(L)i 为0.685,群落ⅢB'(SW)i 为0.625、B'(L)i 为0.658),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高,自然恢复年限越长,其优势地位越明显。2)人为干扰和光照是影响该区域不同群落类型主要优势种生态位变化的主要因子。3)不同群落类型主要优势种的平均生态位宽度值B'(SW)i 为0.603、B'(L)i 为0.570,平均生态位重叠值为0.564,表明各种群生态幅广,资源利用谱较宽,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性竞争不激烈。4)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值最小(IV为0.181,B'(SW)i 为0.292,B'(L)i 为0.109),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小或没有重叠,表明它对群落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弱且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产生了一定程度分化。各优势种的生态位随群落物种组成变化而变化,揭示了优势种的生态位随自然恢复阶段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2.
湖北恩施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湖北恩施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恩施地区资源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发展战略,即发展恩施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和富硒绿色农产品,建立现代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在发展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相似文献   
23.
文章简述了传统皂素生产工艺的主要问题,即半纤维素和淀粉水解产生的污染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穿龙薯蓣提取皂素的新工艺,并研究了新工艺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污染和水污染.首先,用重量法对三种固体废物分别进行了测定,含量分别为原料重量的35.6%、24.4%、3.4%.固体废物弃置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产生严重的环境危害,将固体...  相似文献   
24.
莼菜营养成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莼菜 (Braseniaschreberi) ,原始花被亚纲睡莲科莼属多年生淡水水生草本植物 ,俗名又称马蹄草、水葵或露葵 ,生长于池塘、湖泊和沼泽中 ,是一种传统珍稀水生野菜。据书载 ,东亚的印度、大洋洲、非洲和北美洲 ,我国的江苏、浙江、江西、云南和四川都曾有莼菜分布[1] ,但现仅产于海拔 140 0m以上的湖北利川市福宝山及比邻的四川高山水泽地区。莼菜不仅是水珍佳肴 ,据《本草纲目》记载 ,莼菜还具有消渴热痹、治热疸、厚肠胃、安下焦、逐水、解百药毒等功效[2 ] 。为了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了解莼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笔者…  相似文献   
25.
生态环境资源的日益稀缺,凸显了物质效用理论的局限。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体现了人类效用选择的理性回归。以生态效用理论为基础,揭示了人类效用选择的理性,从而构建了循环经济的微观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人口增长以及技术进步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27.
渔塘坝微景观中硒的高硒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渔塘坝北部山区地势较高的富硒碳质岩层,相对封闭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以及二者之间的两条山沟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高硒微域地球化学景观。其北部茅口组富硒碳质岩石的平均硒含量为1251.1±1218.8μg.g-1,是渔塘坝出露地层中最为富硒的。这些富硒岩石为渔塘坝中的土壤和植物提供了硒的间接来源,而导致渔塘坝高硒景观的形成,除了地形、气候因素之外,主要是当地居民活动直接干预的结果,特别是田地以火土(石煤熏土)施肥改良土壤。因此,如果说渔塘坝北部富硒碳质岩层的存在是高硒区形成的必然条件,那么人为的开挖"石煤"和不当的耕种方式则为硒的迁移和转化提供了充分条件。无论是自然或后生形成的高硒区,当硒的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并突然释放时,硒中毒仍然可以发生。所以,恩施的高硒地区依然是硒中毒可能发生的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28.
鸡粪堆肥有机物演化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卜贵军  于静  邸慧慧  罗世家  周大寨  肖强 《环境科学》2014,35(11):4352-4358
采用离子色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鸡粪堆肥水溶性有机物(DOM)和重金属组成与演化特性,探究了有机物演化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显示,堆肥升温期和高温期有机物降解最为剧烈,产生了大量苹果酸、酒石酸、乙酸和草酸,其浓度分别在2097.55~2155.61、39.24~51.58、12.52~12.90及1.68~2.31 mg·L-1之间;堆肥降温期和二次发酵过程,蛋白类物质降解,腐殖质类物质合成,DOM的腐殖化率和缩合度增大,稳定性增强.堆肥过程中水溶态重金属中Fe的浓度(1.069~7.106 mg·L-1)最高,Al、As、Cr、Cu和Mn的浓度(0.1~1.008mg·L-1)其次,Pb的浓度(0.003~0.02 mg·L-1)最低,随着堆肥的进行水溶态重金属含量呈下降趋势(Al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水溶态重金属主要结合在腐殖质类物质上,生物可利用性低.分析结果表明,堆肥可通过降低水溶态重金属的含量和将水溶态重金属络合在腐殖质类物质上降低产品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
富里酸-膨润土复合体对氟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富里酸-膨润土复合体(FA-BENT),研究了FA-BENT的基本性质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氟的吸附特性.XRD分析显示,FA-BENT中蒙脱石的(001)面衍射峰强度有所减弱,但其层间距没有明显变化,表明FA-BENT中富里酸主要包被在膨润土外表面.FTIR结果表明,FA-BENT膨润土的矿物组分主要与富里酸表面C=O、—OH等官能团结合,配位体交换、表面络合作用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低p H范围内,升高反应体系的初始p H有利于FA-BENT对氟的吸附;当初始p H上升至4.50以后,吸附量随p H升高而降低;FA-BENT对氟的吸附也受离子强度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极性"效应;FA-BENT对氟的动力学吸附过程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机制,受化学过程控制(R~2=0.999 2);与Freundlich模型相比,Langmuir模型对氟在FA-BENT上的吸附数据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R~20.994 9).热力学参数表明,FA-BENT对氟的吸附属于熵驱动的自发吸热反应过程[ΔH为32.57 k J·mol~(-1),ΔS为112.31 J·(mol·K)~(-1),ΔG为-0.65~-1.76 k J·mol~(-1)].  相似文献   
30.
湖北恩施渔塘坝高硒土壤中硒的结合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湖北恩施渔塘坝是中国人群硒中毒爆发性流行的典型病区.使用改进的7步连续化学浸提技术.对渔塘坝土壤硒进行了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态、元素态、酸性提取态、硫化物/硒化物态和残渣态硒的提取,并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土壤总硒和各结合态硒.结果表明,渔塘坝高硒土壤中硒结合态分布基本可以分为4种类型,或以有机结合态硒为主,或以元素态硒为主,或是有机结合态和元素态硒为主,亦或是有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硒化物硒为主,可交换态和元素态硒次之.上述硒的结合态分布特征说明,渔塘坝土壤硒来源或以人为引入硒为主,或以富硒碳质岩石的风化来源为主.渔塘坝旱地土壤中元素态硒(多以自然硒晶体形式出现)的普遍分布,揭示了人为来源硒的引入是导致田地土壤高硒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地村民耕种田地的施肥方式是引入硒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