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269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为了探究不同含水率煤尘在瓦斯爆炸诱导下的爆炸传播规律,利用自行搭建的直管瓦斯爆炸诱导煤尘二次爆炸实验系统,从冲击波压力和火焰传播速度2个方面,研究了不同含水率沉积煤尘在瓦斯爆炸诱导下的爆炸传播规律和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当煤尘含水率小于40%时,管道内沉积煤尘会在瓦斯爆炸诱导下产生二次爆炸,同时沉积煤尘总量一定时,沉积煤尘二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峰值和火焰传播速度随着煤尘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沉积煤尘含水率为20% 时,煤尘二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峰值、火焰传播速度峰值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57 MPa和468.060 m/s;当沉积煤尘含水率大于40%时,沉积煤尘无法产生二次爆炸,此时爆炸产生的威力小于单一瓦斯爆炸,火焰传播速度衰减较无煤尘的瓦斯爆炸更快,沉积煤尘起到抑制瓦斯爆炸传播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防治煤尘二次爆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用模拟酸雨淋洗土壤,造成土壤酸化和盐基流失,然后播种小麦(Triticumaestivum)。幼苗长至5片叶子时的测定表明:幼苗的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降低,次生根减少,根系活动下降。酸化土壤对根系生物量和某些生理活动的影响大于对地上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本文分析了以煤、电、化为主的能源城存在的环境问题,认为其发展的长期规划中,顺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中短期发展计划中,调整产品结构,采用先进的技术,降低能耗、物耗、推广清洁生产和洁净煤技术,加强环境管理,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保护赖以发展的环境,尽快尽多地将自然资本转化为人力资本和可创造性资本。  相似文献   
74.
半干法烟道气脱硫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半干法烟气脱硫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以反应时间和液滴干燥时间为基础数据,优化出液滴在脱硫干燥塔内的停留时间,由停留时间确定脱硫塔高度,由处理的烟气流量确定塔径.  相似文献   
75.
通过土柱淋溶试验,分析了市政污泥在矿山土壤改良中重金属污染风险,探讨了市政污泥用于矿区土壤改良的可行性,并确定了土壤污泥最佳混掺比例。结果表明:景山高岭土矿区土壤除速效磷含量较高外,其余养分含量分级为四—五级,即"低—很低";市政污泥除速效钾含量较低外,其余养分含量分级均远大于一级"很高";永春污水处理厂污泥为B级农用污泥,可施用于油料作物、果树、饲料作物、纤维作物,不能施用于蔬菜、粮食作物;按各处理配比进行污泥的适量施用造成地下水污染风险较小;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及重金属污染因素,该矿区最佳土壤、市政污泥干重混掺比为5∶2。  相似文献   
76.
基于断裂力学和重整化群理论,采用综合研究方法,从宏细观角度对开采扰动底板损伤岩层动态失稳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回采后,底板岩层存在高应力束组成的主应力拱,最大主应力大小决定裂纹的起裂与扩展,裂纹的生长路径受控于最大主应力的方向。采场高支承压力引起岩层原始裂纹起裂,宏观上表现为底板岩层的预先剪切随机破坏;近场区域最大主应力场部分偏转,引起底板岩层中垂直应力显著降低、浅部水平应力急剧增加和斜向采空区方向产生高剪应力,迫使裂隙在原有扩展长度基础上进一步生长;工作面继续推进,采空区内底板岩层水平方向上压缩和竖向膨胀引起岩层拉破坏,当底板岩层损伤发展到临近损伤值时,极小范围的扰动被强烈放大,底板岩层由随机破坏转为"雪崩"式宏观断裂。  相似文献   
77.
通过调研,将组织任务、法制监管、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及安全技能作为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内部环境变量,探究内部环境与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内在关联。并采用PA-LV模型检验各变量的指标权重,构建有关矿井环境因子与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煤矿企业内部环境易引起矿工的操作差错,直接导致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其中,作业环境和矿工安全技能对不安全行为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8.
采用间歇式静态杯罐试验方法,对残余NH3-N浓度5~15mg/L的某煤矿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了次氯酸钠氧化法去除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次氯酸钠溶液投加量和不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反应期间pH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残余NH3-N,对于本试验中的某煤矿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在最佳次氯酸钠投药量为0.1%(Vcl/VH2O),最佳反应时间在30~50min,其对NH3-N去除率为65.3%,经过氧化处理后,其水质可以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中对NH3-N≤5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79.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和絮凝剂协同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染料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随输入电压增大和放电时间延长而增加;电极间距、废水初始浓度、通入空气流量等因素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也有很大影响;气相中放电效果优于液相中放电,阳极电极在液面以上8mm左右时放电效果最好,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废水初始浓度和通入空气流量增大废水脱色和COD脱除率先增大再减小,有一最佳峰值.印染废水先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再加入絮凝剂处理效果优于先加絮凝剂后放电、仅有等离子体放电的过程.在本实验中初始浓度200mg/L(CODCr初始值572)印染废水在外加电压40kV、放电时间20min、电极间距8mm、通入空气流量16L/h条件下,与絮凝剂PAC相互协同作用可达到96%脱色率、63%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80.
面对煤矿事故频发现状,立足矿井安全实际生产困难,深入探索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煤矿安全事故中,员工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实验平台模拟煤矿员工工作现场,比较不同文化程度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以及安全文化教育后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趋势。对比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次数不一定越低,且安全文化教育的刺激作用具有保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