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在南京仙林地区采集大气PM1,分析PM1的磁学参数及其中重金属浓度的季节差异,以PM1中重金属浓度为输出目标,以气象因子、PM1浓度和磁学参数作为输入变量,采用支持向量机构建重金属磁学诊断模型.结果显示,PM1的年均浓度为26.31μg·m-3,PM1和其中绝大部分重金属如:As、Cd、Cu、Pb、Zn等的平均浓度在冬季最高,其次为春季,夏季和秋季较低.PM1中磁性矿物以亚铁磁性矿物为主,低频磁化率在冬季最高,春季最低,饱和等温剩磁和硬剩磁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主成分分析表明,PM1中重金属与磁性矿物之间的来源具有一定差异,且同时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当模型输入变量加入了磁学参数时,支持向量机对每个重金属模拟的训练和验证相关系数R值均有所提高,且均>0.8.其中,对As、Pb、Zn的模拟训练和验证R值均>0.85,同时误差也较低.大气颗粒物磁学特征可用于对其中重金属浓度进行模拟,不...  相似文献   
22.
文中以宿迁市某危废填埋项目为例,采用水文地质调查、抽水试验、渗水试验等多种水文地质勘查方法,查明了评价区内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与特征,获得了预测评价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作为类似工程的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23.
为查明污染场地污染源分布特征及其扩散运移路径,提供合理有效的勘查钻孔位置,并验证环境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有效性.基于某搬迁后的化工场地初查污染严重区域,开展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运用光滑约束最小二乘法二维反演,获取了4条电阻率剖面,构建了勘查区40 m以浅地层电性结构模型.结合已知钻孔岩性及污染物超标情况,成功圈定区域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埋藏位置和扩散路径,并预测了污染物的扩散区域,经钻孔验证该推断可靠可信.认为高密度电阻率法可在污染场地调查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降低成本,提高污染物探测精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讨论了生态工业园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特征及意义,以及生态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思路和措施。以期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生态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的化工企业已呈现出向各种化工园区集聚发展的态势。作为经济增长点,化工园区发展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先进化工园区管理模式及经验,总结了目前国内化工园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我国化工园区环境管理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改善我国化工园区管理现状、促进化工园区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生态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天然因素的综合体,也是展开循环经济以及天然谐和同处的最基本条件。生态环境质量则是指在特定时空内,生态系统全体或许有些生态环境因子组合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生计的相符或适合程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则是在运用指标系统及特定质量规范的前提下,选用适合的办法来评价特定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及其影作用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速度十分迅速,发掘矿、消耗石化石动力和化工工业及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在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些影响首要包含土地荒漠化、污染水资源、土壤资源的缺失、污染大气环境等因素,总结运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评价即是社会环境因子及土壤、水、大气等天然环境因子的改变状况,对于定性剖析及动态评价区域对天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含义。  相似文献   
27.
以藻源性颗粒有机物为切入点,分别以正磷酸盐(K2HPO4)、多聚磷酸盐(Na5P3O10)、磷酸单酯(G-6-P)、磷酸二酯(卵磷脂)为参考,对比研究了不同形态的磷对磷饥饿微囊藻生长及对磷富集的影响.研究发现密度为(1.9±0.1)×106cells/mL磷饥饿处理的微囊藻对不能直接利用的Na5P3O10、卵磷脂的短期富集作用分别为2.034mg/L、1.030mg/L要明显高于K2HPO4的0.491mg/L、G-6-P的0.034mg/L和藻源性颗粒物的0.573mg/L,可能与这些磷素不能迅速进入细胞内,因而被大量的积聚在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有关.微囊藻通过释放碱性磷酸酶等酶系可以大量快速的利用藻源性颗粒物,藻源性颗粒物组中微囊藻生长率0.148d-1稍低于K2HPO4组的0.156d-1,但均高于其他实验组.实验结束时微囊藻对藻源性颗粒物的利用率57.8%高于K2HPO4组的32.5%和卵磷脂组的24.4%.通过液相核磁分析,藻源性颗粒物中磷的组分主要为正磷酸盐、磷酸单酯,并通过计算验证了其对磷饥饿铜绿微囊藻的磷富集与生长的影响.综上,藻源性颗粒物有着极强的生物可利用性,对蓝藻的爆发和持续性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8.
通过厘清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副产物等的概念,分析上述物质及副产品的特性,阐述危险废物和副产品间的转换关系,从适用标准、企业实例两方面入手分析危险废物和副产品该如何界定,着重分析副产品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关注点,以期为生产企业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固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仇欢  李杰  张鹏  刘福强 《化工环保》2019,39(6):628-633
系统深入地分析了Fe-Ce/AC催化臭氧氧化对化工园区污水厂生化尾水中典型有机物的去除特性。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催化臭氧氧化可将TOC去除率从7.89%大幅提升至17.54%。120 min时UV_(254)和特征紫外吸光度(SUVA)的去除率分别高达66.80%和59.73%,证明了催化臭氧氧化可有效去除含共轭结构或芳环结构的不饱和有机物。催化臭氧氧化对生化尾水中腐殖酸类(HA)、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类(SMP)和疏水性腐殖酸类(HOA)3种荧光组分的去除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且由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可知,与生化尾水色度直接相关的HA和HOA被优先去除。40 min时HA、SMP和HOA的去除率即高达95.24%、93.21%和92.96%。  相似文献   
30.
以某整车制造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项目为例,通过对照涂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对该汽车制造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结合审核过程中发现的清洁生产潜力,提出方案以提高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