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7,他引:42  
污泥颗粒化(granulation)是指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相互聚集形成一种密度较大、体积较大、体质条件较好的微生物聚集体.按照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电子受体的不同,颗粒污泥可分为好氧颗粒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两类.目前对污泥颗粒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宏观层面探讨颗粒化的形成模式,优化运行参数以达到更好的颗粒化效果;另一方面是从微观层面去研究颗粒化的机理、微生物菌群及其他化学成分在颗粒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好氧颗粒污泥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质(形态及粒径、沉降性能、密度与强度、生物活性、细胞表面疏水性、胞外多聚物等)及结构,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有机负荷、基质成分、剪切力、沉淀时间、运行周期、进水模式、微生物饥饿期、反应器结构、溶解氧、温度等),以及颗粒污泥的应用(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有毒污染物降解、脱氮除磷、重金属及放射性核素的去除等).此外,还介绍了全自养颗粒污泥,如硝化颗粒污泥方面的研究.分析表明,随着对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好氧颗粒污泥应用于实际废水处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特性、颗粒污泥的长期运行稳定性及其工业化应用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2.
碳封存技术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是一项新兴的碳减排技术,对于发展低碳经济而言或许是一项技术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提出和我国的应对措施,从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入手,分析了CCS技术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在作用,并结合中国当前CCS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未来该技术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3.
酿酒酵母与Ag+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灿  王建龙 《环境科学》2008,29(12):3561-3567
为探讨酿酒酵母与Ag+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了酵母吸附Ag+过程中细胞阳离子的释放状况,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带能谱仪的透射电镜(TEM-EDX)等手段表征了酵母细胞在吸附Ag+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以及Ag+在酵母细胞中的存在位置和状态.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吸附Ag+伴随着大量细胞阳离子K+、Na+、Mg2+、Ca2+的释放.Ag+的存在会抑制体系pH值增加,并促进Mg2+、Ca2+的释放.与Ag+的吸附类似,K+、Na+、Mg2+、Ca2+的释放也很快,并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酵母对Ag+的吸附,可被认为是离子交换机制和共价结合机制共同发挥作用.FTIR证明酵母表面羧基对Ag+的吸附发挥重要作用.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酵母细胞表面不仅吸附了Ag+,同时产生更高浓度的含Ag沉淀物,使Ag+从溶液中去除,这些含Ag沉淀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表面,含Ag沉淀的性质以及形成过程还需要借助其他分析手段进行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04.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8):108-115
针对氯代烃的去除,铁的双金属纳米材料被证实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基于铁的双金属材料在还原条件下对低氯代烷烃活性不高。因此,该研究基于ACF-Fe/Ni构建还原-氧化耦合体系,系统地探究对四氯化碳(CT)降解及其脱氯产物矿化的效能及机制,并深入地探讨ACF-Fe/Ni剂量、CT初始浓度、H_2O_2的浓度及环境温度对CT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ACF-Fe/Ni的还原-氧化耦合体系能够高效地去除CT。在ACF-Fe/Ni投加量为0.50 g/L、溶液初始pH为7.0、6.0 mg/L的CT及20.0 mmol/L的H_2O_2反应条件下,CT及其脱氯产物之间的碳平衡值仅为17.2%,TOC去除率达到18%,相比较单独ACF-Fe/Ni还原体系下CT的矿化度(6%),有了较大的提升。ACF-Fe/Ni投加量的增加能够明显地提升CT的降解效率及其脱氯产物DCM的去除率;H_2O_2浓度最优值为20.0 mmol/L;羟基自由基(·OH)为氧化体系中主要存在的活性自由基,对DCM的降解矿化起到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序批式反应器的污泥沉降时间、曝气速率、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方式等参数对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能以及COD,NH4^*—N,TN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运行周期内,反应器运行工艺参数,如DO质量浓度和pH,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并且其变化与反应器内各物质的转化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参照反应器运行工艺参数的特征点,对反应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可达到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安全壳整体密封性试验的理论方法和试验系统及第一次换料停堆期间进行的整体密封性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07.
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克服聚乙烯醇(PVA)固定化微生物存在的缺点,本文以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为固定化载体,采用5种不同固定化方法,即PVA-硼酸法、PVA-硝酸盐法、PVA-磷酸盐法、PVA-硫酸盐法、PVA冻融法,制备固定化活性污泥颗粒,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机械稳定性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PVA-硫酸盐法制得的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具有较高的机械稳定性和生物活性,该法为固定化微生物的较好方法.对PVA-硫酸盐法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当PVA浓度为12%、Na2SO4浓度为0.5 mo1·L-1,在含有2% CaCl2的饱和硼酸中交联1h,Na2SO4溶液中交联4h,得到的固定化微生物颗粒活性较高.通过对PVA-硫酸盐法制备的固定化颗粒的稳定性考察发现,颗粒的机械稳定性和生物活性随时间变化,最后逐渐趋于稳定,使用寿命在30 d以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8.
利用海藻酸钙为载体包埋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SRB)混合菌群,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吸附重金属镍离子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混合SRB菌群对Ni2 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容量qm高达931.9mg(Ni2 )/g(SRB)颗粒,是一种颇具应用前景的生物吸附剂.固定化SRB吸附Ni2 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次动力学方程描述,整个吸附过程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即物理化学吸附阶段和生物沉淀阶段.扩散动力学研究表明,固定化颗粒的内扩散并非是唯一控制吸附速率的机制,整个吸附过程涉及到多种吸附机制.图4表3参14  相似文献   
109.
循环经济战略下的中国废旧机动车回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报废机动车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作为循环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目前中国机动车报废数量、资源回收量和回收效益进行定量计算。同时。对于当前中国报废机动车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制度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在归纳新疆地区水资源总量与分布的前提上,分析了该地区水资源供给能力,以及经济和社会的耗水量与需求趋势。以此为基础,结合各类煤化工项目的耗水量情况,并参照当前新疆政府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采用了平衡指数计算方法,针对新疆煤化工产业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在新疆有限的水资源和当前的产业技术条件下,不宜在该地区大规模发展煤化工产业,应减缓煤化工项目的实施规模,否则将会对新疆地区水资源造成更大范围的过度开采,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