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01.
通过分析2002~2011年间陕西省建设用地和碳排放的变化,基于LMDI模型分解方法,探讨了10年间建设用地变化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序内,陕西省建设用地和碳排放量均呈增长态势,建设用地年扩展率1.25%,碳排放年均增长8.84%,建设用地变化与碳排放量正向效应显著,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贡献度为12.36%,对建设用地采取总量控制原则,能有效控制碳排放量,对陕西省实现"十二五"期间碳减排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2.
小麦秸秆生物炭对水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属于尼泊金酯类物质,是一种典型的新兴环境污染物.本研究通过制得不同热解温度(300、500和700℃)下的小麦秸秆生物炭(分别表示为BC300、BC500、BC700),对水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进行间歇吸附.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升高会导致生物炭表面疏水性增强,且引起零电荷点从8.37升至9.42.溶液初始p H值由8升至12时,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去除率显著递减;此外,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强会导致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去除率的下降.生物炭吸附水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其中,最大吸附容量排序为:BC700BC500BC300.同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为吸热自发过程.此外,经过4轮再生吸附,生物炭吸附容量仍可达到最初的90%,其中,BC700展示出最高的吸附效率(92.76%).  相似文献   
203.
索尔库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的北部,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研究资料匮乏。通过对索尔库里北盆地彩虹沟剖面新近纪中后期沉积物的古地磁测年和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质谱分析,揭示了索尔库里盆地13.5~2.5 Ma长序列气候演变过程。13.5~9.2 Ma时期相对冷干,9.2~5.3 Ma时期相对温湿,5.3~3.9 Ma时期相对暖湿,3.9~2.5 Ma时期再次转为冷干。11 Ma左右,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到阻止印度洋暖湿气流向北方运输的高度,地处走滑盆地的索尔库里地区逐渐变得极其干旱,标志着亚洲内陆干旱化在此背景下开始。红粘土磁化率和碳氧同位素变化等证据显示,西风在本区贯穿始终,而季风的出现加剧了亚洲内陆古气候的干湿更迭,对区域及全球古气候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4.
气溶胶地基观测数据和颗粒物浓度数据的同步定量评估可为了解长安区大气污染的垂直分布特征,制定合理的大气污染控制提供更有效的依据.基于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10月~2021年4月西安市长安区月均和季均气溶胶光学特性分布和变化特征,结合近地面颗粒物浓度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污染程度下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对颗粒物浓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长安区AOD季节变化分明:秋季(1.02)>冬季(1.00)>夏季(0.63)>春季(0.47); AOD月度、年际差异大,2019年AOD(0.51)略高于2020年(0.48).(2)整个观测期间长安区气溶胶主控模态存在明显的季节、月度差异,从春季到冬季气溶胶主控模态逐渐从粗模态向细模态转变;2019年气溶胶主控模态的季节变化与整个观测时段类似,2020年各季节气溶胶Angstrom波长指数(Angstrom)分布稳定,气溶胶粒子均以粗模态的形式存在;整个观测时段来看长安区气溶胶类型以混合型气溶胶为主.(3)AOD和Angstrom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大气污染以粗模态的气溶胶粒子为主导...  相似文献   
205.
张少宏  王俊  方震文  付鑫 《环境科学》2022,43(9):4848-4857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季绿肥对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燕麦、小扁豆、燕麦与小扁豆混播和裸地休闲共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冬闲期和春玉米生长期间土壤温室气体(CO2、N2 O和CH4)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旱作春玉米-冬季绿肥种植系统土壤是CO2、N2 O的排放源和CH4的吸收汇.与裸地休闲相比,燕麦和小扁豆在冬闲期对土壤CO2累积排放量没有影响,但在春玉米生长期间导致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7.77%和25.7%(P<0.05),混播导致冬闲期和春玉米生长期间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19.1%和14.5%(P<0.05).种植燕麦后冬闲期和春玉米生长期间土壤N2 O累积排放量较裸地休闲分别降低了11.6%和14.7%(P<0.05),而小扁豆分别增加了31.9%和14.9%(P<0.05);混播导致冬闲期土壤N2 O累积排放量降低了19.2%(P<0.05),但在春玉米生长期间差异不显著.与裸地休闲相比,燕麦、小扁豆和混播冬闲期土壤CH4累积吸收量分别降低了37.9%、23.6%和29.6%(P<0.05),春玉米生长期间分别降低了19.4%、33.5%和31.5%(P<0.05),其中小扁豆和混播在冬闲期和春玉米生长期间差异均不显著.燕麦较裸地休闲在农田综合增温潜势(GWP)、春玉米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差异均不显著.小扁豆和混播显著提高了GWP,其中小扁豆显著高于混播.而与裸地休闲相比,小扁豆和混播分别提高了春玉米产量的20.3%和15.4%(P<0.05),但对GHGI没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GWP、春玉米产量和GHGI,本地区冬闲期间将小扁豆和燕麦二者混播能增加春玉米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206.
渭河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密切相关.为了解渭河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好地进行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于2017年9月—2018年4月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该河段设定的9个研究断面,27个采样点位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调查监测,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69种,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枯水期浮游植物种类数高于丰水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变化分别为84.9×104~3868.3×104 cells·L-1、0.268~20.978 mg·L-1,丰水期平均密度(1490.0×104 cells·L-1)和平均生物量(7.864 mg·L-1)显著大于枯水期(354.8×104 cells·L-1、1.152 mg·L-1).优势种分别为6种和8种,主要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表明丰水期浮游植物多样性高于枯水期,9个采样断面的水质总体评价呈现出无污染或轻度污染至中轻污染状态.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表明,影响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总磷(TP)、pH和总溶解性固体(TDS),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影响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07.
基于生态风险的我国水环境高风险抗生素筛选排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力  刘珊  郭家骅  李琦 《环境科学》2021,42(6):2748-2757
针对我国水体环境中大多数抗生素缺乏生态毒理数据,无法开展全国范围内抗生素生态风险评估的问题,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库中抗生素商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市场所有抗生素的商品数量和平均日剂量,结合暴露建模方法计算暴露指数,采用抗生素生态毒理效应数据以及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法和顶端效应计算风险评分,对结果进行筛选排序,分析并识别了抗生素优先次序.结果表明,拥有不少于4种商品数量的特定抗生素为105种,53种抗生素为全国用量较大的候选药物.同时通过联合概率模型筛选出20种抗生素作为优先风险评估药品,其中高生态风险优先关注为克拉霉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头孢克洛和氧氟沙星.本研究为定量评估我国水体环境抗生素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8.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高温热浪事件愈发频繁和强烈,已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高温强度、高温日数、热浪强度、热浪频次、热浪持续时间等高温热浪时空特征的量化指标,对长江经济带1 067个区县的高温热浪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构建“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的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区域的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价,制作了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致脆类型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的高温热浪事件高发地区的分布呈现出“一带一点”的空间分布特征;(2)长江经济带高温暴露指数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南向西北层级递减的趋势,而区域内的敏感性指数与适应能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较为破碎,没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高温热浪脆弱性指数空间集聚特征明显;(3)在致脆类型分析中,因适应能力不足导致脆弱性的区县占全部区县的67.4%,其次,高温暴露致脆型占24.5%,敏感性致脆的县域较少,仅占8.1%。西部地区脆弱性低且多为适应能力不足致脆,中、东部地区脆弱性高,多为高温暴露致脆。研究结果可为区域防范高温热浪灾害,提高应对高温热浪事件的适应能力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209.
城市内涝灾害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其灾害风险不仅受内涝积水影响,更与城市地形、人口分布和建成环境紧密相关。通过SWMM模型与GIS工具对西安市老城区10、20、50、100 a这4个重现期下2 h降雨进行暴雨内涝模拟,同时从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出发构建内涝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叠加运用传统数据与新兴多源数据计算内涝灾害指数。研究表明:西安市老城区在4个重现期下都出现较为严重的积水,排水管网系统尚不足以抵御10 a一遇的暴雨。积水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道路交叉口和城墙下穿区域、大面积城市广场和停车场、地势低洼处三类区域,主要原因是这些区域管线交汇且地势低洼,或存在大面积铺装且缺乏快速排水系统,或场地低洼且管网设计标准较低。西安市老城区内涝中、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积水严重的道路交叉口、城墙下穿区域、城市广场和地势低洼处,主要原因是这些区域本身易积水,再加上周边的城市道路、人流车流、敏感设施相对密集,暴雨内涝影响严重。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知城市内涝灾害风险,也有助于政府和相关人员准确绘制内涝风险地图。  相似文献   
210.
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微塑料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引起的生物效应和健康风险备受关注。微塑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成为各种污染物的载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沿食物链传递,从而威胁到水生生态系统的安全。然而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微塑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微藻是水生食物链的基础,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多种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生物,了解微塑料对微藻的生态毒性效应有助于评估其生态风险。本文基于已有研究,通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尺度综合论述微塑料对微藻的生态毒理效应,解析微塑料对微藻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浓度、粒径、形状、表面电荷和添加剂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期望能为今后的微塑料毒性作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