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区域间水环境容量分配的控制指标和公平性准则分析,应用水环境基尼系数概念,以定量表达各公平性准则;并将各控制指标的水环境基尼系数均达到最小值作为界定多目标公平性的标准值。以此为基础,以各区域水环境容量分配比例为搜索变量,以水环境基尼系数达到多目标公平性标准值为目标,采用多目标最优化方法确定区域间水环境容量公平分配方案。应用该方法,对长乐江流域水环境容量在区域间的分配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将水环境基尼系数作为水环境容量分配结果的公平性衡量指标具有客观性,确定的水环境容量公平分配方案体现了多目标公平性。水环境基尼系数法可以推广至同一层面、具有可比性的排污单位间水环境容量公平分配问题上,且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92.
利用超声提取、固相萃取(SPE)净化和GC-MS技术对某市四个区的的果蔬基地7个土壤样品进行了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主要有机污染物为γ-HCH、异狄氏剂和α-HCH,其中γ-HCH的检出率为100%,不同样品中γ-HCH和异狄氏剂差异明显,异狄氏剂和α-HCH检出率分别为86%和71.4%.  相似文献   
93.
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和原理,在夏季利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结合固定化氮循环菌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原位修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凤眼莲+固定化氮循环细菌联合作用和单独的凤眼莲处理对富营养化水体总氮和铵态氮去除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凤眼莲+固定化氮循环细菌联合作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和铵态氮的去除率分别达77.2%和49.2%;而凤眼莲处理则分别达73.7%和32.3%;但两者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硝态氮的去除没有显著差异。接种固定化氮循环微生物有利于水体中Chla、CODMn的降低和水体透明度的提高,但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当凤眼莲处理系统接种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时,除了氨化细菌变化不明显外,亚硝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群数量比单独凤眼莲处理系统增加1~1.5个数量级,且接种固定化氮循环细菌还有利于凤眼莲生物量及其体内氮积累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4.
浙江省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物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2007年浙江省环太湖河道水量巡测资料及水质监测资料,分析2005-2007年浙江省环太湖河流进出水量、水质及污染负荷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近几年浙江环太湖河道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净入湖水最保持负值,其中苕溪是浙江入湖和出湖水量的最大贡献者.环太湖河流的入湖、出湖CODMn和总磷污染负荷通量呈增加趋势,而氨氮入湖与出湖通世下降.从净入湖量分析,CODMn和总磷污染负荷以外流为主,而氨氮以入流为主,存在一定程度的滞留.  相似文献   
95.
珍珠岩对蚯蚓同步处理污泥-狐尾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太平二号蚯蚓构建生物反应器,以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和粉绿狐尾藻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的珍珠岩对蚯蚓动物反应器处理混合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效果.结果表明,添加珍珠岩能够显著提高蚯蚓动物反应器同步处理污泥-狐尾藻的效率,经反应器处理后,混合物减量化效果明显,处理后产物的pH、有机质、碱解氮和重金属含量(Cu、Pb、Cr)均表现为明显下降,电导率(EC)和速效磷显著上升.经反应器处理后,产物品质符合在pH6.5的中性和碱性土壤上的施用标准.结果显示,当珍珠岩添加比例为4%时,对动物反应器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6.
长乐江流域非点源氮素污染的关键源区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浙江长乐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09年的野外监测、调查、分析结果,构建了ArcSWAT模型所需的各类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实现了基于ArcSWAT的流域径流、泥沙和氮污染过程动态模拟,定量识别了非点源氮素污染的关键时期和关键源区.结果表明,模型在校正和验证期对径流、泥沙和氮污染过程模拟的效率系数≥0.5、决定系数≥0.6、相对误差<20%,能满足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雨季(6-8月)的累积氮入河量约占了全年人河总量的50%,是流域氮污染的关键时期.在流域所含的7个乡镇中,崇仁镇、鹿山街道和甘霖镇单位面积的年均氮入河量最大,分别为42.8、48.5和43.7 kg·hm-2·a-1,是流域氮污染的关键区域.在该关键区域中,土壤氮库、大气沉降与氮肥施用产生的氮对氮入河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3%、29%和38%,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氮源.以上关键时期和关键源区定量识别结果,为实现流域氮污染有效控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菜园土壤铜吸附--解吸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菜园土壤铜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 ,3种菜园土壤吸附 Cu2 的量均随平衡液中Cu2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可用 L angmuir方程和 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由 Langmuir方程求得的菜园土壤对 Cu2 的最大吸附量和最大缓冲容量的大小顺序为 :黄松土 >江涂土 >粉泥土 ,菜园土壤对 Cu2 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随其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 ,吸附量与解吸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98.
DMPP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流失潜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杭嘉湖地区典型的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进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径流流失潜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稻田应用添加DMPP抑制剂的尿素,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田面水中铵态氮的浓度增加24.8%和16.7%,硝态氮浓度降低47.7%和70.9%,亚硝态氮浓度降低90.6%和88.9%,总无机氮浓度下降13.5%与23.1%,能显著减轻农田氮素流失对水环境存在的污染;DMPP可使田面水的电导率下降,降低盐基离子随农田排水或暴雨径流所导致的流失风险,有助于保护河流水体等地表水环境.  相似文献   
99.
稻田层间流活性磷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特氟纶管采样法,原位、动态、实时地研究了水田15~20cm层间流活性磷(钼酸盐反应磷,MRP)的流失浓度及潜能.研究表明,早稻生长期间水田层间流MRP浓度为0.110~0.273 mg/L,晚稻生长期的MRP浓度为0.085~0.285 mg/L;水田15~20cm层间流磷素浓度差异与施用磷肥造成的土壤含磷水平大小直接相关,且随着土壤磷素的提高其流失潜能随之增加;配施有机肥不影响水田层间流磷素的流失潜能.  相似文献   
100.
土壤环境中活性X-3B红染料的吸附行为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土壤吸附活性X-3B红染料的速率进行了测定,表明可以划分为高速吸附、减速吸附、缓慢吸附和0(平衡)吸附4个阶段;但各土类在各不同的阶段,其吸附速率差异较大.通过对活性X-3B红染料的土壤吸附等温线的研究,发现其吸附行为与Langmuir方程相吻合;在此基础上的计算表明,该染料在土壤上的最大吸附量为:水稻土>红壤>棕壤>褐土.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论,模拟结果显示:当土壤有机质较低或气温下降,当土壤处于中性状态或水分过多和过少,均能通过减少其吸附量达到降低活性X-3B红染料在土壤环境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