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61.
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覆盖度估算的光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美国ASD公司Fieldspec3光谱仪和日本富士数码相机,于2009年7~8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区进行了植物高光谱和植被覆盖度测定,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实测归一化植被指数(ASD NDVI)和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地面光谱模型,分析MODIS/TERRA卫星的NDVI(MODIS NDVI)与ASD NDVI的关系,建立预测植被覆盖度的MODIS光谱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的MODIS光谱模型是线性函数,该模型预测精度高于亚像元分解模型,标准误差为11.58%,平均预测精度达到88.75%.  相似文献   
62.
河北省环渤海地区是河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本文分析了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及过量开采水资源导致的地面沉降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3.
环境中砷的存在形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采用氢化物发生-电热石英管-原子吸收光度法对土壤、海水、海洋生物及人尿样中不同形态的砷进行了广泛的分析测定。结论指出,土壤中砷以无机砷为主,而无机砷中又以As(Ⅴ)为主;海水和人尿中以有机胂为主;海洋生物体中也主要以有机胂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64.
按照农户退耕还林选择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学假设,本文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构建了国家补偿政策与农户响应的关联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研究区被调查农户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对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预期是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决定因素的基本结论。为此,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保障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5.
河北省人为土地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京凤 《灾害学》1997,12(3):53-57
针对河北省人为土地灾害较重的特点,概述了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其危害,分析了致灾原因,提出减轻灾害、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6.
农业旱灾遥感监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综述了各种旱灾遥感监测模型和方法的适宜地区和优缺点,并从植被覆盖度的角度对模型进行了分类,总结了针对区域选择旱灾遥感监测模型的要点。  相似文献   
67.
我国耕地保护的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卫 《自然资源学报》1997,12(4):383-387
本文以我国耕地紧缺的实际为背景,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了耕地保护对提高农业投资效率和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性,并构建了与耕地紧缺相适应的耕地保护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68.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志广 《环境保护》2003,15(9):33-35
本文简要分析了白洋淀的生态功能及其在华北平原生态平衡中的重要地位,针对白洋淀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与 原因,提出了对白洋淀湿地利用引长江水补水、开展生物治污工程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9.
以国道112线丰宁至千松梁段为例,首先介绍了事例工程的基本情况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而后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详细论述了公路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最后得出简明结论。  相似文献   
70.
城市近地面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近地面环境与人呼吸带高度范围相当,近地面大气颗粒物对行人健康有直接影响.当常规环境监测点位置和数量不足以全面反映近地表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状况时,选择合适的颗粒物载体显得十分必要.植物叶片的滞尘效应使之成为大气颗粒物的良好指标,尤其是常绿灌木叶片更能直接反映近地表环境悬浮颗粒物状况.以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的代表性城市石家庄市为研究区域,选择道路绿篱灌木大叶黄杨,于连续晴朗干燥天气条件下采集了3个5 d周期内、63处样点的滞尘叶片样品,测试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物粒度,利用ArcGIS讨论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粒度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异特征.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叶黄杨叶片平均滞尘量为0.3843 g·m-2·d-1 (变化于0.09310.9155 g·m-2·d-1),滞尘颗粒物粒度均值为1.9185μm(变化于1.30672.2500 μm),98.27%的颗粒小于10 μm,表明大叶黄杨叶片在城市近地表环境中对可吸入颗粒物有较好滞留性能,对行人呼吸健康有益.空间变异性分析表明,大叶黄杨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物粒度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其中滞尘颗粒物粒度的块金值/基台值更小,即空间自相关性更强,表明滞尘颗粒物尺度除受局地污染源影响外,叶片表面属性因素起更重要作用;而滞尘量相对较大的块金值说明局地小尺度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即更易受到局地起尘源的影响.通过PM1、PM2.5、PM5、PM10等不同粒级颗粒物的分析表明,颗粒物越细其空间分布差异越大,这种细颗粒物的空间变化为进一步探讨城市不同地区人对大气颗粒物的暴露风险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