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煤炭为原料制备活性焦及其脱硫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普通煤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活性炭类吸附剂--活性焦.实验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并研究了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产品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活性焦成本低,脱硫效率高,再生性能和机械性能良好,可用于大气中污染物SO2的脱除.  相似文献   
12.
建设项目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机制与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机制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有确公众参与的定义、内容、目的及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众参与机制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并得出广泛的信息收集与发布、科学的问卷设计、合理的反馈意见处理是增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有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不同染料化合物在河流底泥上的吸附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北京清河底泥对染料化合物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pH值,离子强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6种染料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pH值、离子强度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使吸附量增加,6种染料在底泥上的吸附都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小于1h)和慢吸附(12h以上).  相似文献   
14.
强电离放电产生臭氧等离子体过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子从强电场(>300Td)放电过程中取得的平均能量大于8.4eV;促使氧分子分解,分解电离成高浓度的氧原子,氧原子离子,从而产生高浓度(>200g/Nm^3)臭氧,实现了用电离放电场的物理量控制臭氧产生浓度,产生效率及臭氧分解速率,并实现臭氧产生装置小型化,极大地拓宽了臭氧在环境工程领域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帷幕注浆技术能实现岩溶水矿山的安全开采,而注浆(即隔障带)厚度一般是利用经验公式计算所得,存在较大的误差。本文应用流固耦合理论,对矿体开采条件下顶板注浆隔障带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定量地模拟了矿房开挖过程中围岩(即隔障带)应力场的分布、破坏场的发展及位移场的变化规律。模拟表明由于顶板发生破坏,经验公式计算的隔障带不能满足隔水的要求,应增大隔障带厚度保证安全开采。根据采动影响范围为大水矿床顶板注浆及矿房参数设计提供依据,对防治岩熔水矿山突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的2阶段生物修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建立了污染土壤预制床处理工程,对不同类型原油污染土壤分别进行堆腐处理,历时2个阶段,共运行210d.当稀油、稠油、特稠油和高凝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TPH)为25.8~77.2g·kg-1时,经过53d(为第1阶段)的运行,TPH去除率38.37%~56.74%.第2年(为第2阶段)继续处理156d,TPH降解率达到66.59%~80.96%.连续运行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易分解的石油烃污染物大部分在第1阶段得到降解,第二阶段降解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对污水处理行业所采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结论 :采用基于现场总线的PC +PLC分级分布式控制形式 ,能够使系统具有很高的性能 /价格比。同时 ,将此结构进行拓展 ,成功应用于我国第一座自主开发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沈阳南部污水处理示范厂。在系统中采用就地操作BIU +MFP(基本接口单元 +微现场处理单元 )与主PLC相结合的控制结构 ,通过GeniusBus(现场总线 )技术实现通讯处理 ,达到节约投资、提高系统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超稠油废水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采用自由表面流芦苇湿地处理超稠油废水。当芦苇床的水力负荷为3.33cm/d时,对于年平均进水COD459.16mg/L,石油类27.65mg/L,BOD5 33.52mg/L,TN13.74mg/L的超稠油废水,该系统的出水指标为COD77.21mg/L,石油类1.42mg/L,BOD53.90mg/L,TN1.60mg/L。去除率分别为:COD83.18%,石油类94.86%,BOD588.37%,TN88.36%,pH值由7.87降至7.77。处理后的超稠油废水对土壤的污染并不明显,对芦苇的生长和材质指标几乎没有影响。可见,自由表面流芦苇湿地深度处理超稠油废水的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超稠油废水处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铁矿及腐残质对水体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针铁矿、腐殖质,针铁矿-腐殖复合微粒对重合微粒对重金属离子进行了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对Cu^2 ,Zn^2 有强烈的吸附作用。针铁矿对Cu^2 和Zn^2 的吸附边界pH值分别为4.3和5.8,且吸附率可达95%以上。腐殖质对Cu^2 和Zn^2 的吸附边界pH值分别为4.1和5.6,且在pH值为8时,吸附率可达96%以上。针铁矿与腐殖形成的稳定复合微粒不仅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还具有均匀性好和沉降稳定的特点,可用于土壤修复和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