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14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苏州市洪涝灾情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俊  徐向阳 《灾害学》1999,14(3):22-27
为了迅速和合理地评价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充分开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 建立了结构合理、设计先进、实用性强、扩充性好的苏州洪涝灾情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462.
郭攀  孙涛  杨光  马明 《环境科学》2018,39(12):5473-5479
森林生态系统的汞产量可以用森林湖泊或水库的动态变化来表征.而且,下游汞浓度的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森林生态系统汞的输出.通过对四面山大洪湖上游、中游、下游丰水期与枯水期汞的分布与沉积物剖面的分析发现:大洪湖上覆水中总汞浓度在丰水期显著增加(丰水期平均值4. 33 ng·L~(-1),枯水期1. 85 ng·L~(-1)),在下游尤为明显,其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湖泊,但小于受到污染的湖泊,说明四面山常绿阔叶林具有一定"汞源"的特征,同时沉积物也是大洪湖上覆水中甲基汞和无机汞的输入源;甲基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沉积物的表层,丰水期时甲基化过程更活跃;在丰水期时,更有利于汞和甲基汞从沉积物固相进入沉积物液相,从而进入上覆水中.  相似文献   
463.
文章以江苏省太湖流域为例,围绕核定区域水环境容量、推动许可证与容量总量有效衔接等问题,建立了面向排污许可证实施的控制单元核定及水环境容量核算方法。将江苏省太湖流域划分为70个控制单元,计算得出控制单元内部单位污染负荷对控制断面最不利水质影响比在65%~88%之间。经核算得到各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太湖流域2011年COD和NH3-N的入河量削减率与水质超标率相差基本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464.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湿地是近年兴起的高效、经济、环保型的污水处理方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人工湿地去除非点源污染物中的总氮、总磷、总悬浮物的研究现状及设计湿地的植物和填料对去除污染物影响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65.
刘俊  代斌 《灾害学》2003,18(2):53-57
通过建立特定工程条件下洪涝淹没面积与水文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合理确定单位面积资产值和洪灾综合财产损失率,提出了防洪效益计算的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并在里下河腹部地区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66.
根据苏锡常地区农业灌溉的现状,分析了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应遵循的原则,提出应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生态渠道建设为工程重点。  相似文献   
467.
底泥悬浮对营养盐释放和水华生长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扰动引起的太湖底泥悬浮对水体氮磷营养盐和蓝藻水华的影响,其中底泥和上覆水均来自太湖,扰动强度以悬浮物浓度表示。实验监测了底泥扰动过程中以及扰动停止后48 h之内水体氮磷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变化,采样间隔为6 h。实验结果表明,扰动明显增加了水体中总氮、总磷、活性磷等含量,但是可溶性无机氮的增加不明显,叶绿素a含量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水华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很可能是氮限制的原因。由此推测太湖一次风浪扰动过程引起的底泥营养盐释放不一定就能够加剧蓝藻水华的暴发。底泥中释放的营养盐对蓝藻水华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68.
循环水养殖相比于传统养殖,有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等优点,但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养殖水体的氮、磷等营养盐污染物浓度过高,必须定期换水才能维持鱼类的正常生长。稻田湿地能够高效地降低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研究将稻田湿地引入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南京市六合区构建了一个以稻田湿地为处理单元的循环水养殖鱼塘。为了探究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变化规律,对该鱼塘的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以稻田湿地为处理单元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在不更换养殖用水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控制水体污染物浓度,并且不会加重稻田湿地沉积物中的氮素及有机碳浓度。但是,该系统仍无法完全消除养殖对水体的影响,且对稻田湿地沉积物中的总磷浓度控制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69.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环境科学工作者的又一个研究热点。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温室气体的固定和释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全球范围的碳循环也有不小的影响。海岸潮间带湿地同时扮演着碳汇和碳源的角色,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滨海湿地的总碳封存速率超过100Tg.a~(-1),因此潮间带湿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降低全球温室效应,二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470.
Fe和Mn是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厌氧与有氧均会造成Fe、Mn及硫化物沉积物释放和形态转化,导致水质恶化,目前鲜有研究将泛黑与Fe、Mn及硫化物迁移规律耦合。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天雹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3-12月对水库不同深度进行采样,分析水库水质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对Fe、Mn、硫化物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分层结构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分层期温跃层形成导致垂向理化性质差异,形成底部低温厌氧环境。独特的红土壤结构使Fe和Mn具有更强的内源释放能力,在降雨冲刷及长期厌氧影响下Fe和Mn底层大量释放,浓度达到0.76,1.47 mg/L,高浓度Fe抑制了硫化物释放(0.005 mg/L)。泛黑期分层破坏引发垂向对流混合,复氧使Fe、Mn及硫化物形态转化,向上迁移同步产生FeS、MnS等致黑物质,触发表层产生泛黑现象,后续开展黑水触发机制与物质甄别研究是解决泛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