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84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研究了湖南典型土壤(红壤、潮土和紫色土)的不同利用方式(旱地、水田)土壤对P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用Langmuir方程拟合程度比Freundlich方程高,相关系数均在0.90(P<0.05)以上;从最大吸附量(Qm)、吸附反应常数(K)和最大缓冲容量(MBC)3项吸附参数综合考虑,旱地对P的吸附无论在强度还是容量方面均大于同母质的水田土壤;解吸率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大小为旱地<水田。Qm与<0.002 mm粘粒及无定形铁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4(P<0.05)。不同利用方式土壤P吸附解吸特性差别较大,针对不同土壤应采取不同的磷素管理措施以实现作物增产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02.
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循环浸出法脱除高砷阳极泥中的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循环浸出法处理高砷阳极泥(简称阳极泥),考察了氢氧化钠溶液与阳极泥质量比(简称液固比)等因素对限极泥中砷、锑、铅浸出率的影响。在液固比为5、氢氧化钠浓度为2.0moL/L、反应温度为70~85℃、反应时间为8h的条件下,砷浸出率可达95%以上;含砷浸出液经硫化钠沉砷后可返回浸出工序重复使用,在硫化钠与砷质量比大于3时,浸出液沉砷率维持在80%以上,同时回用浸出工序后,砷浸出率达95%以上,且铅、锑流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3.
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系数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考虑生态补偿主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支付能力、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科学、公平、合理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是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关键点之一。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湘江流域内各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支付能力、环境污染的贡献率进行界定与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补偿系数,对统一的补偿标准进行修正,实现补偿标准的科学、客观、公平。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石煤提钒离交尾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利用质量分数为1%、5%和10%的过氧化氢溶液对ZWY15型活性炭进行改性,得到3种改性活性炭即1%AC、5%AC和10%AC;探讨其对该废水中低浓度的NH3-N、V等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AC或改性AC的加入可使废水的碱度升高,随着吸附时间及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升高幅度增大,且不同改性AC对废水碱度提高的幅度不同;相较于未改性活性炭,过氧化氢改性活性炭对V的吸附效果明显提高,去除率最大可提高30%,对NH3-N的去除率提升约11%;当投加量为60 g/L时,10%AC可使废水中V的浓度降低至1.88 mg/L,此时废水中Cr、Cd和Zn的浓度分别降低至0.006、0.010和0.036 mg/L,均低于《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2-2011)所规定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05.
胺基树脂的合成及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使用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为前驱体与二乙烯三胺经回流反应合成胺基树脂及其对水中Cd2+和Ni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胺基官能团成功地嫁接到树脂表面,胺基含量为5.6 mmol/g。胺基树脂对Cd2+和Ni2+的吸附等温线表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吸附,且吸附等温线都符合Langmuir模型。pH值对吸附的影响较大,最佳吸附pH值范围为4~6。2种金属离子在胺基树脂上的吸附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6.
岳阳市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可代表岳阳市气象条件的最近3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必要气象条件实测,分析该地区的气象特征.大气扩散规律,得出风向频率玫瑰图、年各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对气象条件作出"气候诊断"分析.得出城市地区的大气输送通道.  相似文献   
107.
目前报道的大多数木质素降解真菌只适用于处理固态的木质素成分。为拓展真菌在液相体系中降解木质素的应用,该文研究了霉菌Aspergillus sp. F-1降解芥子酸、碱木质素等水溶性木质素化合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霉菌Aspergillus sp. F-1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木质素降解能力,24 h内即可将200 mg/L的芥子酸完全矿化降解,且在温度为30℃、pH=7、摇床转速为150 r/min、NaNO_3作为氮源时,培养5 d后Aspergillus sp. F-1对碱木质素的降解率可达38%。  相似文献   
108.
针对高效低廉的吸附材料——WTR(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给水厂残泥)因颗粒细小在水处理工艺中难以应用的问题,利用免烧法制备出WTR陶粒,研究其对Pb和Cd的吸附特征.批量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WTR免烧陶粒对Pb和Cd的吸附动力学(R2>0.995 8)与等温吸附过程(R2>0.994 8).在溶液pH为5、恒温25℃、振荡24 h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计算得到的WTR免烧陶粒对Pb和Cd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3.97和18.60 mg/g.单因素条件试验结果表明,WTR免烧陶粒对Pb和Cd的吸附量均随溶液初始pH的升高而增加,当pH由3升至9时,WTR免烧陶粒对Pb和Cd的吸附量分别增加了1.44和0.95倍;离子强度的增加不利于WTR免烧陶粒对Pb和Cd的吸附.批量等温解吸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4~8的溶液中,Pb和Cd较难从WTR免烧陶粒中解吸出来,解吸率均在3.5%以内;当溶液pH为3时,Pb和Cd的解吸率分别高达65.88%和45.01%.BCR分级提取结果表明,Pb和Cd均主要以酸提取态形式(占比在68.18%以上)存在于WTR免烧陶粒中;同时,随着初始吸附量的增加,酸提取态比例显著减少,而还原态和残渣态比例显著增加.研究显示,WTR免烧陶粒对Pb和Cd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作为一种高效的重金属吸附材料应用于水处理工艺中.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介绍湖南省益阳县泥江口、浙江省安仁石煤电厂和湖北省钻探岩石煤矿井周围80km评价区内集体剂量估算结果,同时介绍了五省碳化砖所致的集体剂量。剂量估算结果表明:钻探岩石煤矿井、泥江口和安仁石煤电厂周围80km评价区年附加集体剂量分别为1.7人·mSv、1.9人·mSv和1.4人·mSv;五省25年生产碳化砖在50年居住期所致的集体剂量为1.6×105人·Sv。  相似文献   
110.
为解决给水厂残泥(WTR)作为磷吸附材料用于水处理工艺时存在的沉降性能差和易堵塞等问题,本研究利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制备了给水厂残泥-海藻酸钠(WTR-SA)胶珠,考察了WTR-SA胶珠对磷的吸附与解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WTR-SA胶珠对磷的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57),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描述其对磷的等温吸附过程(R~2=0.9907),Langmuir方程模拟得到的磷饱和吸附量为1.878 mg·g~(-1);随着溶液pH的升高,WTR-SA胶珠对磷的吸附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pH5时吸附量最高;WTR-SA胶珠对磷的吸附稳定,在接近饱和吸附量条件下,磷的解吸率仅为0.72%;磷分级提取结果表明磷主要以稳定的铝结合态、铁结合态和钙结合态存在于WTR-SA胶珠中,3种赋存形态含量占比分别为43.2%、22.7%和2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