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8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利用一种以阴离子粘土(焙烧后水铝钙石、水氯铁镁石、水滑石)为填充材料的净水反应柱,对云南龙陵邦腊掌水热区大沸泉中的氟、砷、硼等多种有害组分进行动态吸附实验,寻找去除效果最佳的阴离子粘土类型及配比,使其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分析地热水中其它阴离子间的竞争吸附作用和对氟、砷、硼去除效率的影响;并探究柱实验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柱填充材料的最佳阴离子粘土配比为水铝钙石∶水氯铁镁石∶水滑石=20.0 g∶1.5 g∶10.0 g,反应后氟、砷、硼的去除率均可达88%以上,且达到饮用水标准;地热水中的SO_4~(2-)、HCO_3~-/CO_3~2-表现出较强的阴离子间竞争吸附能力,可大大降低阴离子粘土对氟、砷、硼的去除效率;反应柱的净水效果受渗流速率和反应柱尺寸等因素的影响,净水渗流速率越小和渗流长度越长,净水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2.
微生物菌剂对油脂废水除臭的工艺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菌剂对某油脂工业的油脂废水进行除臭处理,通过研究微生物接种量、反应时间、pH值、培养温度等环境因素对高嗅阈值的油脂废水除臭效果的影响,确定出最佳运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菌体接种量为1.0%,pH 8.0,温度为35℃的条件下,除臭效果最好,处理后的嗅阈值仅为16,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GB14554-1993)。  相似文献   
93.
天然含水层介质对铀的吸附是地下水铀天然衰减的决定因素.然而,人们对天然含水层砂岩吸附铀行为的认识相当有限.因此,本文采用静态实验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地浸井场外围砂岩对铀的吸附行为,探究了天然砂岩对溶液中铀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研究了铀初始浓度、pH、其他离子种类与浓度对铀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可以更好地表征砂岩对铀的吸附行为;随着溶液中铀初始浓度的增大,砂岩对水溶液中铀的吸附量增大,吸附率减小;在初始pH=3时,铀的吸附率达到最大,为77%;砂岩对溶液中铀的吸附率会随反应体系中Ca2+、Mg2+、SO42-、HCO3-等离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4种共存离子对该吸附过程抑制能力的顺序为:SO42- < Mg2+ < Ca2+ < HCO3-.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地浸铀矿山地下水的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4.
石棉已在制造、建筑等行业被广泛应用,但是其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不容忽视。以土壤中石棉污染现象为主,综述了土壤中石棉的污染特点、途径、危害和检测技术,讨论了土壤中石棉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各种修复措施,并指出目前土壤中石棉的检测技术还不成熟,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尚缺乏科学依据,对石棉污染土壤的修复较为困难,进而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
岩溶地貌由于其较薄的土壤层及高度发达的岩溶管道易导致污染物对地下环境产生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岩溶区土壤即天然防护层中污染物水平与健康风险进行评价。以桂林会仙湿地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桂林会仙湿地冬夏两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PAHs组成特征,解析其来源,并基于蒙特卡罗模拟开展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桂林会仙湿地土壤中PAHs的含量范围为8.57~1 407.21 ng/g,以4环PAHs为主,园地土壤中PAHs含量最低;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CA-MLR)方法开展的PAHs来源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PAH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人类活动是研究区土壤中PAHs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PAHs对人体的潜在致癌风险可忽略。  相似文献   
96.
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是泥炭地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北方泥炭地,而对亚热带季风区泥炭地DOC动力学的认识十分有限。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研究了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孔隙水的DOC浓度与化学组成及其影响因素。EEM-PARAFAC的结果表明:大九湖泥炭地孔隙水DOC主要包含3种类腐殖质组分。紫外可见光和荧光指标表明,泥炭孔隙水DOC表观分子较小,而芳香度较高。深度剖面数据表明,泥炭孔隙水DOC浓度随深度降低,0~10 cm深度浓度最高为24.16 mg/L,150~160 cm深度浓度最低为9.72 mg/L,并且深层DOC以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新鲜有机物为主,具有较低的腐殖化度。此外,氧化还原电位(ORP)与DOC浓度及化学性质关系密切。以上结果表明,在亚热带泥炭地中,微生物来源或受微生物改造的有机物是泥炭孔隙水DOC的重要组成部分;垂向输送或选择性保存是影响该亚热带亚高山泥炭地DOC动力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
薪柴和经济作物秸秆燃烧VOCs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薪柴及经济作物秸秆在中国农村地区仍普遍使用,其燃烧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排放源,当前对其排放特征研究仍比较薄弱.本研究选取了3种薪柴(白杨树、杉木和柑橘枝)和6种经济作物秸秆(黄豆秆、芝麻秆、玉米棒、棉花秆、花生秆和玉米秆),通过实验室模拟燃烧和稀释通道采样系统,采用Tedlar袋和Agilent 7820A/5977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采集和分析了烟气中102种VOCs组分组成,并对不同类型生物质燃烧排放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生物质燃烧排放的VOCs组分存在差异,乙烷(11.1%)、反-2-戊烯(15.4%)、乙烯(8.3%)和二氯甲烷(11.9%)是白杨树和杉木燃烧排放的主要VOCs组分;甲苯(49.8%)是柑橘枝燃烧排放的VOCs含量最丰富的物种;乙烯(11.8%~17.5%)和丙酮(9.2%~14.7%)是秸秆类燃料燃烧的主要VOCs组分.玉米秆、花生秆和柑橘枝具有相似的VOCs源成分谱,分歧系数小于0.1.本研究及已有报道中的生物质燃烧排放苯/甲苯比值范围是0.030~6.48,在开展源解析研究中,采用苯/甲苯比值大于1认定为受到生物质燃烧排放影响值得商榷.烯烃、含氧VOCs和芳香烃对生物质燃烧排放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分别为30.6%~80.3%、 6.5%~21.0%和3.8%~56.5%,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比例超过10.0%的组分为乙烯、丙烯、反-2-戊烯、顺-2-戊烯、甲苯和丙醛.  相似文献   
98.
以江西省于都县为例,分析赣南地区农业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依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对该地区农业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的pH值为酸性,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小于50%,属于中等强度变异性,受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影响,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84 g/kg、1.17 g/kg、0.56 g/kg、19.11 g/kg;研究区三等养分土壤面积占48.79%,四等养分土壤面积占42.22%,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总体处于中等较缺乏状况;辖区梓山镇、黄麟乡、禾丰镇一带土壤养分评价等级较高,宜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特色农业,而贡江镇、罗坳镇、葛坳乡一带土壤养分评价等级较低,应适当控制氮磷肥的投入,确保钾肥的施用量,并强化该地区水土保持与监管工作。该研究结果可为于都县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
在河南某农村站点利用黑碳仪(AE33)对春节前后(2018年2月12日~3月12日)黑碳气溶胶(eBC)进行在线连续监测,获得其质量浓度、昼夜变化及来源.结果表明:春节期间的eBC浓度最高,(8.22±4.17)μg/m3,该时期人为活动对eBC影响最为明显.春节前,生物质燃烧产生的eBC占其总浓度百分比最大,为(41.1±5.3)%,并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降至(26.8±12.0)%.AAE(1.40±0.16)说明,该地区春节前后eBC的化石燃料排放和生物质燃烧贡献程度接近.与城市点位相比,本研究的AAE值较高.春节前后,观测地区的eBC昼夜变化存在2个明显高值时段,分别在7:00~9:00和20:00左右.春节期间的eBC昼夜变化无明显波动.根据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显示,春节期间eBC的潜在源区有山西、陕西、安徽和江苏等省份,其他时期集中在河南、湖北境内.本研究对于识别冬季农村燃烧源排放黑碳演化特征及其对区域重霾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黑碳气溶胶气候、环境和健康模拟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0.
柴达木盆地达布逊盐湖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传统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达布逊湖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达布逊盐湖中的细菌多样性与丰度远高于古菌。高通量测序所得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别归属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广古菌门序列占原核微生物(细菌与古菌之和)的5.5%,以嗜盐的盐杆菌科(Halobacteriaceae)为主,而属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细菌序列分别占原核微生物的53.0%、25.8%、14.1%和1.6%。定量PCR结果显示,达布逊盐湖水体中的细菌和古菌16S rRNA基因丰度分别为3.27×107和4.35×104拷贝/毫升。培养分离获得的纯细菌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古菌菌株则分别属于盐杆菌科的盐盒菌属(Haloarcula)、盐红菌属(Halorubrum)和盐棍菌属(Halorhabdus)。本研究为青藏高原盐湖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