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酒店游客接待量大,人口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危害巨大。识别酒店业火灾事故的发生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有效构建防控管理体系。以2004—2013年我国发生的283起酒店业火灾事故案例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案例信息的分解、编码与统计,利用聚类分析、交叉性列联表等方法对我国酒店业火灾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后果特征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归纳出我国酒店业火灾事故发生的9大原因,并根据我国酒店业火灾事故总体发生特征构建了顾客管理、全员防火管理、时间管理、场所管理、应急管理和智能系统管理六个方面的火灾防控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地各种旅游突发事件频发,旅游安全的不确定性愈发凸显,旅游安全评价是目的地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当务之急。依据目的地旅游安全系统的概念及结构,目的地旅游安全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即核心子系统、辅助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并以此构建了目的地旅游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应用突变理论模型评价方法,对2005~2011年上海市旅游安全度进行测定和判断。结果显示:上海市旅游安全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波动,基本都处于安全区,存在潜在风险。科学合理的旅游安全评价为目的地旅游风险预警、风险防范及规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羧化CTS微球对共存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交联羧甲基化壳聚糖微球,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研究了改性壳聚糖微球对共存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试验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有机物的浓度等因素对水中共存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物浓度相近的情况下,羧化改性壳聚糖微球对水中2,4-二硝基酚的去除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愈来愈受重视,查明污染源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前提。文章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铅、锶等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中的重点:采用Pb、Sr、Zn等同位素示踪法,结合多元统计及其它元素地球化学信息追踪重金属污染源和评价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吸收光谱、荧光猝灭法、圆二色谱法及芘荧光探针法,探讨了环糊精(CDs)对腐植酸(HA)与以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PAHs)相互作用的影响.β-CD与HA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β-CD能够包络HA的芳环部分;荧光猝灭法和圆二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HA能够与被β-CD空腔包络的芘分子发生相互作用,CDs和HA之间存在与芘相互作用的竞争;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四种不同CDs存在下HA和芘的结合常数,并用芘为荧光探针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Ds浓度较低时,HA对芘的作用占优势;反之,CDs占优势.与其它三种CDs不同,γ-CD存在下HA与芘的结合常数随其浓度的升高一直增大.  相似文献   
16.
反相HPLC-电化学检测测定苯酚和苯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此采用反相HPLC安培检测研究了影响苯酚和苯胺分离的各因素,建立了同时分离测定这两种组分的色谱条件。在ShimpackCLCC8柱上,以0.05molLNaH2PO4+0.05mmolLEDTA·2Na(pH5.5)+10%CH3OH作流动相,于E+0.1V处检测,线性范围在0~15μgmL,检测限在ngmL级。  相似文献   
17.
苯甲酸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及定量构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9种苯甲酸类化合物在pH=7时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15min-EC50)。应用两种理化参数TSA和ELUMO对毒性数据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s)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苯甲酸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结果表明,苯甲酸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随取代基团的种类及取代位置不同而不同;苯甲酸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致毒机制中可能有亲电作用发生,毒性可用TSA和ELUMO来联合描述。  相似文献   
18.
薛秀玲  袁东星 《环境化学》2006,25(3):310-314
在实验室模拟缢蛏的生长环境,研究乐果和三唑磷对缢蛏的毒性效应.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缢蛏体内有机磷农药的含量,并通过光镜观察有机磷农药对缢蛏鳃和消化腺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缢蛏体内乐果和三唑磷的含量随着水体中有机磷农药的增加而增加,有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但是无线性相关性.乐果和三唑磷对缢蛏鳃显微结构的影响是:鳃丝变短,鳃丝间隔和基底膜结缔组织增生,鳃孔、血管腔堵塞;不同的是:在乐果胁迫下,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严重,而三唑磷胁迫下,上皮细胞纤毛增生.乐果和三唑磷对缢蛏消化腺显微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腺细胞界限模糊,腺泡水肿变形、部分坏死;结缔组织增生,细胞间质疏松,出现许多空泡;有机磷农药的浓度高时消化腺细胞变性、坏死,细胞质囊泡化.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模拟缢蛏生长环境,研究结构、性质不同的两种典型有机磷农药(OPS)乐果和三唑磷对滩涂养殖生物缢蛏的毒性效应,通过电镜观察乐果和三唑磷对缢蛏消化腺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乐果和三唑磷对缢蛏消化腺超微结构的影响相似,主要表现在对腺细胞的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伤害.主要病变为:细胞核变形,核膜或凸起或凹陷,染色质发生凝聚或边缘化;线粒体肿大,双层膜溶解,内嵴部分消失;个别线粒体内嵴完全瓦解,形成电子透明区;粗面内质网水肿,核糖体部分脱落,片层结构水肿、囊泡化,严重者出现大的囊泡区.本研究为了解不同OPS对缢蛏的毒性效应提供了病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US/Fenton协同作用对水中苯酚的降解效果,探讨了Fenton试剂浓度、H2O2,Fe^2+配比、溶液pH值等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投加量的增加对降解反应先促进后抑制;当H2O2/Fe^2+配比为40:1,H2O2投加量为40mmol/L,溶液pH值3.0~7.0时,US/Fenton对苯酚的降解速率最快.反应30min后的降解效率远大于单独US、Fenton试剂氧化处理下的降解效率总和.其表现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增强因子可达到2.45,表明US/Fenton联用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