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采用烧杯搅拌实验研究了用粉末活性炭作前助凝剂提高聚合氯化铝(PAC)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粉末活性炭作前助凝剂的除藻效果并不好,而先投加20 mg/L高岭土,再将15 mg/L PAC与粉末活性炭同时投加,除浊除藻效果明显提高。考虑首先充分发挥粉末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在除浊除藻率仍然较高的情况下,采用粉末活性炭先于高岭土2 min投加的方式,粉末活性炭的最佳助凝剂量为10mg/L。采用粉末活性炭、高岭土和FeCl3依次投加的完整助凝技术路线,除浊除藻效率最高。碱性水体比酸性水体有利于联用三种助凝剂除藻。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助凝技术,藻细胞主要与高岭土无机颗粒发生凝聚,投加粉末活性炭有助于絮凝体体积增长,而在絮凝阶段投加FeCl3可使絮凝体的分维数达到1.947的最高值。联用粉末活性炭、高岭土和FeCl3是非常有效的助凝除藻新技术。  相似文献   
42.
胡倩  阳海  石妮  胡乐天  易兵 《环境科学》2016,37(9):3524-3531
利用光催化技术探讨了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在水体环境中降解的可行性,不同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底物浓度、溶液初始p H值和不同阴阳离子等因素对其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初步的光催化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噻虫胺的光催化降解符合L-H动力模型,其降解假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为0.050 6 min-1.当催化剂用量(TiO_2)为3.0 g·L~(-1)时,噻虫胺的光催化降解速率最大;高温和较低的底物浓度有利于噻虫胺的光催化降解;溶液的初始p H值为5时噻虫胺的降解速率最大,强酸和强碱均不利于其光催化降解.而无机阴、阳离子对噻虫胺降解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通过GC/MS对噻虫胺光催化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初步鉴定,研究发现在活性氧物种的作用下噻虫胺降解途径主要有母体化合物的羟基化,硝基胍基团中N—N的断裂,以及连接硝基胍和噻唑环的C—N键的裂解等.  相似文献   
43.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采用雷诺平均方法对下击暴流作用下单立柱三面式广告牌结构风压分布进行三维数值计算。首先,通过模拟下击暴流风场风剖面验证计算模型及参数准确性。然后,主要分析径向距离和风向角对广告牌风压分布特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径向距离和风向角对广告牌风压分布特性有较强影响,当结构置于 R=0Djet时,广告牌内外表面均承受较大压力;而 R=1Djet时,广告牌各面板所受压力达到最大值,然后随径向距离逐渐增大其数值不断减小。随风向角不断增大,广告牌各面板前后叠加风压系数逐渐增大,广告牌迎风面风压系数分布由不对称逐渐转变为对称分布,受高压区域面积也随之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4.
USSB厌氧反应器-好氧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流式分段污泥床(Upflow Staged Sludge Bed)反应器与好氧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生活污水中COD、氨氮和总磷(rP)质量浓度分别在100~580mg/L、13.4~33.6mg/L和1.6~10.8mg/L2之间变化时。经该组合工艺处理后,三者的去除率分别在77%、53.4%和51.4%以上,出水中COD和Nng—N浓度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即浓度也基本达到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45.
微电解-电极生物膜法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微电解-电极生物膜法的污水深度处理效果,以受污染河水为处理对象,以碳素纤维作为微电解和电极生物膜的电极材料,研究微电解和电极生物膜的污水处理特点及运行条件. 结果表明:微电解可有效去除污水中PN(颗粒态总氮)、PP(颗粒态总磷)、DTP(溶解性总磷)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94%、95%、93%和98%;其中DTP的去除以与微电解产生的Fe2+的沉淀反应为主,NH3-N的去除以硝化反应为主. 微电解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率,但对DTN(溶解性总氮)的去除率较低. 电极生物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NO3--N,对不同进水水质的适应性较强,脱氮以自养反硝化为主,异养反硝化可有效去除剩余有机物,ρ(NO3--N)低于45.0 mg/L的污水经过电极生物膜处理后,NO3--N可被完全去除. 在HRT(水力停留时间)为8 h、电流密度为0.10 mA/cm2的条件下,微电解-电极生物膜法对各种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工艺运行稳定,出水ρ(TN)和ρ(CODMn)平均值均低于0.5 mg/L,ρ(TP)低于0.05 mg/L,浊度小于1.0 NTU,可实现污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46.
液相络合-铁粉还原-酸吸收回收法脱除烟气中NO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Fe2+螯合剂络合-铁粉还原-酸吸收回收法脱除烟气中NO的新工艺,重点研究了模拟烟气中O2含量对NO络合量的影响,以及铁粉用量、铁粉粒径和搅拌速度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铁粉脱氮工艺条件,并对铁粉和铁屑的脱氮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烟气中φ(O2)从0增加到4.2%,NO络合量下降90.2%;脱氮效率随铁粉用量和反应器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铁粉粒径的增加而降低;最佳工艺参数为,铁粉用量0.8 g,铁粉粒径≥200目(≤0.077 mm),搅拌速度900 r/min,在该条件下,对φ(O2)为5%的模拟烟气在搅拌反应器中可取得90%以上的脱氮效率;用铁粉在1台搅拌反应器中取得的脱氮效率和用铁屑在2个鼓泡反应器串联时所取得的效率相当.   相似文献   
47.
超声波技术降解水中氯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世晖  戴友芝 《化工环保》2006,26(6):475-479
介绍了超声波技术的基本原理,概述了超声波和各种超声联用(超声波与紫外光、过氧化氢、臭氧、Fenton试剂等联用)技术降解氯代有机物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总结了氯代有机物降解机理与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超声波及其联用技术降解水中氯代有机物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8.
物理气浮在炼油污水中的中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湖南宇宙环保公司和长岭分公司联合开发的纯物理气浮工艺的机理和特点及在炼油污水中的中试情况。纯物理气浮运行稳定、产渣量少,是一种适宜在炼油污水处理推广应用的清洁工艺。  相似文献   
49.
生物质燃料的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生物质燃料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的前景,从固态、液态和气态3种燃料的状态,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燃料的利用形式,对生物质燃料的商品化和大规模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含铬废水的处理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含铬废水的来源、性质及其危害,对含铬废水处理的工艺方法包括吸附法、萃取法及液膜法等物理方法,药剂还原法和沉淀法、铁屑铁粉及铁氧体处理等化学方法和生物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考察了上述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含铬废水的处理研究新动向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