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0篇
废物处理   5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序批式反应器生物强化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株高效苯酚分解菌湿菌体分3批投加于序批式反应器(SBR),对活性污泥进行生物强化试验,分析活性污泥状态与性能变化,测定生物强化后对苯酚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随着生物强化过程的进行,沉降性能改善,污泥颗粒化趋势明显;生物强化后,活性污泥对苯酚降解能力、降解速率及对苯酚的耐受性明显提高:苯酚质量浓度为730~960mg/L时,苯酚完全降解时间可由正常的6h缩短至2h;6h内可完全降解苯酚的质量浓度由原来的880mg/L提高到2080mg/L,处理能力提高了1.36倍;当进水苯酚质量浓度增加到2400mg/L时,6h内污泥对苯酚的降解率仍达到60.1%.  相似文献   
2.
北京南部城区PM2.5中碳质组分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北京市大气PM2.5中碳质组分特征,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污染较重的南部城区进行了PM2.5连续采样,对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大气PM2.5、OC和EC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4.2~366.3、0.9~74.5和0.0~5.5 μg ·m-3,平均浓度分别为(77.1±52.1)、(11.2±7.8)和(1.2±0.8)μg ·m-3,碳质组分(OC和EC)整体占PM2.5的16.1%.OC质量浓度季节特征表现为:冬季[(13.8±8.7)μg ·m-3] > 春季[(12.7±9.6)μg ·m-3] > 秋季[(11.8±6.2)μg ·m-3] > 夏季[(6.5±2.1)μg ·m-3],EC四季质量浓度水平均较低,范围为0.8~1.5 μg ·m-3.二次有机碳(SOC)年均质量浓度为(5.4±5.8)μg ·m-3,四季贡献比例范围为45.7%~52.3%,年均贡献为48.2%,凸显了二次形成的重要贡献.随污染加重,尽管OC和EC贡献比例均降低,但浓度水平却成倍升高,OC和EC浓度在严重污染天分别是空气质量为优天的6.3和3.2倍.与非供暖时段相比,供暖时段PM2.5、OC和SOC浓度分别增加了14.4%、47.9%和72.1%,体现了OC对供暖季PM2.5污染的重要贡献.PSCF分析表明,位于北京西南的山西省和河南省部分区域是PM2.5和OC的主要潜在源区,且PM2.5潜在源区更为集中;EC的PSCF高值(>0.7)区域较少,主要位于北京南部,如山东省和河南省部分地区,且北京市及周边地区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3.
环境水样中痕量砷(Ⅲ)的荧光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酸性介质中As(Ⅲ)能催化碘酸钾氧化丁基罗丹明B使其荧光猝灭,建立了测定痕量As(Ⅲ)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As(Ⅲ)的线性范围为16~320ng/ml,方法的检出限为5·7ng/ml。平行测定浓度为80ng/ml和160ng/ml的As(Ⅲ)标准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0%和0·92%。并考察了二十多种物质的干扰情况。该方法已用于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水样中痕量As(Ⅲ)分析。  相似文献   
4.
不同共代谢基质下厌氧生物降解间苯二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蔗糖、葡萄糖、丁酸盐和乙醇作为驯化好的厌氧污泥的共代谢基质,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中对间苯二酚的降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代谢基质SCOD浓度在500~2000mg/L时,间苯二酚的降解速率很高;试验回归结果表明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大小依次为k丁酸盐>k蔗糖>k葡萄糖>k乙醇;当两种共代谢基质按比例1:1(SCOD)混合投加后,反应速率常数大小依次为k葡萄糖+丁酸盐>k乙醇+丁酸盐>k葡萄糖+乙醇,其中葡萄糖和丁酸盐的混合基质降解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Sol-gel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单分散椭球形微孔结构的纳米GeO2/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TG-DTA、XRD、XPS、UV-vis、FT-IR、TEM、BET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以难生化降解的染料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采用HPLC测定不同光照时间下催化剂对染料降解的情况,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改进的Sol-gel法制得的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明显的孔结构,而且比表面积大、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与适量GeO2复合后能够有效提高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复合光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GeO2摩尔含量为0.1%,煅烧温度为400℃,所制得的GeO2/TiO2光催化活性比纯TiO2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新乡某电池工业区排污河道周边土壤中重金属Cu、Ni、Cd和Zn的含量,采集8种常见植物,对比植物对Cu、Ni、Cd和Zn的吸收、富集和转运特征。结果显示:土壤中Ni、Cd污染较重,平均浓度分别为98.675、99.45 mg/kg,Cu和Zn含量不高,其中Cu和Cd来源或者污染途径可能一致,且Cu、Ni和Zn的TCLP含量较低,小于国际标准值,对周围生态生态环境危害不大,Cd的TCLP提取量远超过国际标准值,对周围生态环境有明显威胁。8种野生植物中,芸薹、小蓬草、扫帚苗和藜对Cd都表现出一定的富集特性,植物地上部分Cd的浓度分别是34.75、22.75、27、36.5 mg/kg,且转运系数都大于1.0;小蓬草、藜和菥蓂对重金属Zn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都接近1.0,表现出了良好的耐性,值得作为优势植物关注。  相似文献   
7.
树脂固载纳米铁对偶氮染料直接湖蓝5B的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FeSO4和NaBH4水溶液为前驱溶剂,以聚苯乙烯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制备了树脂固载的纳米铁,室温下用于对偶氮染料直接湖蓝5B水溶液进行脱色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脱色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在初始pH为3~10的范围内,反应进行14 m in时,50 mg/L的染料溶液脱色率均能达到83%以上。固载的纳米铁材料可多次重复利用,溶液中释放的铁离子浓度不超过0.1 mg/L。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新乡市地表水中HCHs和DDTs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采集新乡市18个地表水样并测定其中HCHs和DDTs的含量,采用概率密度函数重叠面积法和安全阈值法评价了HCHs和DDT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新乡市地表水中HCHs和DDTs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28~49.2 ng·L-1和0.42~12.3 ng·L-1,与世界各地的地表水中HCHs和DDTs残留质量浓度相比属于中等污染水平.异构体比值表明HCHs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林丹的使用,而DDTs的残留来源于工业品DDTs的使用.生态风险评价基于DDD、γ-HCHs和p,p'-DDT的暴露浓度以及相应的毒性数据,概率密度函数重叠面积法和安全阈值法均表明了这3种有机氯农药中DDD的风险最大,其次是γ-HCHs,p,p'-DDT的生态风险最小;安全阈值法进一步表明DDD、γ-HCHs和p,p'-DDT超过影响10%水生生物的概率分别为10.2%、5.94%和0.01%.  相似文献   
9.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N_2O减排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强温室气体N_2O的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在保证处理效率的同时实现N_2O有效减排成为水处理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综述了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反硝化除磷、厌氧氨氧化等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运行过程中N_2O的产生机理、减排方法和减排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介入时间、评价内容、公众参与、技术方法、政策制度等方面构建了包括"评价人员素质、早期介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公众参与方式、工作程序完整性、法律法规、替代方案"等19项评价指标,提出了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并以南阳石化专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实证案例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