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31.
底泥生物与化学需氧动力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底泥生物和化学需氯的动力学模式,并用生物抑制试验对该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静止和完全混合状态下,底泥的生物需氧过程符合Lawrence McCarty模式。静止状态下,底泥的化学需氧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而完全混合条件下,则可用零级反应动力学表示。底泥性质和扰动程度是影响底泥需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东莞运河排涝对东江河网水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磊  毛献忠  黄旻旻 《环境科学》2012,33(5):1519-1525
通过对东江东莞段及东莞运河进行连续5个月的水质监测,分析东江和运河水质变化规律,以及运河排涝对东江水质的影响.监测数据表明,雨季东江东莞段DO、高锰酸盐指数、NH4+-N、TP平均浓度分别为6.2、2.4、1.30、0.14 mg.L-1;东莞运河平均浓度分别为3.4、7.2、9.4、0.69 mg.L-1;运河排涝对东江水质造成季节性的污染,以氨氮最为严重,实测高达4.8mg.L-1.采用CE-QUAL-W2模型建立东江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模型结果和实测数据验证吻合,高低水位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16 m和0.09 m,氨氮平均误差为0.13 mg.L-1.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计算分析在不同水文条件下运河排涝对河网的水质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中水位排涝流量大,污染带浓度低,为2.6 mg.L-1,排出主要水体时间短,是较好的排放方式.  相似文献   
33.
袁侃  毛献忠  陶益  张锡辉 《环境科学》2010,31(2):310-317
以我国典型淡水水华藻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905)为研究对象,采用推流式低压紫外灯反应器研究在动态条件下Ultraviolet-C(UV-C)辐照对蓝藻生长抑制作用的效果.对数培养期的蓝藻液流经反应器进行UV-C辐照处理,其后正常培养,在培养期2 h、1 d、3 d、5 d、7 d、9 d分别取样,通过研究级倒置荧光显微镜在荧光视野下进行细胞计数.结果表明,辐照处理未引起铜绿微囊藻细胞的大量破裂死亡,36~115 mW.s.cm-2剂量范围的UV-C辐照能在9 d内有效抑制2.6×105~2.7×105cells.mL-1的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增长,31~50 mW.s.cm-2剂量范围的UV-C辐照能在9d内有效抑制9.0×105~1.15×106cells.mL-1的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增长.  相似文献   
34.
电动力学技术强化原位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利用电动力学技术强化土壤及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的原理和最新进展。电动力学强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等电动力学效应加速污染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运动,注入营养物、电子受体或活性微生物,或者利用电极反应和电流热效应为地下生物降解创造有利条件。研究表明.电动力学技术能有效地强化原位生物修复,而且该技术不破环生态环境.安装和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原水生物预处理的轻质滤料滤池和陶粒滤池运行效果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北方某水库水作为试验用原水,对比研究了采用biostyrene轻质滤料为填料的新型生物滤池和生物陶粒滤池对该原水进行生物预处理时的实际运行情况.结果表明,作为一种生物预处理工艺,轻质滤料滤池处理过程可以明显地改善原水水质.对于该试验原水而言,轻质滤料滤池对CODMn的去除在5%~20%之间,对NH4+-N的去除则达到80%~95%,出水浊度也得到一定程度地降低,说明该滤池用于饮用水水源生物预处理是可行的.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轻质滤料滤池对原水中的污染物,特别是对有机污染物和浊度的去除效率低于陶粒滤池,反冲洗过程对其运行效果的负面影响也比陶粒滤池显著.  相似文献   
36.
17O核磁共振研究液态水的团簇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利用核磁共振谱线宽表征液态水团簇结构平均相对大小的原理 ,通过试验确定了以 17O核磁共振谱线宽作为衡量液态水团簇结构平均相对大小的指标 ,并以温度升高过程中液态水 17O NMR谱线宽的变化对该指标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  相似文献   
37.
外加磷源对陶粒滤池生物膜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北方某磷含量较低的水库水源水作为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原水,在其中添加微量的磷源,考察磷源对陶粒滤池生物膜的影响.试验中安装了两套相同的陶粒滤池,以便进行比较研究.原水直接进入陶粒滤池A(BF-A),原水中添加25μg/L的PO4^3--P(H3PO4)后进入陶粒滤池B(BF-B).结果表明,对于本试验所用原水,添加磷源后,生物陶粒滤池内的生物膜发生明显的变化.BF-B中陶粒生物膜的细菌数量高出BF-A17%~27%,脂磷含量高出BF-A13%-22%,微生物耗氧速率高出BF-A35%-45%,BF-B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优于BF-A。  相似文献   
38.
应用CGE模型量化分析中国实施能源环境税政策的可行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对中国若干工业行业按照差别税率对所投入的煤炭和油气产品征收从价能源环境税的情况进行了量化模拟,预测了该项政策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并在量化模拟和分析之后得出如下结论:即征收能源环境税有助于促进工业部门,尤其是能源密集型行业,节能、降耗、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削减SO2 和CO2 污染排放,但该项政策的实施并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反而易对宏观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中国目前现阶段不宜作为主要能源环境政策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39.
王治军  王伟  张锡辉 《环境科学》2006,27(6):1107-1110
在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20、10、7.5、5d的条件下,进行了中温、高温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热水解污泥的试验,在此基础上总结了ASBR处理高浓度悬浮固体废物的工艺特性.ASBR可以有效积累悬浮固体从而保持较高的固体浓度,但ASBR存在一“临界点”,即最大积累悬浮固体的能力,超过此临界点,反应器运行不稳.在稳态运行条件下,ASBR能保持较高固体停留时间(SRT)和微生物平均细胞停留时间(MCRT),在处理热水解污泥时,SRT和MCRT分别是水力停留时间(HRT)的2.53~3.73倍、2.03~3.14倍.因此,与传统的连续流搅拌反应器(CSTR)相比,ASBR的处理效率提高7.13%~34.68%.  相似文献   
40.
絮体分形结构对沉淀速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钟润生  张锡辉  肖峰  李晓岩 《环境科学》2009,30(8):2353-2357
利用基于微天平的质量-粒径法和基于改进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自由沉淀法对高岭土、腐殖酸絮体的分形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质量-粒径法得到的铁盐絮体三维分形维数为2.14~2.28,明显大于铝盐絮体的1.75~1.83,铁盐絮体结构更为致密,而铝、铁-腐殖酸絮体比相应的高岭土絮体分形维数要小.絮体分形维数与沉淀速度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分形维数越大,絮体沉淀速度越大.质量粒径法与自由沉淀法求出的絮体分形维数相吻合,分形絮体沉淀速度不再满足Stokes沉淀速度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